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9 23:20:45瀏覽2542|回應0|推薦25 | |
尼羅山纜車(Nerobergbahn),位於尼羅山(Neroberg,又譯:內奧山),連接了威斯巴登市和尼羅山頂,線路於 1888 年開通,是德國境內最古老且還在運營的水力纜車。使用壓載水作為推進系統的尼羅山纜車,其獨特的結構順應山勢變化,纜車以每小時7.3公里的速度,從山腳沿著約25度坡度、長438.5公尺的路線,穿過森林扶搖直上把乘客載到山頂,同時也把山頂的客人送至山下。乘坐其間可以從不同海拔眺望威斯巴登全景,是一件頗為有趣的體驗。 從威斯巴登市區中心步行至尼羅山纜車(Nerobergbahn)站約30~40分鐘;也可在威斯巴登火車總站乘坐 1 號往「Nerotal」方向的巴士前去。 尼羅山纜車站外觀。 尼羅山纜車(Nerobergbahn) 車站。 在1886 年,來自巴登-巴登的企業家卡爾‧魯道夫(Carl Rudolf)申請了使用壓載水驅動的纜車的特許權,該纜車將覆蓋內羅塔爾(Nerotal)和尼羅山(Neroberg)頂之間的距離;1887 年,威斯巴登市批准了該申請;於 1888 年在威廉皇帝的領導下投入運營。1923 年,由於經濟原因暫停運營,兩年後被威斯巴登市接管後恢復運營;1944 年,由於戰爭破壞關閉,直到 1948 年再度運行。作為德國最後一條此種類型的山地鐵路,在1988年慶祝尼羅山纜車成立 100 週年時,由黑森州政府認定為受保護的技術文化古蹟。 尼羅山纜車的車票直接在售票機上購買,實際票價與運行時間參見: https://reurl.cc/5pqvgz 單節車體外形類似一般纜車,具有特色的黃色塗裝藍色飾邊車廂還是百年前的舊物,因持續的保養和維修,一直運行至今。 纜車內部以木造為主,車廂內前後劃分4處座位區,每一座位區無法互通;纜車外部最前和最後面的欄杆區可以站人。 鐵路是使用 Riggenbach 系統(軌道中心的齒輪齒條)和使用 Abt 系統的通過環(三條軌道;四條軌道在路線中間的通過環)建造。 靠重力運行的纜車其速度由手剎調節,手剎作用在軌道中間架子上的齒輪上。 路線全長438.5公尺,纜車行駛不到5分鐘的車程,便抵達約海拔245公尺高度的山頂站。 山頂站壓載水加注口。車體的下方有一個儲水的空間,在山頂站,準備下坡的纜車蓄水箱在此最多可裝有 7,000 公升的水,以確保它比要上坡的纜車重。 山頂上的纜車在注滿水後,因重力而自動下滑,而山腳的纜車就會「被拉」向山頂;兩輛纜車會在山坡的中段會車,注滿水的纜車到了山下就會放掉所有的水。如今為了節約用水,所排放 7,000 公升的水會被電動泵浦再抽回到山頂,灌注到下一輛纜車蓄水箱裡。 林中半木構小屋就是位於山上的纜車站。 登上尼羅山(Neroberg)。 名為「Der Turm」的塔樓。 Der Turm原為建在山頂的旅館,於 1989 年被燒毀,僅留下這座磚造孤塔,現在是一家餐館。 尼羅山上,1851 年由建築師菲力浦‧霍夫曼(Philipp Hoffmann)在山頂建造了一個小型山地公園,其中坐落著紀念碑和設施,園區中心是古典的圓形外柱廊式涼亭(Monopteros)。 在圓頂涼亭前方有片觀景台,可眺望威斯巴登市區。 其實這裡僅能眺望掩於樹林後的威斯巴登市區。 聖伊莉莎白教堂(St. Elizabeths Church),為東正教教堂,在當地被稱為「希臘教堂」,是拿紹公爵阿道夫(Nuke Adolf)在尼羅山上為他死於難產的妻子伊莉莎白‧米哈伊洛芙娜(Elizabeth Mikhailovna)所建造。 拿紹公爵將教堂設計委託給了專門為該項目研究東正教建築的建築師菲力浦‧霍夫曼(Philipp Hoffmann),他參考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來建造這座威斯巴登的俄羅斯教堂,於 1855 年完工。 