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7 22:58:28瀏覽1499|回應0|推薦20 | |
梅里達考古遺址(Archeological Ensemble of Mérida),包含大量的古建築群,自羅馬時代以來和隨後城市發展的大量遺跡至今保存完好,考古遺跡已融入當今城市,成為城市景觀的元素,展示了歐洲城市二千多年來的演變;時至今日,其街道模式仍見證著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發展,許多建築依然保留著原來的功能,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1993年以來西班牙和世界遺產中規模最大的考古遺址之一。 梅里達歷史城區遺跡散策路線。 卡比托利歐狼(Capitoline Wolf)雕像,羅馬原作的青銅複製品,1997 年立於阿爾卡薩瓦入口外和羅馬橋北端環形交叉路口的中心,以紀念西元前 25 年建立的羅馬城市奧古斯都-艾梅里達(Emerita Augusta)。 羅馬建立的神話傳說:母狼正哺育著羅馬創始者羅莫洛(Romulus)和雷莫(Remus)這對孿生兄弟。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圖引梅里達旅遊局官網), 自中世紀以來,就是梅里達城市生活的中心,曾舉辦過鬥牛、慶典、市集、比賽、遊行等各種活動,也曾作為刑場之用;時至今日,這座廣場則是市民與遊客休閒的好去處。 梅里達市政廳(Mérida City Hall),位於西班牙廣場,為建築師曼努埃爾·維拉 (Manuel Villar)設計,建於 1865 ~1866 年,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使其成為該市極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上方時鐘為 1883 年添加。 黛安娜神廟(Templo de Diana),建於西元1世紀,沒有供奉黛安娜女神,而是進行帝國君主崇拜的聖地。位於古羅馬城市奧古斯塔·埃梅里塔( Augusta Emerita)的市政廣場上,遵循古典古代神廟的通常配置,是梅里達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羅馬宗教建築。 黛安娜神廟為矩形建築,矗立在一個高3.23 公尺的平台上,平台覆蓋著精心切割的方石,其上矗立著一個柱廊, 正面為6柱式門廊,上有鼓室;較長的側面有11根柱子。 科林斯式柱子位於閣樓底座上,柱高為8公尺,柱身有凹槽軸;柱頭上方的某些部分地門楣梁倖存下來。 幾個世紀以來,這座神廟一直是16世紀科沃斯伯爵宮殿(Palacio del Conde los Corbos )的基礎和框架,其中一些部分仍然保存完好。去的時候還在整修,現在宮殿內設立了一個解說中心,展示該建築在羅馬時代的重要性及其後來用途的主題內容。 羅馬時期的科林斯式柱子與16 世紀科沃斯伯爵宮殿陽台的文藝復興式牆面相結合,形成古典雅致的畫面。 羅馬廣場上的大理石板、界定廣場的牆壁以及建築物兩側的兩個池子至今仍然保留著。 市政論壇門廊(Pórtico del Foro Municipal),位於古羅馬城市奧古斯塔·埃梅里塔( Augusta Emerita)的市政廣場上,建於西元1世紀中葉左右,仿照羅馬奧古斯都廣場的樣式。 門廊上的柱頂由大型科林斯柱支撐,上方是一間閣樓,牆面上交替排列著朱庇特阿蒙(Júpiter-Amón)頭像、美杜莎(Medusa)頭像和女像柱。後方封閉的牆壁上有巨大的壁龕,壁龕中排列著皇室及羅馬和奧古斯都家族歷史相關的神和神話的雕像。 維拉門(Puerta de la Villa),是梅里達市區的廣場,廣場中心的噴泉上有尊女性青銅雕塑,她代表考古學,為了向 20 世紀初在梅里達開始發掘的考古學家致敬;為梅里達雕塑家胡安·德·阿巴洛斯(Juan de Ábalos)的作品。 位於維拉門附近的旅遊資訊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梅里達羅馬劇院和露天劇場的入口處,右為旅遊資訊中心。 旅遊資訊中心內部,可洽詢梅里達考古群相關資料。 「梅里達考古遺址」建築群的門票類型詳見:https://reurl.cc.Medavi 羅馬圓形劇場(Roman Amphitheatre),這座露天劇場建於西元前8 年,其看台上的銘文可證明,與毗鄰的著名的羅馬劇院一起規劃的,形成了盧西塔尼亞首都的大型公共娛樂區。 羅馬圓形劇場為角鬥士之間、野生動物之間或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戰鬥而設計的古老表演場地,在公元4世紀左右被廢棄,直到20世紀初開始進行考古挖掘。 