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快閃里斯本嘗葡式蛋塔
2024/02/17 19:43:22瀏覽672|回應1|推薦16

里斯本(Lisboa),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位於大西洋沿岸,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歐洲第二古老的首都(僅次於雅典),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已經有伊比利人居住,最早由腓尼基人建城;歷經羅馬、摩爾人統治;1147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率領的十字軍擊敗摩爾人,使得里斯本重回基督徒的手中;1256年,里斯本正式成為葡萄牙的首都,從此就躍升成為歐洲和地中海一帶重要的貿易城市,大航海時代造就殖民帝國鼎盛的富裕國力,在首都里斯本一覽無遺。里斯本因其地形被山丘圍繞,有「七丘之城」之稱,氣候四季宜人,城市融合了新舊魅力,成為歐洲最熱門的度假勝地之一。

離開阿爾門德雷斯環形石陣就驅車駛往里斯本,約130公里路程,當時實際開了快2個小時。

在里斯本的住宿是Guest House Guerra Junqueiro II(當時在訂房系統分數很高,可惜近年來下滑了),屬於公寓式的租房;屋樓前就是公共停車場,平日要收費,周休二天都免費,CJ正巧於周休抵達,省了這筆。

屋內櫃檯與起居室,這戶公寓當時有5間客房,房間的名稱都用里斯本的區來命名,如:Alfama、Belém、Chiado……等,還在該區的景觀圖片下掛房間鑰匙,很有意思。

公寓內附設公共廚房與餐廳。

當時訂的是附有私人衛浴的房間。安置好行李都已是黃昏時分,遂搭乘地鐵往城區景點隨意逛逛。

由於行程安排停留在里斯本城區裡的時間不多,加上頗多照片檔案遺失,本文的景點介紹也就極少。烏雲飄過

里斯本地鐵圖(圖引Maps Lisbon),分成藍、黃、綠、紅4條路線,通常是最快速到達目的地的選擇,為地當地人和遊客使用的選擇首選。遊客還可購買公車、電車、纜車和地鐵通用的觀光聯票(Passe Turistico),有折扣優待,分1天和4天兩種,逾期作廢。地鐵搭乘方法參見https://reurl.cc.LisMto 。

商業廣場(Praca do Comercio),毗鄰特茹河(Rio Tejo),由於1755年大地震前為里韋拉宮的所在地,所以又名宮殿廣場(Terreiro do Paço);面積面積約 36,000 平方公尺,是歐洲大型的廣場之一,廣場命名是爲了向那些爲重建里斯本提供了資金的資產階級們表示敬意,被認為是葡萄牙政治權力的歷史象徵和資本的體現(引自維基百科)。

國王何塞一世( D. José I)騎馬雕像,雕像為1755 年地震後里斯本重建計畫的成果,由雕塑家若阿金·馬查多·德·卡斯特羅(Joaquim Machado de Castro)設計,立於1775年,是葡萄牙的第一座馬術雕像。

何塞一世( D. José I)身著戎裝騎著高頭大馬的全身像,馬的腳下踏著一條毒蛇,代表著國王身邊的佞幸,包括塞巴斯蒂昂·若瑟·德卡瓦略-梅洛意圖剷除的舊貴族政治敵對勢力(引自維基百科)。

奧古斯塔街凱旋門(Arco Triunfal da Rua Augusta),是1755 年里斯本市中心被地震摧毀後龐巴林重建計畫的一部分,由歐仁尼奧·多斯桑托斯 (Eugénio dos Santos)設計,於1875年落成。

拱門的上部,可以看到塞萊斯坦·阿納托勒·卡梅爾斯(Célestin Anatole Calmels)所做的雕像,而在較低層則有維托·巴斯托斯(Vítor Bastos)的雕像作品。卡梅爾斯的雕塑代表著榮耀、天才和勇氣的加冕。維托·巴斯托斯的人物雕塑為: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維裡亞托、瓦斯科·達·伽馬和龐巴爾侯爵。左邊象徵特茹河,右邊象徵杜羅河,也是由維托·巴斯托斯設計(引自維基百科)。

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完工於1902年,原本使用蒸汽動力,1907年改用電力。

這部鋼鐵升降電梯的設計者是工程師拉烏爾·梅斯尼爾·杜·龐薩德(Raul Mesnier de Ponsard),其為艾菲爾鐵塔設計師亞歷山大·居斯塔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的學生。

聖胡斯塔電梯高45公尺,新哥德式裝飾,每層不同的樣式。通過螺旋樓梯可達頂層,有一個陽台。設有兩個升降機籠,均為木質內飾,最多可乘載20名乘客,已經成為里斯本的一大旅遊景觀。 在里斯本的城市升降機中,聖胡斯塔是唯一垂直的一台(引自維基百科)。

