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聞、思、修
2008/04/05 10:12:32瀏覽431|回應0|推薦1

聞、思、修

文/buddha_wood

March 11, 2007

修行學佛的過程,要靠聞、思、修三個階段來達成。

聞─聽聞佛法
思─思維佛法
修─實修佛法

末學過去早早接觸佛教,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光,這期間只有聽聞佛法而已,根本沒有實修,這當中也是過著平凡人有煩惱熾盛、五慾貪執的生活,於最後一年多開始踏上思維佛法與實修密法的旅程,竟發覺短短一年中,心境的改變如此的大,煩惱變少了、慾望減輕了、對佛理有進一步的瞭解。雖如此說,還是要有前十幾年聽聞佛法的基礎,不然也不可能進步那麼快。

或許是以前年輕,迷迷糊糊不懂事,不懂實修,總一句話,若能真正實修,就能比較早得到證驗,真正修到了、證悟到了,就是你的,而不是他人的。您看西藏轉世小仁波切,從小就栽培起,但是我們生活繁榮的社會,當然不可能這樣,還是能及早修行就早一點,以免花太多時間在摸索。

在佛陀所講述的經典,隨處可以看到能修行的口訣、法門,不用刻意像密乘一樣還要整理出儀軌,才叫一個修行方法或修行法門,密乘的修法體系與次第確實是比較完整,若能專注於一法,終生實修,不論顯密,都可以成就。

所以,不論顯密,最終還是得落實於實修,因密乘傳承嚴謹,重實修,故得成就者也多;而顯教在佛法教理多做研究推廣,行六度菩薩行,但仍是聽聞者居多,實修者少,若能著重實修,顯教經典任何一句、 一咒、一佛名號,專一修持,同樣可以得成就。

當然這是漢人、藏人民族性的差異,與社會型態的不同,所產生的種種修行心態。

古代白居易與鳥巢禪師的一段公案:
白居易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問:「這三歲孩兒也知道。」
鳥巢禪師答:「三歲孩兒也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由此對話可看出,大多人對於顯理均不重視,認為那是簡單易行,故漢人常常不重基礎,只求大法的原因所在。佛法傳到漢土變成禪宗,這也是民族性所致,但禪宗是大圓滿,深奧的法門,從古至今,禪門祖師也就那幾個而已。

不過佛法到了漢土,真的是有發揚光大。

很多事不能以偏蓋全,許多有根器、老實實修的漢人也很多,總之,這是一種社會型態與民族性的差別,以及因緣的變化,不能太去說哪一方不好。

若已聽聞很多佛法,就要停下腳步來好好思維消化,用實修把它變成是自己的東西,既使是簡單易行的佛理,亦不容忽視,在西藏不用修大法、專修基礎法而得成就者也不少。

顯理也是密,實修就是你的,難道這不是你內證的密嗎?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75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