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含英咀華6: 金庸〈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2012/04/27 12:02:27瀏覽3605|回應0|推薦1

6.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節錄 神雕俠侶26)   金庸 

    如此邊行邊歇,過了一個多時辰,又來到劍魔獨孤求敗埋骨處的石洞。

    楊過(註1見了那個石墳,不禁大是感慨,心想這位前輩奇人縱橫當時,竝世無敵,自是武功神妙莫測,瞧他這般行逕,定是恃才傲物,與常人落落難合,到頭來在這荒谷中寂然而終,武林之中既沒流傳他的名聲事跡,又沒遺下拳經劍譜、門人弟子,以傳他的絕世武功,這人的身世也真可驚可羨,卻又可哀可傷。只可惜神雕雖靈,終是不能言語,否則也可述說他的生平一二。

    他在石洞中呆呆出神,神雕已從外銜了兩隻山兔回來。楊過生火炙了,飽餐一頓。

    如此過了多日,傷口漸漸癒合,身子也日就康復,每當念及小龍女(註2,胸口雖仍疼痛,但已遠不如先前那麼難熬難忍。他本性好動,長日在荒谷中與神雕為伴,不禁寂寞無聊起來。

    這一日見洞後樹木蒼翠,山氣清佳,便信步過去觀賞風景,行了里許,來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極大的屏風,沖天而起,峭壁中部離地約二十餘丈處,生著一塊三四丈見方的大石,便似一個平台,石上隱隱刻得有字。極目上望,瞧清楚是「劍冢」兩個大字,他好奇心起:「何以劍亦有冢?難道是獨孤前輩折斷了愛劍,埋葬在這裡?」走近峭壁,但見石壁草木不生,光禿禿的實無可容手足之處,不知當年那人如何攀援上去。

    瞧了半天,越看越是神往,心想他亦是人,怎能爬到這般的高處,想來必定另有妙法,倘若真的憑藉武功硬爬上去,那直是匪夷所思了。凝神瞧了一陣,突見峭壁上每隔數尺便生著一叢青苔,數十叢筆直排列而上。他心念一動,縱身躍起,探手到最底一叢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個小小洞穴,料來是獨孤求敗當年以利器所挖鑿,年深日久,洞中積泥,因此生了青苔。

    心想左右無事,便上去探探那劍冢,只是剩下獨臂,攀挾大是不便,但想:「爬不上便爬不上,難道還有旁人來笑話不成?」於是緊一緊腰帶,提一口氣,竄高數尺,左足踏在第一個小洞之中,跟著竄起,右足對準第二叢青苔踢了進去,軟泥迸出,石壁上果然又有一個小穴可以容足。

    第一次爬了十來丈,已然力氣不濟,當即輕輕溜了下來,心想:「已有二十多個踏足處尋準,第二次便容易得多。」於是在石壁下運功調息,養足力氣,終於一口氣竄上了平台。見自己手臂雖折,輕功卻毫不減弱,也自欣慰,只見大石上「劍冢」兩個大字之旁,尚有兩行字體較小的石刻: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

      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楊過又驚又羨,只覺這位前輩傲視當世,獨往獨來,與自己性子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但說到打遍天下無敵手,自己如何可及。現今只餘獨臂,就算一時不死,此事也終身無望。瞧著兩行石刻出了一會神,低下頭來,只見許多石塊堆著一個大墳。這墳背向山谷,俯仰空闊,別說劍魔本人如何英雄,單是這座劍冢便已占盡形勢,想見此人文武全才,抱負非常,但恨生得晚了,無緣得見這位前輩英雄。

    楊過在劍冢之旁仰天長嘯,片刻間,四下回音不絕,想起黃藥師(註3曾說過「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之樂,此際亦復有此豪情勝慨。他滿心雖想瞧瞧冢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樣,但總是不敢冒犯前輩,於是抱膝而坐,迎風呼吸,只覺胸腹間清氣充塞,竟似欲乘風飛去。

    忽聽得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數聲,俯首望去,只見那神雕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縱躍上來。它身軀雖重,但腿勁爪力俱是十分厲害,頃刻間便上了平台。

