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本傳承上師
2009/04/08 17:11:24瀏覽1033|回應0|推薦1

根本傳承上師

文/上崑崙無極瑤池密苑 2009/03/10

之前的文章之中強調了四加行的重要性,因此有些同門便開始將修法的專注力轉移至四加行之上,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是只修四加行而完全忽略了上師相應法卻是不足的,在生起次第的階段,四加行與上師相應法應該是並重,然而應該要有階段性的比例上的分配。
 
在初階的修法階段,應該先修一陣子的四加行法之後,便開始加修上師相應法,在那時四加行的比例應佔多一點的份量,與上師相應法的比例個人認為應該在二比一,也就是說在初入門之時應在兩壇四加行之後就應該要加入一壇上師相應法,而且上師相應法的比例應該在往後的修法之路上漸漸增加,而且比例要越來越重,不論自己修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就算到了大圓滿的境界都不應停止修習上師相應法,因為四加行是要讓我們放掉纏縛於我們身上無比沉重的累世惡業以及拋棄牽纏我們佛性覺醒的無明,而上師相應法則是引領我們向上進步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我相信也許有人會質疑我的這個想法,那是因為我發現許多人對根本傳承上師的依止力非常薄弱,所以起修上師相應法來建立與根本傳承上師的關聯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四加行尚未相應之前,都應將修法的重心(心念)放在對根本傳承上師的祈請與讚嘆之上。

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的依賴,是每一位行者都必須要有的基本心念,要點在於五體投地的忠誠以及虔誠(臣服)心,而培養這兩種心念的方法便是上師相應法,透過上師相應法的修法過程,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的謙卑、臣服以及恭敬心將遍滿我們的全身,我們的意念,我們的行為以及言語,這樣的心念將會掃除我們在修行路上的所有的障礙以及確立了修行進步的保障,召請與禮拜根本傳承上師之時應懷抱著懇切的期待,誠敬的期待根本傳承上師的降臨,接受我們以頭頂輕觸根本傳承上師的雙足,並張開雙手迎請佛足降臨。

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在外相上與凡人沒有分別,然而祂的心與佛的心是全然沒有分別的,祂的功德是無量無邊如恆河沙數,與任何覺醒的佛無二無別,祂與法界虛空之中的佛的差異只有祂多了一份慈悲心,因為這份慈悲之心讓祂下降至娑婆世界,發願生生世世度眾生,讓我們此生能夠有機緣親見覺醒的佛,讓我們這些身上覆蓋了厚重如泥濘般業力的弟子能夠在此生此世聽聞祂的教示,牽引我們脫離六道輪迴。

在行者的心中若對根本傳承上師抱持著懷疑,將上師視為凡夫俗子,則所得到的加持力便是凡夫俗子的加持力,若視為菩薩、聲聞、緣覺或是阿羅漢,則得到的加持力也絕對會是對等的,張師姊告訴同門:「甚至只有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的虔敬之心便能讓你證入究竟,讓你得到解脫,缺了這份心念,就算有滿腹的學理也是沒有用的。」

根本傳承上師的智慧與慈悲之心如溫暖的太陽,可以融化披覆在我們身上的無明垢染,如一艘大船可以將我們載到彼岸,如春天的雨水可以洗淨我們的煩惱,如七珍八寶可以賜給我們無窮盡的資糧,如父親與母親讓我們得到珍貴與不可思議的法教。祂不但是三寶(佛、法、僧)的綜合體,也是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的綜合體,也是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的綜合體。

