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塞維亞主教座堂富壯美
2024/01/20 23:55:33瀏覽1410|回應4|推薦22

塞維亞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evilla)正式名稱為聖瑪利亞德拉塞德大教堂,或稱塞維亞大教堂,是一座哥德式風格的天主教堂,1248年收復失地運動後,於1433~1507年之間在7世紀的大清真寺基礎上建造;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歷經了百年的工程,建築風格包含穆德哈爾、哥德、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等時期;大教堂證明了塞維亞的財富,以及曾經擁有的主要貿易中心的地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塞維亞大教堂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外觀帶許多尖柱的圍牆環繞,屋頂上聳立的尖塔而成。

塞維亞大教堂採用了建築師阿隆索·馬丁內斯(Alonso Martínez)在1386~1396年所設計的方案,於1402年正式動工;1511年穹頂出現坍方,由另一位建築師Juan Gil de Hontañón按照原始設計風格重建了一個比原來低一些的穹頂,然而於1888年再次坍塌;如今的穹頂則是Joaquín Fernández後來所重建。

大教堂面對洛斯雷耶斯聖母廣場(Plaza Virgen de los Reyes)方向,前方為由何塞·拉菲塔·迪亞茲(José Lafita Diaz)設計的噴泉燈柱。 

觀向洛斯雷耶斯聖母廣場(Plaza Virgen de los Reyes)上,大教堂、噴泉燈柱與吉拉爾達(Giralda)塔樓。 吉拉爾達塔是塞維亞的標誌性建築,從古城的各個角度幾乎都能看到。

吉拉爾達(Giralda)塔樓,總高度為104公尺,方形基座海拔7.12 公尺,邊長13.61 公尺,原為清真寺的尖塔,建於1184~1198 年;塔樓於1568 年安裝吉拉爾達(El Giraldillo)女神像;立面上醒目的網狀裝飾和多拱的馬蹄形窗户保留了鮮明的阿拉伯風格。而塔樓上用青銅製造的希拉爾達女神像則具有文藝復興式的藝術風格。 

鐘樓門 (Puerta de Campanillas),是因為在建造它時,這裡就是敲響鐘聲召喚工人的地方,因而命名。鼓室有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的浮雕,由米格爾·佩蘭 (Miguel Perrin) 在16世紀初創作。

面對吉拉爾達(Giralda)塔樓,靠近 La Encarnación修道院的圍牆有教宗約翰·保羅二世(Juan Pablo II)的雕像;約翰·保羅二世曾於 1982 年訪問塞維亞。

約翰·保羅二世紀念碑(Monumento a San Juan Pablo II),是胡安·曼努埃爾·米尼亞羅(Juan Manuel Miñarro)的作品;教宗的青銅雕塑高2.45公尺,身著華蓋和祭服。

聖母升天門(Puerta de la Asunción),音譯:亞松森門,位於大教堂聖殿西立面的中心,其建築框架由費爾南多·羅薩萊斯(Fernando Rosales)於 1829 ~ 1831 年間建造。第二階段於 1883 年開始,由建築師華金·費爾南德斯(Joaquín Fernández)所建。

雕塑裝飾由里卡多·貝爾弗(Ricardo Bellver)創作。

鼓室中雕像為聖母升天主題。

拱門上的使徒和聖徒石雕像。

聖克里斯托瓦爾門(Pbalerta de San Cristó)或稱王子門(Puerta del Príncipe),為參觀塞維亞大教堂的入口。這道門由阿道夫·費爾南德斯·卡薩諾瓦 (Adolfo Fernández Casanova) 設計,新哥德式風格,自1887 年開始建造,於1917 年竣工。

門前為的吉拉爾達塔樓上方稱為「信仰」的El Giraldillo雕像複製品。原雕像由巴托洛梅·莫雷爾 (Bartolomé Morel)於 1568 年製作。高3.47公尺女神雕像右手充當風向標,左手充當手掌;盾牌附在長矛上,長矛頂部有基督教十字架;女神戴著頭盔,周圍有一頂飾有12朵百合花的王冠。

從王子門(Puerta del Príncipe)進來,會先看到展覽室。

大教堂最主要的哥德建築部分長126公尺,寬83公尺,十字交叉位置的最高點達到37公尺;十字尖拱與柱束撐起哥德式內部龐大的空間,氣勢宏偉。

在 1999 年至 2009 年間修復 4C 和 5C 柱子。

《四福音傳道者的玫瑰窗》,為是16世紀的玻璃製造大師維森特·梅納多 (Vicente Menardo)於1557 年創作。

塞維亞大教堂名聞遐邇的哥倫布之墓( Tumba de Cristóbal Colón),位於教堂南面入口,是大教堂的最後增建項目之一,為雕塑家阿圖羅·梅利達·伊·阿利納裡(Arturo Mélida y Alinari)作品,於 1899 年安置。