    那神雕稍作顧盼,便向楊過點了點頭,叫了幾聲,聲音甚是特異。楊過笑道:「雕兄,只可惜我沒公冶長(註4的本事,不懂你言語,否則你大可將這位獨狐前輩的生平說給我聽了。」神雕又低叫幾聲,伸出鋼爪,抓起劍冢上的石頭,移在一旁。楊過心中一動:「獨孤前輩身具絕世武功,說不定留下什麼劍經、劍譜之類。」但見神雕雙爪起落不停,不多時便搬開冢上石塊,露出並列著的三柄長劍,在第一、第二兩把劍之間,另有一塊長條石片。三柄劍和石片並列於一塊大青石之上。

    楊過提起右首第一柄劍,只見劍下的石上刻有兩行小字: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再看那劍時,見長約四尺,青光閃閃,的是利器。他將劍放回原處,拿起長條石片,見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兩行小字: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楊過心想:「這裡少了一把劍,原來是給他拋棄了,不知如何誤傷義士,這故事多半永遠無人知曉了。」出了一會神,再伸手去拿第二柄劍,只提起數尺,嗆—一聲,竟然脫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濺,不禁嚇了一跳。

    原來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却是沉重之極,三尺多長的一把劍,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戰陣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數倍。楊過提起時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拿起,這次有了防備,拿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當一回事。見那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心想:「此劍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靈便?何况劍尖劍鋒都不開口,也算得奇了。」看劍下的石刻時,見兩行小字道: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楊過喃喃念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間劍術,不論那一門那一派的變化如何不同,總以輕靈迅疾為尚,這柄重劍不知怎生使法,想懷昔賢,不禁神馳久之。

    過了良久,才放下重劍,去取第三柄劍,這一次又上了個當。他只道這劍定然猶重前劍,因此提劍時力運左臂。那知拿在手裡卻輕飄飄的渾似無物,凝神一看,原來是柄木劍,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但見劍下的石刻道: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他將木劍恭恭敬敬的放於原處,浩然長歎,說道:「前輩神技,令人難以想像。」

 

1:楊過: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的主角,獨臂,武功蓋世,以所救的神雕為跨騎。

2:小龍女:楊過的愛侶,在武俠門派輩份中,屬於楊過的師姑。

3黃藥師:金庸小說中的「東邪」,是楊過師父黃蓉之父,武功高強。

4:公冶長:孔子弟子,傳說能識鳥語。見皇侃《論語義疏》轉引《論釋》一書所記。

【作家簡介】

    金庸,1924年生,浙江海寧人。原名查良鏞,筆名金庸。畢生專業致力於新聞工作,先後在上海《大公報》、《新晚報》任職。1959年,查良鏞創辦香港《明報》,成為香港輿論重鎮,之後,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也在星、馬各創辦《新明日報》,報業成就斐然。

    查良鏞閱歷豐富,文思敏捷,小說、政論、劇本各領域創作均膾炙人口。其作品以開創武俠小說寫作新頁最為特出,特別是內容馳想過人,既有古典小說的精采傳統,又能自出一格,豪情俠義躍然紙上,讀來,令人痛快淋漓。《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十餘部長篇小說大受讀者歡迎,曾多次改編為影視戲劇。

    查良鏞在學術研究也廣涉歷史和佛學領域,曾發表〈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色蘊論〉等論文。由於社會工作與文學創作的貢獻,查良鏞所獲榮銜甚多,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授予名譽教授,香港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U.B.C.)及日本創價大學授予名譽博士,英國牛津、劍橋兩家學院聘選為榮譽院士,英、法政府也分別授予勳銜。

 

【文章淺析】

    本文節選自《神雕俠侶26回。劍魔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的特殊人物,他已死,卻給人無限想像,尤其是那無招勝有招的超然境界。有招是世人的常規做法,獨孤求敗的無招則是道家的超然物外。無招出神入化,博大精深,它不僅是劍術的最高境界,也是許多人追求的無上精神。

    劍術就是人生,境界如出一轍。獨孤求敗天下無敵,豪氣干雲;然而,英雄不是一蹴可幾,乃是逐漸成長而來。金庸將之營造為五層:

