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10 23:50:15瀏覽2630|回應0|推薦31 | |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常簡稱為法蘭克福(Frankfurt),西元794年,法蘭克福作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載入史冊;曾為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帝國加冕典禮的地點;此後,法蘭克福依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在德意志的政治舞台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全球商業、文化、教育、旅遊和交通樞紐的重要都市,歐洲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的萊茵-美因國際機場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也是歐洲重要的航空轉運站,加上搭乘城市快鐵(S-Bahn,路線 S8/ S9皆可)前往法蘭克福市區不到15分鐘車程,因此成了很多旅客歐洲旅行首選的第一站入境機場。 法蘭克福老城區散策路線(本文匯集2015和2022二回走覽時所拍攝之影像,因此圖多,敬請耐心神遊)。 法蘭克福中央車站(Frankfurt Main Hauptbahnhof),是歐洲最大的火車站之一,也是德國國家鐵路公司運營最繁忙的樞紐站。列車大廳之前的較舊部分的外立面採用新文藝復興風格;而作為車站大樓於1924年擴建的部分,兩個外側大廳則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靠街道一側的入口由三個拱門組成,彼此以兩個粗壯的墩柱隔開。其上的正中是一座華麗的時鐘,周邊飾以晝與夜的雕像,上方有「火車總站(Hauptbahnhof)」字樣與德國鐵路企業標識。 ↑圖為在2015年前來時所住旅館可俯瞰法蘭克福中央車站側面。 歐元塔(Eurotower),這棟高148公尺、共40層現代主義風格大樓,由建築師理查德·海爾( Richard Heil) 設計,建於 1971 ~1977 年間。在1977年建成之後,該建築一直是歐洲中央銀行(ECB)的所在地,直到 2015 年 3 月 18 日歐洲中央銀行才從此地搬入新的總部。 歐元塔對面有座童話噴泉(Märchenbrunnen),是一座新藝術風格的噴泉,由雕塑家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托夫·豪斯曼(Friedrich Christoph Hausmann)設計,於 1910 年完工。 噴泉主角Mainweibchen是由白色蒂羅爾大理石製成的女性人物,立在8公尺高的台座,噴泉底部有噴水的小神獸、魚和青銅蜥蜴在主角腳下嬉戲。石窟般的噴泉基座,是由貝殼石灰石製成的磚石所構成。 噴泉附近花壇中就有小野兔出沒。 法蘭克福市政劇院(Städtische Bühnen Frankfurt),位在歐洲塔對面的威利勃蘭特廣場(Willy-Brandt-Platz)上,童話噴泉旁,是黑森州最大的劇院公司。原始建築根據海因里希·西林(Christian Heinrich Seeling)的設計建造,1944 年空襲中嚴重損壞;1959~963年,劇院按照建築師奧托·阿佩爾(Apel+Beckert,Becker)的計劃進行了全面重建,外立面重建一座 120 公尺長的現代玻璃幕牆連接兩個藝術獨立的區域:法蘭克福歌劇院和法蘭克福劇院。 嘆息橋(Seufzerbrücke ),橫跨貝斯曼大街(Bethmann-Straße),連接著市政廳的南北兩幢辦公樓。 貝斯曼大街這段的二側都是政府部門所在,↑圖為法蘭克福登記處(Standesamt Mitte in Frankfurt am Main),立面受新巴洛克風格影響。 穿過嘆息橋來到保羅廣場 (Paulsplatz)前,望向市政廳。 嘆息橋左方為舊市政廳與庭院入口。 受新巴洛克風格影響的舊市政廳庭院入口。 