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具足三寶的加持力,外相的「僧」,言語教示的「法」以及意念上的「佛」。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具足三根本的傳承力,祂的身是「金剛上師」,祂的言語教示就是「本尊」,祂的意念就是「空行」。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具足三身的功德力,祂以蓮生活佛盧勝彥的身形示現於娑婆世界,這是「化身」,祂以阿彌佗佛的「報身」傳予我們無上法教,永無止盡的轉動法輪,是一切法的根本,祂更代表了大日如來的「法身」,以照遍宇宙一切萬物的大日輪,使世間的一切生物均蒙受到大日的恩惠。對內照被真如法界,對外照被一切眾生而無障礙,集一切眾生及諸佛如來之心性。並遊歷法界虛空,只要「蓮生活佛」的名號便能喚醒宇宙諸天、鬼神、護法空行,只要上師的一聲指令便能驅使鬼神與護法空行清除行者一切修道之路上的所有障礙,依止根本傳承上師是行者成就修行事業的一切基礎,只要我們具足這樣的信心,將自然而然的累積無量的功德,免除一切的疾厄與災難,一切所求將能如願,並將更進一步的得到自身修行所累積的證量。

這樣的心念是要經過反覆的練習,不斷的告訴自己與根本傳承上師的身語意合而為一,由意來引導自己,在外在的儀軌上的修法才能有所覺受,否則修一壇法下來便是一種虛偽的做作,一場莊嚴的表演活動,就如讀書時期被老師罰唸課文一樣的照本宣科,毫無意義。透過上師相應法的反覆練習,培養出對根本傳承上師強烈的虔敬之心,感恩之心以及強大的依止力與信心,一聽到師尊的名號,一想到師尊之時便能立刻脫離凡夫的種種覺受,進入與上師身口意合一的境界。

時常觀想自己正在摩訶雙蓮池,在最清靜無染的聖地修法,觀想最敬愛的根本傳承上師住頂,以最強烈的信心相信上師端坐在我們頭頂的八葉蓮花之上,不能認為這是自己識神製造的假象,不能認為法界的師尊可能沒有到來,不能認為那麼多弟子在呼喚祂,祂可能沒聽見自己的請求,要堅定的相信祂就在我們頭頂上,祂的加持力持續的灌入我們身中,師尊具有的是無上的智慧與能力,祂能聽見所有弟子的呼喚,只要用清晰的聲音誦起一聲的上師心咒,祂會知道誰受到了磨難,誰正需要祂的加持與救渡,誰正虔誠的向祂祈請著什麼事,祂永遠的陪著我們,只要我們具足全然的信心,不要懷疑,不要分心,我們的祈求就會得到回應。

當我們面臨障礙,遭遇不幸,受到惡意言論之批評之時,不可認為自己皈依根本傳承上師,精進修持不應該得到這樣的待遇,事實上除了無法避免的業報之外,起心動念所造的黑業與行善積德累積的白業到底孰多孰寡只有自己心裡清楚明白,不能遷怪上師,反而應該快樂的承受這些已經由根本傳承上師減輕的業報儘早顯現而讓往後修行之路減少障礙,如果碰到幸運的狀況,獲得財富權勢或社會地位,應當戒慎恐懼,不以此而認為自己偉大或有所成就,隨時提醒自己一切無常,再偉大的事業也有崩垮的時候,再大的福報也會有享盡的一天,只有在自己幸運之時,感恩根本傳承上師的加持眷顧,並依此行善積德以宣揚佛法協助渡眾事業,因為順境有可能反而是考驗,幸運可能反而是阻礙修行的最大障礙。

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具足了無上的利益眾生與教化眾生的功德力,創立了融合道教、顯教、密教的真佛密法,符合現代人的修行需求,無礙與圓融的以高度的智慧與慈悲力結合自身的歷練與心要整合創造出真佛密法,幫助我們以最速捷的方式達到成就。雖然感受到有些人要把真佛宗帶往偏近道教之路,有些同門將自己偏愛的藏密形式添加入真佛密法之中,有些人主張五術,有些人主張練靈,有些人就是愛好顯教,有人就是偏愛禪宗,而有的人就是主張中觀,如此融合多樣的修行理論與方向導致外相的觀察者對真佛宗的雜亂印象,但是我想說的是那些都不能代表真佛密法的核心價值,真佛密法不偏向任何一個方向,也都能包容與融合任一形式的修行方式,若有偏執都屬個人行為。真佛宗為一新興宗教派別,有自己的法本儀軌,有清楚明白的傳承架構,有八大本尊,有聖尊的傳法與心要,有積極建立的宗派制度與不斷延伸的組織體系,還有一群誓言將真佛密法代代相傳,永留世間的忠誠弟子。