    第一層:「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與群雄爭鋒。」這一層是:銳不可擋,鋒利無比。就人生來說,這是人生的初升段,朝氣蓬勃,動力十足,有著初生之犢不怕虎的信心。這一少年階段,許多人鋒芒畢露,患得患失,待人處世也過於輕簡。

    第二層:「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這一層是:軟劍靈活多變,制敵機先,令對手防不勝防。它可曲可撓,柔似無骨,卻於出其不意中傷人。軟劍最大的特點是飄忽難控,若操持不當,反而自傷。而立之前,人的可塑性強,性格、思維、處世等尚未定型,青年才俊往往在是非、對錯、黑白、正邪等矛盾拉扯中痛苦掙扎。獨孤求敗自悔誤傷義士,即為例證。

    第三層:「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一層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是青壯年的特點。少了奢華,多些穩重。本心安頓,逐漸建立起價值體系,規劃出人生走向。勇於將不屬於心靈的雜質拋掉,蔑視浮名、虛利、差別心,棄絕鋒芒、損友、爭勝智;當大智若愚時,近乎大道,自然可以暢行天下了。

    第四層:「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這一層是:凡事應對自如,以不變應萬變。從劍法而論,此刻已不憑恃削鐵如泥的寶劍,也無須巧變多端的軟劍,更不用泰山壓頂的重劍,因為招法了然於胸,因此,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若就人事而論,中年之後,歷經磨練,人變得莊靜平和,不為外惑。心懷更加開闊,對於世態人情洞若觀火,寫意度日。

    第五層:「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一層是:隨心所欲,無入而不自得。人生的本源是形而上的至道,無而為有,無為而為,臻於化境。這是精神的昇華。「無劍勝有劍」,一如「無聲勝有聲」般玄妙,那是「大象無形」的中國傳統精神哲學,是許多人不能想像的最高境界。

    不過,回頭想,「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萬物皆歸塵土,劍塚也就是人冢。在《紅樓夢》中,曹雪芹說:「縱有千年鐵檻寺,終須一個土饅頭。」再偉大的人物,終究是荒冢一堆草沒了,都要臥身於黃土隴中,無所遁逃。啊,金庸本段文字,著實耐人尋味!

 

【激盪問答】

一、金庸為無敵於天下的「劍魔」命名為「獨孤求敗」,其中寓有深意。你能想一想嗎?為什麼第一高手要「求」?為何無敵之人會「獨孤」?

二、《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二書都出現了大俠獨孤求,可是,敘及時,他卻已作古。關於獨孤求敗活著的故事闕如,對其言行也只有隻語片言的描述,金庸作品如此安排,有無好處?

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文章的思想根基是道家,請問從何字詞可知?

四、在劍冢之旁仰天長嘯,回音不絕,想起師父黃藥師曾說過「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之樂,當時,楊過也有類似的豪情勝慨。請問,何以如此?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一節中,夾雜著獨孤求敗遺留的四則石刻文字,楊過又想又說。如此行文,你能接受嗎?下引〈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金庸又讓楊過和女俠程英頻頻對答,也頗有特色。請問,文章以問答方式延展局勢,有何訣竅?

、武俠小說鋪寫多陽剛,或流於威猛不雅。〈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一節刻畫兒女情愫,卻是蘊藉有味。請問,這是其中援引《詩經》及琴曲而造就的嗎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節選自《神鵰俠侶》第十五回

    青衫少女緩步走到楊過身旁,頓了一頓,慢慢彎腰,察看他的臉色,要瞧傷勢如何。此時夜色已深,相距尺許也已瞧不清楚,她直湊到楊過臉邊,但見他雙目睜大,迷茫失神,面頰潮紅,呼吸急促,顯是傷得不輕。

    楊過昏迷中只見一對目光柔和的眼睛湊到自己臉前,就和小龍女平時瞧著自己的眼色那樣,又是溫柔,又是憐惜,當即張臂抱住她身子,叫道:「姑姑,過兒受了傷,你別走開了不理我。」