當時前後來探了二回,每次都看到大排長龍,只能退避三舍望之興嘆。烏雲飄過

里斯本電車(Elétricos de Lisboa),是1873年開始營運的路面電車交通系統,現時共行駛6條路線,其中「28號電車(Elétrico 28)」往返馬丁·莫尼茲(Martim Moniz)和坎波·烏里克(Campo Ourique)之間,經過著名的格拉薩區(Graça)、阿法瑪區(Alfama)、拜薩區(Baixa)和埃什特雷拉區(Estrela) 等主要景區,更是熱門的電車路線。

當時在商業廣場站上車,車廂內乘客擠得水洩不通。

幸運的卡到站在駕駛員後方位置,可以一路見識古典電車的操作。

隨著乘客陸陸續續下車,終於清楚見到古色古香的電車內部全貌。

不料──電車行到半途竟然故障!天啊

下一班28號電車因同一軌道也被卡住停駛,車上的乘客通通被請下車。

兩輛28號古典黃色電車一起顧路!二位駕駛員聚在前車旁,等待救援。

埃什特雷拉聖殿(Basílica da Estrela,意為星星聖殿),由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下令修建,1779年開工,1790年完成;屬於後期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立面有兩座鐘樓,還有聖人和一些寓言人物的雕像。

當時電車拋錨的地點就是聖殿所在的埃什特雷拉廣場(Praça da Estrela)這邊。烏雲飄過

眼見天色漸暗,只能「問神(谷歌大神)」,依循神諭改搭公車來到貝倫(Belém)區的特茹河(Rio Tejo)或稱太加斯河(Tagus River)河口。

眺望著名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抵達當時已經超過開放時間,只能留予它年再前來入內參觀。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於1502年開始興建,工程為期50年,是葡萄牙曼努埃爾式(Manueline)建築中最為成功的典範, 1983年與附近的貝倫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矗立於特茹河(Rio Tejo)右岸的「發現者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這個位置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出海的地方。

俯瞰發現者紀念碑北面的廣場(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Nol Aders ),地板採用不同種類的大理石及馬賽克方式,鋪設了一個直徑50公尺的航海羅盤,由建築師Luís Cristino da Silva工作室設計,為南非共和國贈送給里斯本。

羅盤中央鋪設了一幅標示了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首次到達之地的路線及年份的世界地圖。

葡萄牙人歐維治(Jorge Alvares)於1514年首次駕海船來到珠江口屯門(今香港左側)。

葡萄牙在1514~1521年間在東莞縣南部屯門島、屯門海澳及葵涌海澳及附近地區的軍事佔領地,史稱「葡佔屯門(Tamão)」時期。因為沒有登陸臺灣,所以這個區域的地圖也就沒有標示。

16 世紀中葉葡萄牙人當時的貿易與殖民重心在中國澳門與日本,臺灣只是個路過的美麗景點,並未曾登陸與探險;至於葡萄牙人所喊出的形容詞「Formosa(福爾摩沙)」成為西方人指稱臺灣地名的專有名詞,經過研究應該也是美麗的誤會(參考自中研院館藏選粹網頁)。

發現者紀念碑高52公尺,以船為主體的船首形狀的混凝土板層建築物,由建築師科蒂內利·特爾莫(Cottinelli Telmo)設計,於1940年首次在葡萄牙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由於紀念碑起初採用了易腐爛的材料建造,因此在1960年以混凝土重建;紀念碑也於同年8月6日完成重建,以紀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週年(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發現者紀念碑上的雕塑由萊奧波爾多·德·阿爾梅達(Leopoldo de Almeida)設計,以紀念參與葡萄牙大發現的歷史人物,由恩里克王子立在紀念碑的船首位置,在其的東、西兩邊均雕有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葡萄牙人物(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眺望特茹河(Rio Tejo)河口。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國王約翰一世的第4個孩子,葡萄牙帝國早期以及15世紀歐洲海上發現和海上擴張的核心人物,被認為是歐洲地理大發現的開啟者(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發現者紀念碑旁有一組由心型及LOVE四個字母組成的網架雕塑,被掛滿心型金屬片,每片上都有書寫簽名或祈語,等同許多國家城市的橋梁欄杆被掛滿愛之鎖的意思。

4月25日大橋(Ponte 25 de Abril),總長度3173公尺,橫跨特茹河(Rio Tejo)河,1966年8月6日通車,以當時的薩拉查總理為命名為薩拉查橋(Ponte Salazar);1974 年該橋以「康乃馨革命」發生的那天更名為 「4 月 25 日橋」