我漸漸的了解了我們的使命,我發現了我們就是來告訴眾生真佛密法的真實,我們就是來親身體驗真佛密法的殊勝,我們就是來實際應證然後告訴世人蓮生活佛是確確實實的覺醒的佛,那是所以金母指導的都是修真佛密法的注意事項,金母要我們修的也是真佛密法,金母要我們渡眾的方式也是真佛密法,我想這也是以前的我一直感到奇怪「為何會有以密法為主的金母?」的最大原因,因為瑤池金母護持聖尊護持真佛密法,這便是我們最大的任務阿!!
 
曾有位北部來的同門來到密苑向張師姐請教上師相應法的修法重點,過了一陣子又帶了兩位朋友過來,也是請教張師姐上師相應法的要點,又過了一陣子變成了五位朋友一起來向張師姐請教上師相應法的重點,張師姊乾脆帶著他們一起修了一壇上師相應法,邊修邊講解,細細的帶著他們進入根本傳承上師的世界,他們說因為越修越有興趣,越修越有感覺,張師姊帶給他們的不是修法上的靈應覺受,而是徹底的轉變了他們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的心念,那樣的轉變對他們而言便是前所未有的覺受。雖然我並沒有和他們一起聽張師姊講解,而且時而走來走去,時而追著露西,時而接接電話,但是也還是得到些不錯的心得,我問張師姊可不可以將我的心得寫出來,張師姊說:「你就寫寫看吧!」,於是鮮少針對法來落筆的我便寫出了這份心得報告。
 
上師相應法的修法方式應該分為外在與內在的修行方式,外在的修法方式就如儀軌之中所載的步驟,用最虔敬之心向根本傳承上師祈請加持,而內在的修行方式則是在行住坐臥之間不斷的練習而體悟到自己的身語意與根本傳承上師的身語意沒有分別,一切的心念與師尊完全合一,無二無別。我們的佛性透過根本傳承上師而覺醒,領悟到與我們合而為一的上師是究竟的佛,這就是上師相應法最重要的意義。

在召請之後便要做大禮拜,大家都知道大禮拜是在對治傲慢的習性,要摧破由我執建立起來的傲慢習氣便是由大禮拜著手,除了觀想自己的親人眷屬與自己一起行大禮拜,還要觀想自己化身為成千上萬個自己,一起向聖尊行大禮拜之禮,以手印觸碰自己額前眉心的部位,口中以低沉之音唸出「嗡」字,心中想著「皈依諸佛身」,觀想聖尊眉心有白色的「嗡」字,如鑽石一般散發著燦爛無比的白色光,觀想自己的眉心也有一個「嗡」字,璨爛無比的白色光芒從自己的眉心的「嗡」字進入自己體內,進入身上所有的經脈,順著中脈灌入,經過並震動五輪,五輪中累積的業力與黑氣散出,往週圍微細的脈絡擴散直至體表所有微細的毛孔而溢出,行者全身散發白色的光明,白色光明遍佈全身,體內三脈五輪都受到淨化而清靜無染,接受了金剛身的加持,奠定了成就化身的基礎。
接著,從根本傳承上師的喉部(喉輪)出現的「阿」字,發射出燦爛無比的紅色光芒,進入自己喉部對應的阿字,口中以低沉之音誦出「阿」字,心中想著「皈依諸佛語」,觀想紅光自喉間進入身上所有的經脈與五輪,行者全身散發紅色的光明,紅色光明遍佈全身,所有因為言語所造下的惡業都經毛孔被紅光逼出體外,清淨了我們往昔所有言語上的口業,譬如離間、謾罵、兩舌,挑撥,謠言等等,這時接受到的是金剛語的加持,奠定的是成就報身的基礎。

