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
2024/02/14 20:02:40瀏覽582|回應0|推薦17

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Cromeleque dos Almendres),位於埃武拉市以西約十幾公里,一處緩坡頂部高413公尺的小山丘上;石圈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 世紀,從新石器時代到銅器時代的過渡時期,這些花崗岩巨石有很多都還佇立在最原始的位置,是伊比利亞半島現存最大的結構性環形石陣,亦為歐洲最大的史前古蹟之一,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規模,還在於良好的保存狀態,是葡萄牙極其珍稀的史前遺跡,在考古上極具價值,於2015年被列為葡萄牙國家古蹟。

當時自埃武拉市區的民宿驅車前往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 (Cromeleque dos Almendres)約半小時車程。

轉進數公里未鋪砌的道路,路面狹窄,塵土飛揚,屬人車罕至的景點,沒有自駕相當不便。

車子停在一塊充當停車場的黃土空地上,再來就下車步行至阿爾門德雷斯巨石陣所在處(圖引Google map)。

停車場前通往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的說明牌,也是黃土步道起訖處。

黃土步道走了約2百多公尺,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在望,可免費參觀。

一片看起來像巨大的蛋型石林矗立眼前。

其實是由大小不一的95塊巨石所組合成的雙石橢圓形,東西向呈「8」字形的史前石圈(圖引https://reurl.cc.CroAlm)。

這些高1至3公尺的石塊大多數是在20世紀60年代出土:1966 年,研究員恩里克·萊昂諾爾·皮納 (Henrique Leonor Pina) 在葡萄牙進行地質圖繪製過程中所發現。

根據研究Cromeleque dos Almendres可分三個階段建造(圖引維基百科Fulviusbsas作):

第一階段,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到公元前6世紀末,豎立了一組較小的巨石,形成三個同心圓。

第一階段,在公元前5千年和4千年期間,在西部增加了一個新的建築區,形成兩個同心橢圓。

第三階段,在公元前3千年,巨石的相對規則的排列發生了變化,使得較小的圍牆變成了更大的中庭,變成了社會或宗教儀式的場所。據認為,正是在這個最後階段,才添加了帶有雕刻的巨石。

最後因風化、傾頹等原因僅存現今所見的規模(上述資料引自https://reurl.cc.CroAlm)。

Cromeleque dos Almendres佔地 70 公尺 x 40 公尺,沿著西北向東南的軸線排列,建造最初目的和用途仍然是個謎,後人的研究推測不外乎與宗教儀式目的或天文觀測有關。

這種類型的環形石陣在阿連特茹(Alentejo)地區非常普遍,可能是因為阿連特茹(Alentejo)平原剛好是葡萄牙南部三條大河交聚之地,乃史前部落理想的居留點。

如今在阿連特茹(Alentejo)地區的巨石陣絕大多數都沒有倖存下來,或僅殘存一些遺跡,僅有Cromeleque dos Almendres此處保存最為完整,因而有彌足珍貴的價值。

花崗石表面布滿歲月沉澱的痕跡。

大約有十幾個巨石表面刻了某些象徵性形式的圖案,儘管歷經自然風化侵蝕,某些圖案仍然隱約可見,有興趣可以找看看。

圓圈圖案。

螺旋圖案(拱型赭色下方)。

半圓形新月的圖案。

斜弧線圖案。

昔日前往之時還可近距離接觸巨石,現在查資料,因為很多人在石陣之間走動,導致岩石地基變得不穩定,目前已經不能在巨石陣當中行走,僅能由外圍新建的平台上眺望。

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外環是大片的栓皮櫟(Quercus suber)林區,在埃武拉市商業區中所見的軟木製品材料就是從此樹而來。

栓皮櫟是一種常綠橡樹,可長至20 公尺高,其外皮常被用來製作軟木塞,因此又被稱為軟木橡樹或木塞橡樹。當一棵栓皮櫟達到 25 年樹齡後,每 9 到 12 年就可以剝去一次軟木塞,而不會對樹造成損壞;一棵栓皮櫟的壽命可達 200 年,約採伐超過 16 次。

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 (Cromeleque dos Almendres)地處人煙稀少的區域,加上交通不便,並不是名聞遐邇的熱門景點,現場所見整體格局不若英國巨石陣(Stonehenge)宏偉壯觀(參見CJ舊作《千年謎環巨石陣》);但在歷史洪流中,Cromeleque dos Almendres可是比Stonehenge早了二千多年!當Stonehenge初建時,Cromeleque dos Almendres已經被棄置了,若是以外星人設置的觀點論之,後來所建造的Stonehenge當然是比較進化的設施,規模也就強大過此處。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32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