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星」新亮
2009/07/24 17:59:03瀏覽416|回應0|推薦1

「明星」新亮

文╱蓮薇

有一年回台北,大姐特地帶我去武昌街的素食餐廳居仁堂吃飯,才坐定,大姐就笑著考問我說:「還記不記得以前這是什麼地方?」離國多年,台北的改變好大,我置身其中,往往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陌生的遊客,但是,我對居仁堂的這棟建築卻還是相當熟悉,因為這是明星咖啡館的舊址。我告訴大姐一個秘密,這是我和先生結婚前經常約會的地方,我對它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我問大姐,這麼著名的一家咖啡館怎麼會走到歇業的命運,大姐也說不上來,想來是,世事煙塵,因為歲月的變遷,「明星」也已落入了繁華有時盡的無奈。也因此,前幾天我在書店中發現了《武昌街一段七號》那本書,我馬上就買了回來,因為書中寫的就是「明星」創辦人簡錦錐口述的,關於他和明星咖啡館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十八歲的簡錦錐從台北一中畢業後,很順利的考上了台灣大學,但是因為學費的問題他沒能去唸。也就是在那年,他很偶然的認識了出身貴族的白俄羅斯人艾斯尼,艾斯尼建議他們來合開一家俄羅斯咖啡館和麵包店,因為艾斯尼告訴他,俄國同鄉在台灣過得很不習慣,最主要的是當地找不到俄國口味的食物,特別是麵包。於是簡錦錐和艾斯尼以及艾斯尼的五位白俄羅斯友人合夥,很快的在台北市武昌街一段七號租屋創立ASTORIA(俄文意指「宇宙」的意思)。蔣經國升任為行政院副院長前,經常陪同夫人蔣方良出入ASTORIA,也與簡錦錐結為好友。後來創立股東相繼退出,一九六一年艾斯尼在店內中風後,簡錦錐開始獨資經營ASTORIA,一直到一九六四年才增加中文名稱「明星西點咖啡」。

這家明星咖啡館,曾是許多作家最愛駐足的地方,因為簡錦錐自己喜歡藝文,所以對到店裡來寫作的人都很敬重,又因為咖啡館?氣氛好、燈光足,即使是點杯飲料在那兒霸佔桌子坐上一天也絕對不會被趕,於是作家們口耳相傳都愛來這兒寫稿,有很多名作家都是在「明星」寫出動人的文學創作。詩人周夢蝶,自一九五九年開始就在ASTORIA門前擺書報攤,而且一擺就擺了整整二十一年。簡錦錐說,他當年怎麼也沒想到,明星咖啡館會成為台北市重要的藝文地標。

一九八○年代,台灣人民生活變得富足,台北市的大飯店越開越多,咖啡雅座到處都有,「明星」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而最糟糕的是,那時有不少人投入股票市場,很多人連工作都辭了,每天一早就湧入「明星」聚集,互相打探明牌,一齊全神關注著股市的漲跌起落,原本典雅的空間,好像完全變成了人聲鼎沸的傳統市場,也因此,簡錦錐在痛心之餘,不得不作出歇業的決定。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的深夜,他送走了很多徘徊不捨的作家和客人,他熄滅了他經營了四十年的「明星」的最後一盞燈。

「明星」歇業後,租給了居仁堂素食餐廳,二○○四年的夏天,「居仁堂」因為廚房內的抽油煙機年久積油,引發排油管悶燒起火。明星咖啡館舊址失火的消息,透過電子媒體的傳播,馬上迅速的傳遍各處,簡錦錐本人還沒趕到火災現場,關心的電話就接連不斷的湧入。這把火,也引發了各界對於明星西點咖啡的懷念,短短數日有三百多人簽名連署為「明星」復業請命,簡錦錐被這樣的關愛之情深深地感動了,他終於正式宣布,讓「明星」正式開業!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他才猛然發覺,在「明星」歇業的十五年中,「明星」的復業,一直是他內心的渴望。

二○○五年「明星」重新開幕,簡錦錐心中有著滿滿的感謝和感動。十八歲那年,他因認識俄國的友人而開啟了奇妙的人生旅程。二十五歲那年,他和太太在「明星」相遇相戀建立家庭;在三十歲時,他獨自撐起了整個的店務;五十八歲那年,他辛酸無奈地結束了「明星」。七十三歲時,他重新又為「明星」點亮一盞盞燈。「明星」新亮,溫暖了很多人的心,我也已在計畫下回返台時,一定要和姐姐結伴前往「明星」喝咖啡,吃西點,重溫昔日的美好時光。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316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