再來觀想根本傳承上師的心輪上有個「吽」字,,發射出月輪般藍色寶石一樣的璀璨光芒,射入了自己心輪中的「吽」字,口中以低沉之音誦出「吽」字,心中想著「皈依諸佛意」,光芒再次的經由全身的脈與輪淨化了我們的全身,行者全身散發藍色的光明,藍色光明遍佈全身,所有因為意念所造下的惡業都經毛孔被藍光逼出體外,清淨了我們往昔所有意念上的意業,譬如邪見、忌妒等惡念,這時所有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蘊藏的無數煩惱與顛倒夢想,迷幻、執著與自我意識都受到淨化,接受到金剛意的加持,奠定的是成就法身的基礎。

上師相應法具有累積功德、淨化自身、接受加持、智慧升起、悟到自己即是上師、安住於智慧瀚海之中等等的重要意義。

獻供養對治的是吝嗇的習氣,吝嗇於供養就是一種業障,計算是否得到自己認為應當有的相對回報更是嚴重的業障。外在的供養除了平日壇城前的八供,鮮花水果及針對護法金剛的酒類等是一定必須的基本供養,若能再落實內心的供養與法供養更是重要,除了能夠透過意念的專注而顯化的黃金琉璃等七珍八寶、山河、流水、鳥語、花香等境相之外,意念的供養更具修行上的意義,將修法功德、度眾功德、修法之中的法喜、家庭天倫之樂、事業的成就、子女的成績乃至自己身體、財產甚至配偶都是可以用意念完全供養給根本傳承上師,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無私的供養將可獲得廣大供養功德。

「祈請」對於一位依止根本傳承上師的弟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祈請蓮生活佛加持文」根本不應該只在唸誦真佛經之時才拿出來唱一下,應該在每日起床之時,行走之中,修法之前,睡覺前,在行住坐臥之間時時常哀請,這裡面包含了對聖尊的讚嘆與調伏傲慢的乞求。行者應當時時告知根本傳承上師:「卑微的弟子發自內心深處的祈求宇宙至高無上的根本傳承上師,絕非只是嘴巴說說而已,而是發自心中最深最深的對聖尊的讚嘆,與最大期望的乞求,乞求聖尊賜予弟子無上的法界智慧,將弟子從六道輪迴之中解救脫出,引領弟子走入正道,喚醒佛性直達究竟。」這是最卑微的祈請,也是最重要的調伏自性。

懺悔在四加行之中是重點,在上師相應法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有了真實的懺悔自身之心才能生起謙卑來對治傲慢,在面對根本傳承上師之時徹底的懺悔自身在累世的搶奪、殺生、鬥毆、謊言、兩舌、污衊、閒話、陷害、忌妒以及錯誤的見解,請求根本傳承上師佛光加持自身累世業報堆積在身上的紀錄,化解消除因自身行為而造成他人的怨恨意念。

上師相應法雖然被列為外法,但是卻是一切內法的根基,絕對不能輕忽此法的重要力量,上師相應法包含的是宇宙之中所有修行應具備有的基礎,在看到許多人汲汲於尋找他們心中自認為的更高深的修行之路,我認為在古往今來許多偉大的高人都是以上師相應法作為主要的修行功課,如果上師相應法未得圓滿,就啟修其他高深法門有可能還會帶來危險,但是如果專一認真的修持上師相應法,對根本傳承上師深具信心,根本傳承上師的慈悲與智慧就已經能夠帶領我們達到究竟與證悟的圓滿境界,如果不能認真的修行上師相應法,就不可能由生起次地跨入無上成就之領域。
 