教堂金黃色的尖頂在陽光照射之下相當耀眼,是尼羅山上的地標;正門上有聖伊莉莎白的頭像。 小型的羅馬圓形露天劇場,夏日時分會在此舉辦音樂相關的表演活動。 Mini-Klettergarten 是個小型的免費遊樂場。 一旁林區有座「Kletterwald Neroberg / foresight Nature GmbH」,這就是大型的山訓場,當中設有多項山訓障礙物的課程,需要付費參加。 大人小孩都可加入「Kletterwald Neroberg 」裡的山訓項目,有專業工作人員指導。參見https://www.kletterwald-neroberg.de/home.html 山上的流動廁所,門上圖案甚為傳神,令人莞爾。 觀景台上的石雕獅子,左右表情不同,頗為逗趣。 獅子觀景台這裡才能將威斯巴登市區一覽無遺。南坡這邊有著綿延4公頃的葡萄種植園,園中種植的雷司令葡萄專供品牌「威斯巴登尼羅山」酒款之用。德國有條全長85公里的「葡萄酒之路」,威斯巴登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站。 長鏡頭下,最顯著的建築是主塔樓高98公尺的市集教堂(Marktkirche) ;其右方隱約可見新市政廳屋頂;左側有黑屋頂尖塔的是福音派山教會(Evangelische Bergkirche)。 眺望這個面向,右方可看到聖博義教堂(St. Bonifatius)高68公尺的雙塔。 山上延綿3公里的森林帶,綠林後方是瑪麗亞希爾夫教堂(Maria-Hilf-Kirche)的雙塔。這是一座新羅馬式風格建築的天主教教堂,由馬克斯·梅克爾(Max Meckel)於1893~1895年間建造。與市區其他大型內城教堂一起形成了「歷史主義(historicist)」建築的獨特見證。 綠林間的石板坡道二側羅列著紀念碑。 石板階梯通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建造的露台,中心有「Kriegerdenkmal auf dem Neroberg」紀念碑,碑上刻有:15680、Kameraden字樣,應該是指當地犧牲的士兵。 紀念碑上以淺浮雕表現士兵圖樣。 在尼羅山上隨意走走後,再度搭乘水力纜車下山。也可沿著「尼羅山自然小徑 (Neroberg Nature Trail)」邊漫步森林間邊欣賞城市美景慢慢走下去。 纜車沿著葡萄園旁的軌道的行進。 兩輛水力纜車交互運行:在山下纜車不裝水、山上纜車裝滿水,啟動時兩輛纜車透過452公尺的鋼纜拉動,會同時在軌道上行進。 在林蔭參天的山坡中間點緩慢地會車。 長438.5公尺的路線已到盡頭,山下車站在望。 抵達山下的纜車開始進行放水的動作,讓纜車的重量變輕。同時,山上的纜車則進行注水增重。 行程結束時,制動器再次鎖定,到達底部的纜車將其壓載水排放至一個 210 立方公尺的蓄水池。之後,水被一個電動泵浦抽回山頂站的 350 立方公尺的地下儲水箱。這套系統由位於山側高架橋拱門旁的泵浦站運行。 出站後,在5個磚拱軌道高架橋下,可以欣賞到尼羅山纜車進出車站運行的經典畫面。 位於山下纜車站旁的半木構造小屋是尼羅山纜車博物館。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原為纜車站的舊廁所,改建成博物館後,並以建造者威斯巴登的建築大師費利克斯·根茨梅爾 (Felix Genzmer)為命名。 內部為展示尼羅山纜車相關的器物及歷史資料、圖片的小型博物館。 尼羅山纜車模型。 尼羅山纜車的相關器物。 當中的Riggenbach 系統齒條,僅用於調節速度。 尼羅山纜車博物館小屋的正立面。 再回首,尼羅山纜車(Nerobergbahn)--技術史蹟兼觀光資源,行進中…… 文中資料大多引自維基百科https://de.wikipedia.org/wiki/Nerobergbahn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