史上著名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於1506年5月20日逝世於西班牙北部巴利亞多利德(Valladolid),原葬於當地一座聖方濟各會之修道院墓地內,之後輾轉多次移到他處,如現在的多明尼加聖多明哥、古巴哈瓦那等。1898年,古巴獨立,哥倫布的遺骨又被轉回,自此長眠於塞維亞大教堂。

為哥倫布抬棺分別是西班牙航海時代4位王國國王:雷昂(Leon) 、卡斯提亞(Castilla)、 納瓦拉(Navarra)、亞拉岡(Argon ),因哥倫布曾說過不再踏上西班牙土地,所以靈柩被懸空抬著。

赫爾南多·哥倫布(Hernando Colón)之墓,為塞維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也是哥倫布學會之父。

赫爾南多·哥倫布(Hernando Colón)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二兒子,繼承了其父親的全部書籍,包括很多與哥倫布探索新大陸相關的極具價值的資料。最終他撰寫了哥倫布傳記,並將其擁有的全部書籍、手稿等捐贈給塞維亞主教座堂。

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由橢圓形的穹頂覆蓋,內部是火焰狀的翼部拱頂,形成高大的空間;前方有文藝復興風格大型鍛鐵和鍍金柵欄圍住,是弗朗西斯科·德·薩拉曼卡 (Francisco de Salamanca)於16世紀上半葉所製造。

主祭壇,為世界上最大的祭壇畫,高26公尺、寬18公尺、深5公尺,雕塑家佩德羅·丹卡特(Pedro Dancart)於1481 年開始創作。祭壇由 45 塊華麗、細緻的浮雕板組成,浮雕板呈現 45 個耶穌的生命故事場景,其中包含 1,000 多個木刻人物,並以黃金裝飾,因而有 「黃金聖經」之稱,被認為是藝術史上最傑出的祭壇作品之一。

主祭壇底部中央是聖母瑪利亞德拉塞德的銀色雕像,塞維亞大教堂正由此得名。

聖母將聖嬰耶穌抱在膝上,聖嬰耶穌一手祝福觀眾,另一手拿著一個頂部有十字架的地球儀,十字架是世界救世主基督的象徵。聖母手持一瓶百合花,暗示她的純潔。這些雕刻品繪有彩色的臉和手,雕像的衣服和寶座上覆蓋著薄薄的裝飾銀片。

銀色聖母像正上方的耶穌誕生神龕。

主祭壇中央神龕的人物。

銀祭壇(Altar de plata),是為了頌揚禮儀慶典和聖禮的更大榮耀而設立。

祭壇中央有巨大的太陽形聖像銀質王座,18世紀由多明哥·馬丁內斯(Domingo Martínez) 設計,其下方是格拉納達聖母像,兩側是兩側的雕塑是聖伊西多羅(San Isidoro) 和聖萊安德羅(San Leandro) 。後牆上,懸掛著阿方索·格羅索於 1966 年繪製的聖母無染原罪之謎的祝聖寓言。

唱詩班,為努夫羅桑切斯 (Nufro Sanchez) 1478 年所做。由 127 個座位組成,靠背由各種木材鑲嵌製成,賦予其裝飾特殊的色彩,帶有舊約和新約場景的淺浮雕,靠背鑲嵌穆德哈爾風格,使用各種木材為其裝飾賦予特殊的色彩。

唱詩班中央的巨大講台,是1562 ~ 1565 年間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由木頭和青銅製成。

位於唱詩班後方中央中殿的後室「Trascoro」區域。

主祭壇和唱詩班十字交叉點的哥德式星形拱有著華麗繁複的線條紋飾。

特別設置鏡台,透過鏡影可詳細欣賞十字拱頂之美。

主禮拜堂的後室Trascoro,由米格爾·德·祖瑪拉加 (Miguel de Zumárraga) 於 1619 年設計,停工十年後於 1635 年竣工;採用了大理石和碧玉等珍貴且有吸引性的材料建造,為巴洛克風格;這裡有兩扇大門通往唱詩班,兩扇小門通往管風琴台。

