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14 19:10:34瀏覽3145|回應0|推薦31 | |
布拉格新城(New Town),位在老城區南邊,是老城區圍牆之外重新規畫出來的一片扇形土地,面積約老城區的3倍大,由查理四世創建於1348年,目前的布局形成於14世紀,但是只有少數當時的教堂和行政建築保存至今;新城最著名的地標為瓦茨拉夫廣場 (Wenceslas Square) ,是個繁忙的商業中心,周圍飯店、咖啡館和連鎖店四處林立。 布拉格小城(Lesser Town),其所在的位置是伏爾塔瓦河西岸,緊臨布拉格城堡下方的山坡。1257年,波希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Přemysl Otakar II)將此區獨立成一個行政區域,當時居民多是國王聘請來的德國工匠;小城有起伏的街道、樓梯和美麗的皇家花園。巴洛克建築的多樣性使小城充滿古典優雅的氛圍,同時也是居民區,以及政府和辦事處、大使館和外交官的所在地和居住地。 因時間關係,並沒有好好的把布拉格的新城區與小城區走個徹底,就將當時遊走間所拍攝到的幾處景觀介紹一番。 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位於新城區瓦茨拉夫廣場最南端,由捷克著名新文藝復興建築師約瑟夫·舒爾茨(Josef Schulz)建於1885 ~ 1891年。國家博物館收藏涉及礦物學、古生物學、真菌學、植物學、昆蟲學、動物學、人類學領域的近1400萬件藏品,以及主要關注從新石器時代至10世紀的考古學。 國家博物館是布拉格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的典範。立面前方噴泉上的雕塑由捷克著名雕塑家安東尼·帕維爾·瓦格納(Antonín Pavel Wagner)創作,位於正中間的女性雕像代表波西米亞,左側的老者代表伏爾塔瓦河,右側的年輕人代表易北河,兩頭還有兩尊單獨的雕像分別代表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 聖瓦茨拉夫(Saint Wenceslas)雕像,由捷克雕塑大師喬瑟夫.麥斯貝克(Josef Myslbek)於 1887 ~ 1924 年雕刻而成,雕像上方是聖瓦茨拉夫騎在馬上高舉旗幟。基座為阿洛伊斯·德里亞克(Alois Dryák)設計,基座上面刻有銘文:「Svatý Václave, vévodo české země, kníže náš, nedej zahynouti nám ni budoucím(聖瓦茨拉夫,捷克公爵,我們的國君,不要讓我們滅亡,也讓我們的後代滅亡)」。 底座上4位守護:聖盧德米拉、波希米亞的聖艾格尼絲、聖普羅科普和布拉格的聖阿達爾伯特,守護神雕像是捷克雕塑家約瑟夫‧瓦茨拉夫‧米斯爾貝克( Josef Václav Myslbek)的作品。 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位於布拉格新城區,以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Saint Wenceslas)為命名,其形狀是一個極為狹長的長方形,長750公尺、寬60公尺,總面積45,000平方公尺,呈西北─東南走向,像一條寬敞道路,兩側有許多購物商店和賣場,被比喻為「布拉格的香榭大道」,是布拉格新城的商業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瓦茨拉夫廣場曾經發生過許多歷史事件,也是示威和遊行的重要聚集地之一: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對抗德國佔領的示威、1948年共產主義興起、1968年被蘇聯坦克鎮壓的布拉格之春,以及1989年,共產主義結束的天鵝絨革命 (Velvet Revolution)。(以上資料綜合引自網路)。 歐洲酒店(Grand Hotel Europa)和梅拉諾酒店(Meran Hotel),分別建於1903年和1905年,是優美的折衷主義風格和華麗裝飾的典範。 瓦茨拉夫廣場上電車車廂改造的咖啡屋。 忠利保險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 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捷克國寶級作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於1906年到1907年間,曾在此做了10個月的保險業職員。如今這棟屋樓是「世紀古城旅館( Hotel Century Old Town)」。 