市政廳新哥德式三層樓的建築群佔地約10,000 平方公尺,如今由9座相連的建築組成,其中包括6個內庭院。 門上的採橘情境的壁畫。 市政廳南樓鐘塔上的《聖喬治屠龍》馬賽克。 市政廳南樓與北樓。南樓的兩座塔樓還被市民取了綽號:高大的以高個子市長Langer Franz的名字命名,小的以當代名人Kleiner Cohn命名 。 保羅廣場 (Paulsplatz),法蘭克福老城最大的廣場,為行人專用區。廣場上最顯眼的建築是聖保羅教堂與團結紀念碑。 團結紀念碑(Einheitsdenkmal),為紀念第一屆德國議會而立,根據建築師弗里德里希·馬克西米利安·赫塞默(Friedrich Maximilian Hessemer)和雕塑家雨果·考夫曼(Hugo Kaufmann)的設計於 1903 年建造。在白色克爾海姆石灰石四級底座上是一支由相同材料製成的三邊方尖碑,飾有:「青春告別父親」、「鍛造武器」和「準備戰鬥」三幅浮雕;方尖碑頂部青銅雕像為希臘神話中9個繆斯女神之一,司掌歷史的女神克里奧(Clio)。 聖保羅教堂(Paulskirche),是一座橢圓形古典主義風格的新教教堂,建於1270年,1787年開始改建,1833年建成並被升為路德新教的主教堂。1848~1849 年用作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所在地,國民議會制憲會議制定了德國第一部民主憲法,是德國重要的政治象徵符號。1944年聖保羅教堂被炸毀,戰後重建完工就不當教堂使用,而是作為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的場地。 行至法蘭克福老城中心地帶必到的景點:羅馬廣場(Römerberg)。右方有金鷹圖案建築為新鹽屋(Salzhaus),重建時因嚴重缺乏材料和資金,妥協建了以帶有石灰石覆層和玻璃馬賽克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至今仍然備受爭議。旅遊服務中心位於此處。 羅馬廣場(Römerberg),為法蘭克福的市政廳廣場,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老城的中心。1944年,該廣場受到英國空軍的猛烈空襲幾乎全毀,戰後重建,如今是法蘭克福唯一仍然保留著中古街道面貌的廣場,成為法蘭克福文化、歷史的象徵。 舊市政廳,位於廣場的西面新哥德式三連棟階梯山牆建築,因為中間那棟過去曾是羅馬商人的宅第,因而名為「Zum Röme」。15世紀時,政府將Römer連同左右整排樓房買下而成為市政廳,當選帝侯們在皇帝大教堂選出皇帝後,便一起來到市政廳中的帝王廳(Kaisersaal)慶祝。這段期間內,從廣場噴泉中流出的並不是水,而是葡萄酒,也成為平民們的狂歡慶典。 市政廳立面牆上有法蘭克福鷹,陽台上方人物雕像是:弗里德里希一世、路德維希四世、卡爾四世和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這4位皇帝。 老尼可拉教堂(Alte Nikolaikirche),位於廣場南面的天主教堂,始建於 12 世紀中葉,當時是一座宮廷小教堂,目前的外觀可追溯至 15 世紀,為萊茵-美因地區的哥德式建築,帶有拱形窗戶和 48 公尺高的早期哥德式八角形塔樓。教堂最特別之處就其屋頂梯形的造型設計,這是當時法蘭克福非常流行的建築風格。 正義噴泉(Justitiabrunnen),位於羅馬廣場中央,噴泉下部結構為直徑6.5公尺的紅色主砂岩製成的八角池槽,上方手舉著天平的正義女神就面對著舊市政廳。 正義女神尤斯提西亞 (Iustitia/Justitia)雕像,雕像立於1611年的,原先是沙岩製,1887年換成了青銅鑄造的女神,由雕塑家弗里德里希·席爾霍爾茨 (Friedrich Schierholz) 製作。女神睜著眼睛,左手持象徵公正正義的天平,右手持利劍象徵法律的威嚴,這形象也成了「法律維護公正、打擊罪惡」的象徵。噴泉曾經在舉行帝王加冕禮時噴出紅白葡萄酒供市民分享。 星期六山(Samstagsberg),位於廣場的東面,名稱可能源於15世紀每週六在這裡舉行露天法庭;此處有一排半木結構的市民住宅,最初建於15世紀,之後在二戰中被毀壞,直到1980~1986年才得以重建,現在已經完全修復,成為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區域。 