祭壇上的《雷梅迪奧斯聖母》,是塞維亞哥德式風格繪畫,其歷史可追溯至 1400 年左右。

《雷梅迪奧斯聖母》特寫,聖母瑪利亞的左邊出現了一位主教的身影,他的腳下有一位跪著的牧師,應為這幅畫的捐贈者。

在唱詩班兩側的管風琴,原有的管風琴為18世紀西班牙最著名的管風琴製作大師Jordi Bosch i Bernat,1888年坍塌的穹頂砸壞了管風琴,現在的管風琴為由 Aquilino Amezúa 於 1901 年製作。

管風琴上的雕刻為佩德羅·杜克·科爾內霍(Pedro Duque Cornejo)之作 。

管風琴木箱是 Luis de Vilches 的作品,雕塑是 Pedro Duque Cornejo 的作品,是最純粹的巴洛克風格的代表。

位於唱詩班側壁外側的是4座名為 Capillas de los Alabastros 的小教堂(↑圖為其中2座),於 16 世紀初建造,遵循 Juan Gil de Hontañón 的設計,由 Diego de Riaño 完成。

議事堂門廳,這座長方形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由埃爾南·魯伊斯·希門尼斯(Hernán Ruiz Jiménez)於1564年設計建造,天花板採用雕刻的方格設計,牆壁四周是一圈浮雕,入口頂頭的窗戶上方寫著拉丁文「PAX VOBIS」,意為「祝你平安」。

議事堂門廳美麗的大理石拼花地板。

議事堂正廳,橢圓形拱頂的裝飾由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略(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負責,中間描繪的是聖靈感孕,周圍一圈是8位塞維亞聖人。

議事堂為充滿浮雕的文藝復興式建築,最初亦由埃爾南·魯伊斯·希門尼斯(Hernán Ruiz Jiménez)設計,但最終由阿森西奧·德·前田(Asensio de Maeda)於 1592 年完成。

聖器室內部份展品。

主祭壇的側面聖徒浮雕。

塞維亞大教堂一共有80座禮拜堂,以下節選幾座介紹:

少女禮拜堂(Capilla de Las Doncellas),於 16 世紀初由Micer García de Gibraleón建立,當中祭壇畫為何塞·裡維拉(José Rivera)於18 世紀創作的《天使報喜》巴洛克風格浮雕,並配有 15 世紀、16 世紀和 18 世紀的畫作。

元帥禮拜堂(Retablo de la Capilla del Mariscal),得名於它的贊助人迭戈·卡瓦列羅 ( Diego Caballero),自 1536 年起擔任伊斯帕尼奧拉島元帥。祭壇畫為畫家佩德羅·德·坎帕尼亞 (Pedro de Campaña)的作品,雕刻家佩德羅·德·貝塞里爾 (Pedro de Becerril)負責圖像和建築,與畫家安東尼奧·德·阿爾菲安 (Antonio de Arfián)合作負責建築結構的彩繪。

聖萊安德羅禮拜堂(Capilla de San Leandro),巴洛克式的祭壇,為供奉塞維亞大教堂578 年主教聖萊安德羅(San Leandro),當中為曼努埃爾·德·埃斯科瓦爾(Manuel de Escobar) 於1730 年製作的祭壇畫,由佩德羅·杜克·科內霍(Pedro Duque Cornejo) 雕刻了這位聖人的雕像。

安提瓜聖母禮拜堂(Capilla de Iglesia Sagrario),其大理石祭壇畫由何塞·費爾南德斯·德·伊格萊西亞斯(José Fernández de Iglesias)製作,雕像由佩德羅·杜克·科爾內霍( Pedro Duque Cornejo)8世紀下半葉創作。

安提瓜聖母的壁畫,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是在 15 世紀製作,畫面裡聖母左手抱著聖子,右手握著玫瑰;而聖子則握有一隻鳥。

聖安東尼禮拜堂(Capilla de San Antonio),是大教堂的洗禮堂,有個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白色大理石洗禮池,祭壇由貝爾納多·西蒙·德·皮內達 (Bernardo Simón de Pineda)雕刻而成,當中祭壇畫為《聖安東尼奧的幻象》,頂部是《基督的洗禮》,皆為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略(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的作品。

聖安東尼奧的幻象》為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略(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傑作,描述的是聖安東尼奧在修行中眼前突然出現幻象,聖嬰耶穌在一群天使的簇擁下來訪,安東尼奧立刻停下來跪在耶穌面前,張開雙臂迎接小耶穌。畫面中的耶穌散發出強烈的光芒,成為視覺焦點。