原馬市交易處的瓦茨拉夫廣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現仍為布拉格新城繁忙的商業中心,多棟大樓都是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廣場上遊客如織,呈現繁華熱鬧的景況。 護城河街(Na Příkopě,又譯納普日科佩街),連接瓦茨拉夫廣場和共和國廣場,將布拉格老城和新城分開,開闢於14世紀,是條熱鬧的商店街,二側多為品牌商店、百貨公司、咖啡館、電影院等,遊客絡繹不絕。 位於護城河街上一棟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內的Cerna Ruze購物中心,是布拉格市區最古老的購物中心之一。 在Cerna Ruze購物中心前方的街道中心,當時正在舉辦彩繪木塊的活動,在人來人往的商店街上相當吸睛。 當中這方木塊,相信必能吸引每位行經此處「台客」的目光! Quadrio購物中心外的「卡夫卡雕像(Statue of Kafka)」,是捷克著名前衛雕塑家大衛‧切爾尼(David Cerny)所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動態雕塑,在2014年座落於此。 這座動力雕塑近11公尺,高由42層獨立驅動的不鏽鋼板疊加而成,重量高達45噸。切爾尼創作了糾結扭曲、形式不斷變換的卡夫卡頭像,以此表現作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其不斷糾結反思、自我懷疑的一生,與書中所描寫的人性的善變與扭曲。 跳舞的房子(Dancing Building ) ,建於1994~1996年,是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Nationale-Nederlanden Building),由加拿大知名前衛建築師法蘭克‧蓋里(Frank Gehry)和生於南斯拉夫的克羅埃西亞籍捷克建築師弗拉多,米盧尼克(Vlado Milunić),共同合作所設計完成,是布拉格相當具代表性的建築,新城區名聞遐邇的景點之一。 轉角不規則狀的雙塔有著典型的解構主義建築風格,建築師為它起名「琴吉和弗雷德之屋」,取自兩位美國舞蹈家:琴吉‧羅傑斯(Ginger Rogers)和弗雷德‧阿斯泰(Fred Astaire)之名,因為樓體的造型仿佛他們跳舞的樣子。外牆是由99片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預鑄混凝土板所構成,牆面經過灰泥處理,牆上細部線條與鄰棟建築相呼應。其中混凝土外牆、看起來厚實、有穩健輪廓線條的右塔,象徵男舞者;而玻璃帷幕左棟,外形象徵女舞者的弧線猶如伴隨音樂飄揚裙擺,使建築增添不少趣味。 這項非常不合傳統的設計在當時備受爭議。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其居住於此址隔壁十年之久,公開支持這項設計,希望此建築能成為文化活動的中心,但後來承租者包括數家跨國公司,文化中心的計畫並未實現(以上資料綜合引自網路)。 ↑圖左方為Šítkov Water Tower & Manes Gallery ,水塔高 47公尺,初建於1588年,為儲水功能而建。1648年瑞典人圍攻布拉格,遭到嚴重破壞,之後出現了一個巴洛克風格圓頂。塔樓自1847年才向城區的噴泉和附近房屋供水到 1913 年為止,為新城區供水約 200 年,現在裡面是一家餐廳。緊鄰塔邊低矮的白色現代建築,是建於1930 年代的Manes Gallery,為展覽與貿易中心。 眺望伏爾塔瓦河和17世紀時由河水沖積而形成的斯洛萬斯基島(Slovanský ostrov,或意譯:斯拉夫島 ),河岸旁停泊著Botel。 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為捷克建築師約瑟夫‧齊特克(Josef Zítek)所設計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始建於1868年,建設資金來自捷克全體國民募款。1881年,國家劇院正式開幕,但在開幕當天發生火災,整修之後又在1883年重新開幕。 國家劇院新舞臺(The New Stage of the National Theatre),簡稱「新舞臺(New Stage)」,是座建於1977~1983年的劇院建築,就位在國家劇院一旁。由卡雷爾‧普拉格(Karel Prager)所設計的建築造型大膽而現代,夜晚點燈後宛如一座大型燈具。 軍團橋(Legion Bridge),以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為命名。