康乃馨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統治時間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因革命者及軍方採用和平方式來達成目標,而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獲得成功;為紀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為自由日(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光復者廣場(Praça dos Restauradores),紀念1640~1668年葡萄牙在經過西班牙60年統治後恢復獨立。

廣場上的光復紀念碑(Monumento aos Restauradores),由安東尼奧·托馬斯·達·豐塞卡(AntónioTomásda Fonseca)設計,於1886年落成;方尖碑下設有象徵「獨立」和「勝利」的雕像分別是分別由阿爾貝托·努內斯(Alberto Nunes)和西蒙斯·德·阿爾梅達(Simões de Almeida )的作品。

羅西奧火車站(Estação Ferroviária do Rossio/Rossio Train Station ),建築師何塞·路易斯·蒙泰羅(José Luís Monteiro)在1886年至1887年間設計,車站於1891啟用。

羅西奧火車站立面為新曼努埃爾式(Neo-Manueline)外觀,是對 16 世紀初葡萄牙典型的曼努埃爾風格的浪漫再現;建築最有趣的特徵是入口處交錯的兩個馬蹄形狀的大門、小砲塔中的時鐘以及豐富的雕塑裝飾。這座車站是葡萄牙浪漫主義(立面)和鑄鐵(月台屋頂)建築的重要典範(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葡式蛋塔(Pastel de Nata),字面的意思是鮮奶油蛋塔,任何一家咖啡廳裡都可以吃到;這次在里斯本先嘗了「Confeitaria Nacional」這家的蛋塔。

Confeitaria Nacional」位於無花果廣場(Praça da Figueira)旁一棟新古典主義建築,由Balthazar Roiz Castanheiro創立,於1829年開業,為里斯本市中心最古老的糕點店,專門為皇室提供糕點和麵包。參見官網https://confeitarianacional.com/

一進門,櫃台就擺了一盤葡式蛋塔。

玻璃櫃中各式各樣的甜點(夜拍沒特別校正白平衡,好像看起來不怎麼美味尷尬)。

Confeitaria Nacional店內的風格呈現老式懷舊的歐風,到處都見到店家引以為豪的1829字樣。

店內一樓座位區,很傳統古典的歐式的裝潢。

當時因時間太晚了,僅點了蛋塔,時隔多年,CJ也記不起個中滋味啦!烏雲飄過

說起葡式蛋塔,最早由18世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天主教僧侶所發明; 1834 年,修道院關閉,將配方出售給糖精煉廠,糖精煉廠的所有者於 1837 年開設了 Fábrica de Pastéis de Belém,這間店開始按照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古老配方製作原創蛋塔,因為店面位於里斯本貝倫區(Belém),故這裡賣的蛋塔稱作貝倫塔(Pastéis de Belém),意思是指「貝倫區糕點」,就是這間店的店名。

Pastéis de Belém成為到里斯本必嘗的知名美食,一天據稱可買出超過2萬個蛋塔;白天隨時都是大排長龍;CJ當時晚上前來,直接就可入店。

一進店的櫃台,可能比較晚了,玻璃櫃內幾乎沒甚麼其他種類的甜點。

當時的蛋塔價格,其實滿實惠的。

煮咖啡的吧台區。

Pasteis de Belem店內布置明顯就充滿葡式風情。

Pasteis de Belem內部寬敞,設置非常多的座位區。

後部別有洞天,被牆上摩爾風的花磚吸引,原來通往員工專用區。

還有一間占地寬廣的座位區,可能到了晚上顧客較少,這間就提早整理收攤沒開放。

Pasteis de Belem蛋塔上桌了,可以撒上肉桂粉享用。時隔多年,老實說,CJ也是記不起個中滋味啦!尷尬

搭配里斯本稱之「Bica」的的葡式咖啡,小小一杯,約60~90cc的份量,喝起來頗似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的味道,比預期的苦!

離開Pasteis de Belem行往地鐵站,途經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廣場(Praça Afonso de Albuquerque)的紀念碑,這座新曼努埃爾風格的紀念碑,紀念在15世紀征服印度果阿和馬來西亞麻六甲的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於1902年樹立。

里斯本的地鐵資訊版,透過觸控面板點選起訖處來搜尋路線與交通工具,覺得很實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331222

 回應文章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2/18 03:59

謝謝您詳盡地分享以及漂亮的相片!

敬祝平安健康

周末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巴拿八

C J(kocj) 於 2024-02-19 10:32 回覆:
感謝前來觀文賞圖
祝您好運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