薩格拉里奧教堂( Sagrario de la Catedral ),是一座巴洛克風格教堂,被整合到由大教堂、橘樹庭院和其他附屬建築組成的大街區中,由大教堂負責管理教區服務。

薩格拉里奧教堂的主祭壇畫,其結構由弗朗西斯科·迪奧尼西奧·德·里巴斯(Francisco Dionisio de Ribas) 設計,雕像由佩德羅羅·羅爾丹(Pedro Roldán) 製作。

薩格拉里奧教堂中殿,拱頂上有大量浮雕,由佩德羅·德·博爾哈 (Pedro de Borja) 與他的兄弟巴勃羅 (Pablo) 和費利佩 (Felipe) 一起製作。

帕蒂奧德洛斯納蘭霍斯(Patio de los Naranjos)或稱橘樹庭院(Orange Court),即清真寺的前院。橘樹庭院的佈局是由建築師 Félix Hernández 在 20 世紀 40 年代末完成。

自橘樹庭院眺望薩格拉里奧教堂(Sagrario de la Catedral )耳堂的圓頂和燈籠。

從橘樹庭院看向大教堂的歌德式尖塔與飛扶。

左方吉拉爾達(Giralda)塔樓;右為康塞普西翁門(Puerta de la Concepción),這座新哥德式的大門由Demetrio de los Rios設計,直到19世紀,才由Adolfo Fernandez Casanova於1895年建造完成;此門只在節日期間才打開。前方噴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哥德時期,曾被摩爾人用來進行儀式洗滌。

大教堂在 1999 年至 2009 年間修復4C 和 5C 兩根柱子所用的木輪。在修復過程中使用由鋼管和木輪製成的鷹架,可根據柱子的周長進行毫米級調整,從而可以逐步更換巨大的柱子中狀況不佳的方石。

寬恕之門(Puerta del Perdón),音譯:佩爾東門,大教堂最古老的門,建於12 世紀末,作為中世紀阿爾莫哈德清真寺的入口,通往橘樹庭院,以兩個大的尖形馬蹄形拱門組成,當時的裝飾以及刻有阿塔里克和《古蘭經》詩句的青銅門至今仍被保留。

拱門上方矗立著一塊巨大的木瓦,這是建築師 Félix Hernández Giménez 模仿阿爾莫哈德風格的現代作品。其頂部有一個帶有瓣形拱門、塞布卡板、日晷的主體,中間有一個豎框窗,頂部有樓梯城齒。

塞維亞主教座堂從建築角度來看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擁有豐富的藝術寶藏,涵蓋了不同的藝術學科,呈現出教會和民間的巨大圖像學,擴展了五個多世紀以來從阿爾莫哈德時期到地方主義時期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成為全世界景仰朝聖的偉大殿堂之一。

塞維亞大教堂參觀訊息及確實票價詳見官網:https://reurl.cc.SeCadl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274416

 回應文章

葉雨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22 13:04
拱頂之亮
藝術是眼睛的

放晴
C J(kocj) 於 2024-04-27 14:57 回覆:
讚啦

喵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24 16:08

2023 吉拉塔頂往下拍攝。

C J(kocj) 於 2024-01-24 17:06 回覆:
讚啦

黃掬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21 19:56

其實我的藝術素養不能算好

只是在大學時期參加藝文讀書會

就膽敢跑來野人獻曝、班門弄斧

遇到懂藝術的格友很開心

再請您來看看拙作: 走進夏卡爾的內心世界

https://blog.udn.com/roxanne21/171006357


信仰中最大的、與軟弱有關的掙扎,
不是去悲憫原諒別人的軟弱,
而是深刻的、痛苦的
去與自己內心深處的軟弱相遇。

─陳韻琳
C J(kocj) 於 2024-01-22 21:22 回覆:
承蒙青眼相待!🥰
實話說,敝人的藝術修為早已因遠離校園,也僅存最基本的概念啦!😅😅😅

黃掬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21 11:35

看到壁畫就想到西斯汀大教堂

祝您週日愉快


信仰中最大的、與軟弱有關的掙扎,
不是去悲憫原諒別人的軟弱,
而是深刻的、痛苦的
去與自己內心深處的軟弱相遇。

─陳韻琳
C J(kocj) 於 2024-01-21 17:32 回覆:

感謝前來觀文賞圖。三太子笑

推薦《萬世千秋》這部以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汀禮拜堂內部為主題的老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