圓形劇場呈橢圓形,當中的競技場尺寸為64 公尺x 41公尺,中心有一個下凹的大坑;看台與競技場透過花崗岩講台隔開,講台上裝飾有大理石板;透過樓梯可以進入看台。 立面上有16扇門向外打開,圖為其中之一。 靠近競技場的地方,都有為角鬥士或野獸保留的房間。 羅馬圓形劇場通道。 通往羅馬圓形劇場之競技場的主要通道,由多道拱門構成美麗的空間線條。入口的拱門中使用了方石,呈現出奧古斯都時期的特色填充物。 競技場的下凹的部分,裡面有支撐平台的木柱,木柱平台下方作為隱藏表演所需的用具設備之空間。 根據在南畫廊發現的銘文,其中一些很可能是專門供奉涅墨西斯女神的房間,將參與者被託付給涅墨西斯女神之意。 羅馬劇院的柱廊(Peristilo del Teatro Romano),一系列圍繞著羅馬內部庭院的柱子,用作休閒區。 羅馬劇院後面被柱子和門廊包圍的花園區,當中有一口井。 神聖大廳(Aula Sacra),該建築群是在劇院之後建造的,根據最新的研究,建築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弗拉維時期,即一世紀末二世紀初。牆上真人大小的雕像,自右而左分別是:奧古斯都皇帝、市長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和提比略皇帝。 羅馬劇院後面的花園區。 自花園眺望羅馬劇院。 羅馬劇院舞台牆之後方,有圓形和矩形的外框。 舞台區後方羅馬女性雕像。 羅馬劇院(Teatro Romano),根據劇院本身銘刻的日期,落成典禮大約在西元前 16 至 15 年舉行。在執政官馬庫斯·維普薩尼烏斯·阿格里帕 (Marcus Vipsanius Agrippa)的贊助下建造,與鄰近的圓形劇場一起規劃,其目的在於透過劇院的宏偉建築及舞台上裝飾向殖民地傳達羅馬生活方式。 劇院在西元4世紀被廢棄,直到 1910 年才開始挖掘;時至20世紀60~70年代,舞臺前部才在建築家兼考古學家何塞·梅南德斯-皮達爾·阿爾瓦雷斯 (José Menéndez-Pidal y Álvarez) 主持修復下復原。自1933年以來,這座建築中舉辦了「梅里達國際古典戲劇節」,也就是現今的「國際古典戲劇節」,讓該建築恢復了昔日的功用。。 劇院最壯觀的區域是舞臺正面(Scaenae Frons),可謂是梅里達羅馬遺產中的珍寶:寬63公尺,高17.5公尺、深7.5公尺的舞台,由大理石科林斯柱組成的柱廊,柱頂上則有著富有各種裝飾的額枋、腰線和壁帶;柱間矗立著身著長袍或鎧甲的人物雕像,正中為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和豐收女神克瑞斯(Ceres)坐在她的寶座上;現場所見的雕像皆為複製品,真品已移至羅馬藝術國家博物館保存。 端坐在寶座上的豐收女神克瑞斯(Ceres)。 看台利用聖阿爾賓山的坡度,可容納6,000 名觀眾,根據當時的社會等級從下到上分佈分為三個區域,由走廊和障礙物隔開;所有看台都可以透過分佈的放射狀樓梯到達。 看台外側的牆面。 羅馬劇院西邊是被稱為卡薩大教堂或卡薩德爾劇院的遺跡,這些配有後殿、頂部有窗戶的房間是教堂的一部分,最早的基督教社區之一在這裡聚會,在庭院的中心仍然可以看到池塘的遺跡。 溫泉區的房間。 羅馬劇院旁的房屋遺跡,這些居室有一片環繞著圓柱和壁柱的庭院,並且有數個房間,部分是在劇場廢棄之後繼續修建。 羅馬安菲特人之家(Casa Romana del Anfiteatro),位於羅馬劇院旁的房屋遺跡,其中一間房間有獨特的壁畫,描繪了真人大小的人物。 羅馬藝術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Arte Romano),建築由拉斐爾.莫內歐(Rafael Moneo)所設計,於1986年開館,展示從梅里達古遺跡群中挖掘出的古文物,在多個展覽館和藝廊中,可以看到羅馬時期迷人的藝術品,例如雕塑、繪畫、瓷器和馬賽克裝飾,可深入了解羅馬時期生活與社會狀況的眾多面向。 羅馬藝術國家博物館外牆。 羅馬圓形競技場(Circo Romano de Mérida),這個大型競技場位於羅馬殖民地城牆外,能夠容納 3 萬名觀眾,精確的完工日期已不可考,但有些史學家認為落成時間約在梅里達建城後數年間,也是就是西元前 25 年後。雖然大部分的原始遺址已經不存在,但仍能觀覽壯闊宏偉的競技場。 羅馬圓形競技場為古代羅馬統治時期的運動場,競技場總長超過400 公尺,寬達100 公尺,中央是保存下來的分隔牆,又稱作「中脊」;這裡曾是羅馬戰車競賽場地,觀眾席僅剩的下層遺跡,以及參賽者進入競技場的古門遺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