敬愛的聖尊阿! 您是宇宙諸佛之化身

具足一切無上智慧與甚深慈悲

弟子謙卑的恭請聖尊降臨與弟子合而為一

毫無疑慮的獻上弟子最珍貴的一切資糧

無論生活是否困苦,是否艱酸

弟子滿懷遇見聖尊的喜悅,衷心的祈求聖尊釋放弟子身口意業的無明牽纏

弟子祈求您賜予弟子如瀑布般的灌頂,如陽光般的溫暖加持

開啟弟子的金剛智慧,了悟覺行圓滿的甚深含義

有人問我道「師兄以前不是「很強調」要先修四加行修到相應之後才開始起修上師相應法嗎?為何現在又說到要加修上師相應法呢?」,我在接受到這樣的問題之後也確實感受到自己的矛盾之處,因為在自己的觀念?面確實是應該依照次第而修。

最近忽然有了該讓某些人事先了解上師相應法的想法,是因為發現有許多人對於根本傳承上師的依止力非常薄弱,有些人對傳承的信心不足,甚至有些人對根本傳承上師的感覺就像是在分堂之中的大白蓮花童子金身一樣,是冷冰冰而沒有情感的,缺少了師徒之間的情份,我想這是對根本傳承上師的介紹以及上師理念的推廣上的缺乏所致,何況有些道場的宣傳重點是在自己,師尊總是被塑造成那遙不可及的象徵。因此我有了一些想法,萬一有些弟子一輩子也修不到四加行相應,那他們這輩子不就都和上師相應法無緣了嗎?雖然我的觀念認為依止力應該是由書中,持咒當中以及自己的心念來建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這樣做到?是否有很多人就算讀著師尊的書,唸著上師心咒,卻始終無法將自己與上師之間的距離拉近,我發現除了自修之外,教育也佔了很重要的部份,尤其是在最基層的分堂,對(新進)同門的教育更是重要,我認為分堂對於同門應該要常常細細的解說,訴說蓮生活佛的生平,蓮生活佛的偉大,蓮生活佛的慈悲。而不是將每個同門教育成沒有情感只顧自身的「自了漢」,因為走到最終之時,能解脫者究竟有幾人?

於是這個想法讓我覺得,上師相應法是否也是可以提早一點讓同門結緣,但是在這時的重點不是放在相應,而是放在祈請、依止與體認自身與上師無二無別,進而對於根本傳承上師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因感動於上師的慈悲力而生出菩提心,而且強大的依止力對於修法而言只有更大的幫助。這完全是一個念頭而已,不是我內心深處的觀念,是在發現很多人缺乏依止之後產生的想法,實在不用太在意我的這個不是很符合次第的說法。

還有一個動機來自於問事者,曾有問事者提到因機緣到了一個陌生的分堂同修之時發現他們修的是上師相應法而感到不自在,張師姐告訴他應該要隨順之時我便想到沒有修過上師相應法的話是要如何隨順?

還有同門問到在清明以及各種節日之時想要修一壇法或逢初一十五為地神修壇法,又或者想修一壇法請師尊加持祖先,安撫冤親債主或加持某件事情之時該修何法?我發現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以最接近與熟悉的上師相應法勝過不熟悉不易觀想甚至儀軌不清楚或不易取得的其他法。我們都知道修一壇上師相應法的功德力大過於一般的拜拜數十倍,對於有證量的人甚至可達數百數千數萬倍,張師姊也常常以上師相應法為同門處理事情,以強大的功德力來減輕或轉化業報,所以我認為對於生起次地的同門是有練習與了解上師相應法的需求與必要性,但是對於次地的規矩與心念還是要非常慎重的看待。