廣場上這排古色古香的房子共有6棟,每棟建築物名稱和位置自 13 世紀以來就已記錄在案,從左到右分別是:大小天使之家(Großer und Kleiner Engel)、金獅鷲(Goldener Greif)、野人(Wilder Mann)、小獾山(Kleiner Dachsberg)、大葉山(Großer Laubenberg)、小葉山(Kleiner Laubenberg),及一棟在老尼可拉教堂旁的黑星(Schwarzer Stern)。 在大小天使之家前方有座立於1894 年的密涅瓦噴泉(Minerva brunnen)。密涅瓦(Minerva)是羅馬神話中的智慧、戰爭、月亮和記憶女神,也是手工業者、學生、藝術家的保護神,她頭戴頭盔,左手握著長矛,右手拿著盾牌,盾上描繪著美杜莎的頭顱。 自大小天使之家旁穿過狹窄的街道來到法蘭克福大教堂(Frankfurt Cathedral)。 法蘭克福大教堂(Frankfurt Cathedral),正式名稱為「聖·巴爾多祿茂–皇帝大教堂(Kaiserdom St. Bartholomäus)」,建於1250~1514年,整座教堂為哥德式風格建築。1365年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會透過選舉於這裡誕生,同時亦會兼任德意志不同邦別的國王,亦因此稱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現今的教堂的外觀建於 19 世紀,曾於大戰時期受損,至1950年重建。 中殿哥德式空間。 內殿與15 世紀撒克遜祭壇。 祈禱室祭壇。 法蘭克福大教堂的西塔,重建於 1877 年,塔高94.8 公尺,可付費登上 300 級台階,從塔樓上俯瞰城市的全景。 位於大教堂旁的漫畫藝術博物館(für Komische Kunst),主要展出Neue Frankfurter Schule藝術家的常設展覽作品,以及當代藝術家的展品。 法蘭克福老橋(Alte Brücke - Frankfurt am Main),初建於1222 年之前,幾個世紀以來,它至少被摧毀和重建了 18 次;現今的老橋其實為「新老橋」,於 1926 年落成,在 2014 年的翻修過程中獲得了現在的外觀,橋長237.4 公尺、寬19.5 公尺,其特點是中央部分兩側有四個門牆。右方紅色建築是名為「門廊(Neuer Portikus)」的當代藝術展覽館。 法蘭克福老橋上眺望美因河畔摩天大樓天際線。傳統建築背後襯著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這讓法蘭克福的建築景觀呈現新舊兼容並蓄的空間感。 老橋下的橋拱內側有這般彩繪裝飾。 紅色砂岩的橋拱特寫。 有紅眼圈的水鳥,很逗趣。 回首法蘭克福老橋一隅。美因河畔規畫完整的徒步區,真是放空賞景、悠閒散步的好去處。 鐵橋(Eiserner Steg),是一座橫跨美因河的人行天橋,連接舊城區及新城區的鐵橋,修建於 1868 年,全長 170 公尺、寬5.4公尺 ,歷年來經過多番改建,直到1993年才形成了現在所見的懸臂橋設計。 橋上的希臘銘文引自荷馬(Homers)的作品《奧德賽 (Odyssey,I, 183) 》中描述:在葡萄酒色的大海上航行給其他人。 鐵橋成了情人必至的景點,橋身掛滿了愛情鎖,為法蘭克福的地標之一。 鐵橋旁美因河上船屋餐廳(Bootshaus Frau Rauscher auf dem Main)。 遠眺法蘭克福老橋,後方突出的建築是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的新雙塔大樓。 鐵橋二端現在還設有電梯,方便輪椅和嬰兒車使用。 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es Museum Frankfurt),位於美因河畔,其建立於1878年,主要收藏了與法蘭克福歷史相關的各類文化和歷史藏品,是回顧法蘭克福歷史的鏡子。從1955年開始,博物館移到了這處名為「薩爾霍芬(Saalhof)」的歷史建築內,在1972年的時候對其進行了全新的擴展改造。 