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覺醒的勇氣
2008/06/04 09:16:24瀏覽732|回應0|推薦0

覺醒的勇氣 

文/buddha_wood 
May 17, 2008 
 
標題「覺醒的勇氣」來自於頂果欽哲法王講解「修心七要」的一本書的書名。

在軍中的修行,有越來越多人知道我信仰密宗,我則解釋密宗也是佛教。令人感到辛酸的是,有人根本不知道佛教,更不知道密宗;有人知道佛教,卻誤解佛教,說那是年紀很大的人在信仰的;有人則說大多是生活上和精神上有問題才去信仰佛教;有人則說,信佛教是迷信的。

令人感到慰藉的是,有人相信佛教,希望我跟他們講些佛法道理,末學不是什麼聖哲,足堪以說法,大致上說明死亡無常、因果業力、輪迴、心性無常簡單的佛理,他們有相信,但仍是被世俗困住,想利用信仰來改變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好,這是一般人剛信仰的態度,無可厚非!

我不斷的說,「心轉境轉」、「因果不變,若心轉變,則因果變」、「人不可能都有順境」、「短暫的安樂是埋下日後痛苦的因」...等等,發現沒有太多用處,我有點失望,自己的信仰無法讓人感動而改變,不過因為自己的真誠,他們也有所影響,我介紹「心經」給某位弟兄唸,我介紹六字大明咒給某位弟兄修持,等於我把他們交給佛菩薩去處理,算是結下佛緣!

有一個弟兄值得一提,就是我跟他講心性的道理,人因執著「自我」而產生種種分別概念,進而產生煩惱和痛苦,在說明過程中,他領悟力很高,就末學所瞭解,人累世以來要修斷不良習氣(串習)是非常久、非常困難,但這位弟兄舉一反三說,就是因為我執著『修斷不良習氣(串習)是非常久、非常困難』才會產生困難,以致無法修證,這也是「自我」的一種執著,經他這麼一說,讓我也很震驚,也是給我一點激勵!

也有人看我信仰佛教,教我不要太迷信,當下我沒說什麼,如果信仰宗教是一種迷信,人一出生,受這社會的教育,相信著普世價值觀、道德觀、社會觀、科學觀,那也不是一種信仰、一種迷信嗎?起初的迷信會有,但是經過專研配合實修,把信仰的教條理論一一釐清並認知,符合光明面、積極面的一種趨勢,這就已經不是用「迷信」兩字可以形容。

在林口體育館受過盧上師三次時輪金剛灌頂後,末學當週就在軍中發生一連串的磨難,末學深信這是上師的考驗,在淨化罪障的同時,空性給了我唯一的保護,使我不容易因我執起憤怒、哀傷,當那些相信佛教卻執著於世法的弟兄,我害怕因為受不了心的磨難,讓他人誤解佛教,對佛法失去信心,我應當更有勇氣去承擔和化解,否則先前我向他們的說理,自己又做不到,豈不是鬧笑話!雖然我無空性的真實體驗,卻可用空性的見地,再加上過去一點禪修的體驗來化解,如「修心七要」所提,空性給予我們最好的保護。

有一陣子嘗試著對境修幻觀,想要生起在夢中知夢的徵兆,但入夢後又迷惑了,當自己醒來時,非常懊惱自己無法知夢,非得要醒來才覺醒,可是我們現今活在這世上,難道不也是活在夢中嗎?為什麼我激不起修行的精進勤勉,擺脫不了世俗的執著,可見這股覺醒的勇氣還不夠!

密乘弟子也常講的「自他交換法」(修心七要裡面的),利用一呼一吸來修習,呼出快樂給予對方,吸進對方的痛苦黑業去承擔,可是往往會想,吸進去黑業會不會造成我身體不適,罪障更加深重?因為還沈溺於「我執」,所以修「自他交換法」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可見空性體驗還不夠,承擔眾生痛苦的悲願力還不夠,覺醒的勇氣還不夠啊!(「自他交換法」要得自上師的傳承和口訣會比較好!)

一個菩薩因熟知空性,體驗空性,以大悲心幻化無數大悲報身,卻不執著救度眾生的無奈,體會空性越深,悲心越大,所能承擔眾生的苦難越多,因為空性可以化解,當我們修習「自他交換法」時有這股勇氣去承擔他人的痛苦,就代表我們的空性體驗越近一步了。

當我們擁有這股強大的覺醒的勇氣,一切苦難將轉為修心良藥,過程雖然艱辛,但會越挫越勇,因為我們擁有正信的信心,有上師、本尊、護法為後盾,我們無所畏懼,因為我們熟知佛法的道理,我們越能堅定不變之方向。

噶舉派祖師岡波巴大師給我一個很驚醒的例子,岡波巴大師本身是神醫,娶了一個很美的妻子,生了兩個女兒,卻在一場瘟疫中,三人均喪生,身為神醫的岡波巴大師,卻無法救她們,末學本身也是年幼就喪失兩位至親的親人,而走上修行之道,這也是激起我修行的原動力。

菩薩37種修行之道中說到:『三界之喜樂如草上之甘露,瞬間即逝是其本質。求取不變之無上解脫,乃是菩薩的修行。』(擷取自頂果欽哲法王講解「菩薩37種修行之道」一書『你可以更慈悲』)

世俗的歡樂,固然迷人,也讓人容易沈迷,但我只要想到世間的財富只是短暫的積聚,它會帶來煩惱,解決不了人的生死問題;人世間看似快樂的事物,都是剎那短暫的,沒有永遠的順境;情感的執著無法依靠,人性的無常變化使人驚醒,再想想岡波巴大師的例子,有時沈溺於享樂忘記修行實在不應該。

這一週在軍中,心性的磨難,讓我思考很多,雖有一點迷失,幸好沒有走偏,逆境真的好難度過,會想哭,想擺脫,但我不寂寞,上師的言教與口訣都已經交給我,諸佛菩薩不遠離,這一滴眼淚即使是因為我執而產生,期望下一次的眼淚,有這樣覺醒的勇氣,下一滴的淚水是真正為了利益他人而流。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92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