國家劇院就位在此橋屬於新城區的一端。 遠眺軍團橋,左方相當醒目有金冠的屋頂即為國家劇院;過橋行往右方,則通往小城區。 位於小城區佩特任山(Petřín)山腳下的公園。 以多條眼鏡蛇纏繞為造型的出水口。 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Pomník obětem komunismu):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揭幕於共產制度垮台後12年的2002年5月22日,是雕塑家和前政治犯奧爾布拉姆・佐貝克(Olbram Zoubek)所設計,建築師簡·蓋伊(Jan Kerel)和茲德涅克·霍爾澤爾(Zdeněk Holzel)的作品。由當地議會和政治犯聯盟(KPV)出資建造。 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捷克斯洛伐克共產主義政權統治下的所有受害者以及1950年以來的所有政治犯。紀念碑位於小城區佩特任山(Petřín)山腳下的公園。雕塑群在一個狹窄的階梯上,由一組7個瘦弱的青銅人物組成。他們中的第一個人是完整的,其他的則是逐漸「腐蝕」的裸體男性人物,這些人物象徵性地描繪出在共產主義勞動營裡囚犯的身心逐漸退化及遭受的苦難。 這組雕塑作品原本共有7個人,但其中一件雕塑在2003年炸彈襲擊中被損壞(但是沒有團體表示對此襲擊負責),所以目前只剩下6個人(以上資料綜合引自網路)。 紀念碑的銅牌上寫道:「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獻給所有的受害者,不僅獻給那些被捕或被處死者,而且也獻給那些生活被極權專制所摧毀者。」 沿著紀念碑的中心有一個青銅長條,顯示受共產制度衝擊的估計人數:205,486人被捕、170,938人被迫流亡、4,500人死於監獄、327人在逃跑時被槍殺248人被處死。這一串串數字背後是一個個令人悲傷哀痛的故事。 途經位於小城區的「捷克地質調查局(Czech Geological Survey)」,成立於 1919 年,其任務是為捷克共和國提供國家地質服務。 馬內斯橋(Mánes Bridge),是橫跨伏爾塔瓦河上的公路和電車橋,這座橋以捷克畫家約瑟夫‧馬內斯(Josef Mánes)的名字命名,將阿萊什(Aleš)路堤和魯道夫音樂廳(Rudolfinum)與小城區相連。 自馬內斯橋上眺望伏爾塔瓦河、查理大橋與老城區一隅。 馬內斯橋附近,為布拉格小城區稱為克拉羅夫(Klárov)的地方,有座「第二次抵抗的受害者和勝利者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Victims and Winners of the Second Resistance)」,或稱「抵抗旗幟紀念碑」,於2006年揭幕。由弗拉基米爾‧普雷克里克(Vladimír Preclík)創作,圓錐形的石砌基座為布爾諾建築師教授伊萬‧拉勒(Ivan Ruller)所設計。被撕裂的捷克國旗青銅雕像「飄揚」在布拉格的克拉羅夫(Klárov)廣場上,以茲紀念1938 年至 1945 年對納粹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次抵抗運動。 普雷克里克設計了一面被撕裂的旗幟,掛在半根桿子上,旨在紀念1938至 1945 年於納粹佔領捷克斯洛伐剋期間犧牲的抵抗戰士。紀念碑的捷克文銘文是「Postůj v úctě před památkou obětí a vítězů druhého odboje českého národa za svobodu vlasti」,向受害者和勝利者的記憶表示敬意。 廣場的另一區有座「翼獅紀念碑(Winged Lion Memorial)」。 翼獅被放置在捷克花崗岩覆蓋的混凝土基座上,若俯瞰圓形基座則類似於捷克空軍的徽章。底座鉚接側金屬物來自當時飛機的機身表面,上面印有二戰期間在皇家空軍服役的所有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名字。 2公尺高的翼獅是當代英國雕塑家科林‧斯波福斯(Colin Spofforth)的作品,雕塑由英國致贈,以紀念二戰期間加入皇家空軍協同作戰的2500名捷克、斯洛伐克人,這些自由鬥士中,有許多在戰後遭共黨政權清算迫害。 走覽布拉格城堡後自「老城堡階梯(Old Castle Stairs)」下來,站在馬內斯橋上小城區這端,眺望暮色中的布拉格城堡,別有一番風情。 當時拍攝大衛‧切爾尼(David Cerny)「卡夫卡雕像(Statue of Kafka)」轉動情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