薩爾霍芬(Saalhof)西側是前海關辦公室「養老金塔(Rententurm)」,這裡是法蘭克福老城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屬於法蘭克福前城市防禦工事的晚期哥德式門樓。歷史可以追溯到 12 世紀末,當時一座住宅塔樓與北邊的兩層住宅樓相連,與鄰近的舊皇宮法蘭克福皇宮相連。 薩爾霍芬(Saalhof)凸窗上有法蘭克福鷹的圖案浮雕。 中央林蔭大道「采爾大街(die Zeil)」,街上百貨商店林立,是法蘭克福的血拼重點區。 林蔭下的街頭藝人演奏揚琴。 布羅克豪斯噴泉(Brockhaus Fountain),1984年由 Lutz Brockhaus 和他的工作人員 Manuela Meyer 和 Christoph Kappeser 用一塊 38 噸重的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塊雕刻而成。噴泉後大樹方向的藥妝店是購買百靈油的好店鋪。 MyZeil購物中心,建築外觀科技感十足的百貨公司。 玻璃帷幕立面設計了一個凹陷的洞,十足吸睛。 遠眺艾森海默塔(Eschenheim Tower)。 艾森海默塔(Eschenheim Tower),建於 15 世紀初,高 47 公尺,由8個樓層和兩個閣樓組成,屬於法蘭克福中世紀晚期防禦工事的一部分,也是法蘭克福城市的地標之一。 這棟位於豪普特瓦赫 (Hauptwache)的巴洛克式建築於1671年建造, 1728年改為警察局,自 1904 年起則成為咖啡館迄今, 現為市民休憩約會的好所在。 聖凱瑟琳教堂(St. Katharinenkirche),是法蘭克福最大的路德會教堂,以早期基督教殉道者聖凱薩琳命名。教堂為巴洛克風格,塔樓高54公尺。始建於1678年,1681年完成,1944年毀於盟軍轟炸,於1950~1954年重建。大文豪歌德於1749年在這座教堂受洗。 羅斯市場(Roßmarkt),左方最高樓是德國商業銀行大廈(Commerzbank Tower),建於1994年至1997年,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為歐盟境內最高的摩天大樓;右方黃色古典主義建築是德意志銀行分行(Deutsche Bank Filiale),前方有古騰堡紀念碑。 古騰堡紀念碑(Gutenberg Memorial,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Epizentrum - Eigenes Werk), 1856 年至 1858 年之間創建,於 1858 年 10 月 20 日落成。是雕塑家愛德華·施密特·馮·德·勞尼茨( Eduard Schmidt von der Launitz,1797-1869 年)的作品,為紀念使用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約翰內斯·根斯弗萊施(Johannes Gensfleisch,又名古騰堡),以及在法蘭克福與他共事的印刷商和出版商約翰內斯·福斯特(Johannes Fust )和彼得·舍弗( Peter Schöffer )而立。 途經歌德故居(Goethe-Haus),位於法蘭克福內城區Großer Hirschgraben23號,是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出生地。原建築自1733年到1795年是歌德家族的住所,歌德本人於1749年出生於此。1944年5月22日法蘭克福轟炸期間,該建築被摧毀,戰爭結束後1947年至1951年按原狀修復,在1954年連同隔壁的歌德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去的當時已經打烊,未能入內參觀。 返回威利勃蘭特廣場(Willy-Brandt-Platz)。 以下為法蘭克福老城夜景圖組: 隔天上午搭乘城市快鐵(S-Bahn)路線 S9 車班,再度來到法蘭克福的萊茵-美因國際機場,為此行劃下圓滿的句點,準備搭機返台。 揮別德國領土,結束這趟德、波、捷三國之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