這樣對於根本傳承上師建立強大依止力的說法並不被部分人士認同,有人說到真佛宗目前的狀況過度依賴師尊,等到師尊回去摩訶雙蓮池之後真佛宗將因此瓦解,在前陣子週刊事件之時,有些同門面對朋友與家人的質疑也都是以自身依法不依人的說法來面對,這讓我想到西洋的天主或基督教批評對著偶像膜拜的宗教一樣,有人認為依止於相便是一種愚癡的行為,依止於人更是不理智的行為,個人則認為在生起次地的階段依止於根本傳承上師是有相當的作用與意義,尤其對於剛強難以調伏之人更有調伏傲慢的實際效益,依法不依人指的是對於自己的根本傳承上師信心不足,不能信任根本傳承上師的為人處世如佛一般圓滿,不能將自己的身心靈完全交給根本傳承上師,全心全意無怨無悔的跟隨著根本傳承上師的腳步而走。

這又讓我想到在前陣子參加威德佛學院的持咒研習營,當全體學員起身開始經行之時,法師交待大家沿著地上貼好的彩色膠帶行走,許多人走著走著便偏掉了,然後跟在後面的同門便越走越偏,然而我們這幾個一同前往的師兄姐卻努力的把持好自己走在指定的路線之上,不管旁邊的人怎麼擠過來都堅持自己要走在膠帶貼好的路線之上,然而當開始將注意力放進持咒之後沒多久卻忽然發現已經跟著前面的同門走偏掉了,這時便趕緊把自己調整回到路線之上,整個活動結束之後還有點小抱怨受到大家的影響,導致我們一直的要調整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也因此要將注意力放在注意週遭的環境。

事後我對這件事情有了另外的一種體悟,體悟到自己便是那種剛強難以調伏之人,我發現自己是那種堅持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道而不願受他人左右之人,我思索著「自己的想法一定就是正道嗎?」,我思索著「那些人都走偏了」而沾沾自喜著自己因為理智而沒有受到牽引,可是事後卻發現自己因為堅持著那份理智而失去了專注,失去了進入禪定的平靜,這份理智是否便是一種障礙呢?那些走偏掉的人走的路就一定不是正道嗎?他們也許有些人是精神不集中而左顧右盼的走偏掉,也許是精神過於集中而跟著前面的人走偏掉,我發現在前面帶路的人是何等的重要阿!有多少眾生會跟著帶路的人走著而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否正道?所以依止一位覺行圓滿的根本傳承上師是有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阿!我們這種剛強難調伏之人是那麼的不信任前面的人而只相信自己心中的正道,但是那樣卻失去了依止也失去了平靜,最後也還是不見得走在正道之上。

有些人對於自身的傳承充滿著各種的疑惑,有人問到摩訶雙蓮池究竟是在哪裡?甚至還有人問到為何師尊一下說在阿彌佗佛淨土的附近一下又說在裡面,摩訶雙蓮池到底是在哪裡?當我問張師姊這個問題之時張師姊又笑著告訴我「在每個人的中脈裡阿!淨土不能以人的想法去界定它的位置與界線,師尊的說法是智慧具足的,等你修到那裡的時候就會知道了。」,這個答案與一位詢問冤親債主問題之同門得到張師姊的「冤親債主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裡面」的答案一樣,我想真的是要修到那裡的時候才有辦法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看倌您認為呢!!

最近在思考很多東西,所以文章一直無法寫出來,有了封筆的衝動,尤其是在看到師尊最近幾篇開示之後對自己深深的檢討,也檢討了自己的書寫方式,有時以記錄的方式著手,有時又加入評論,有時又天馬行空的寫故事,我思考著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是否有資格去寫這些自認為有教化人心的文章,自己是那樣的市井小卒卻在有了記錄與撰寫身邊發生的事蹟的動機之後不免加入自己的想法,在聽了別人的述說之後寫出來的內容是否真的恰當?自己的感受是否便是真理,因為常常說的人所要表達的事件卻讓接收者以不一樣的角度接收而有不同的感受,這樣的紀錄便很值得商榷。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82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