    青衫少女又羞又急,微微一掙。楊過胸口傷處立時劇痛,不禁「啊唷」一聲。那少女不敢強掙,低聲道:「我不是你姑姑,你放開我。」楊過凝視著她眼睛,哀求道:「姑姑,你別撇下我,我……我……我是你的過兒啊。」那少女心中一軟,柔聲道:「我不是你姑姑。」這時天色更加黑了,那少女一張可怖的醜臉全在黑暗中隱沒,只一對眸子炯炯生光。楊過拉著她手,不住哀求:「是的,是的!你……你別再撇下我不理。」那少女給他抱住了。羞得全身發燒,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間,楊過神志清明,驚覺眼前之人並非小龍女,失望已極,腦中天旋地轉,便即昏了過去。

    那少女大驚,但見郭芙與二武均圍著黃蓉慰問服侍,無人來理楊過,心想他受傷極重,若非服用師父秘制靈藥,只怕有性命之憂,當下扶著他後腰,半拖半拉的走出石陣,又慢慢走出林外。瘦馬甚有靈性,認得主人,奔近身來。那少女將楊過扶上馬背,卻不與他同乘,牽了馬韁步行。

    楊過一陣清醒,一陣迷糊,有時覺得身邊的女子是小龍女,大喜而呼,有時卻又發覺不是,全身如入冰窖。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只覺得口腔中一陣清馨,透入胸間傷處,說不出的舒服受用,緩緩睜開眼來,不由得一驚,原來自己已睡在一張榻上,身上蓋了薄被,要待翻身坐起,突感胸骨劇痛,竟是動彈不得。

    轉頭只見窗邊一個青衫少女左手按紙,右手握筆,正自寫字。她背面向榻,瞧不見她相貌,但見她背影苗條,細腰一搦,甚是嬌美。再看四周時,見所處之地是間茅屋的斗室,板床木凳,俱皆簡陋,四壁蕭然,卻是一應不染,清幽絕俗。床邊竹几上并列著一張瑤琴,一管玉簫。

    他只記得在樹林石陣中與金輪法王惡鬥受傷,何以到了此處,腦中卻盡是茫然一片;用心思索,隱約記得自己伏在馬背,有人牽馬護行,那人是個女子。此刻想來,依稀記得她背影便是眼前這少女。她這時正自專心致志的寫字,但見她右臂輕輕擺動,姿式飄逸。室中寂靜無聲。較之先前石陣惡鬥,竟似到了另一世界。他不敢出聲打擾那少女,只是安安穩穩的躺著,正似夢後樓台高鎖,酒醒夜幕低垂,實不知人間何世。

    突然間心念一動,眼前這青衫少女,正是長安道上示警,後來與自己聯手相救陸無雙的那人,自忖與她無親無故,怎麽她對自己這麽好法?不由得沖口而出,說道:「姊姊,原來又是你救了我性命。」

    那少女停筆不寫,卻不回頭,柔聲道:「也說不上救你性命,我恰好路過,見那西藏和尚甚是橫蠻,你又受了傷……」說罷微微低頭。楊過道:「姊姊,我……我……」中心感激,一時喉頭哽咽,竟然說不出聲來。那少女道:「你良心好,不顧自己性命去救別人,我碰上稍稍出了些力,卻又算得甚麽。」楊過道:「伯母於我有養育之恩,她有危難,我自當盡力,但我和姊姊……」那少女道:「我不是說你伯母,是說陸無雙陸家妹子。」

    陸無雙這名字,楊過已有許久沒曾想起,聽她提及,忙問:「姑娘平安罷?她傷全好了?」那少女道:「多謝你掛懷,她傷口已然平復。你倒沒忘了她。」楊過聽她語氣中與陸無雙甚是親密,問道:「不知姊姊跟姑娘怎生稱呼?」

    那少女不答,微微一笑,說道:「你不用姊姊長、姊姊短的叫我,我年紀沒你大。」頓了一頓,笑道:「也不知叫了人家幾聲『姑姑』呢,這時改口,只怕也已遲了。」

    楊過臉上一紅,料想自己受傷昏迷之際定是將她錯認了小龍女,不住的叫她「姑姑」,說不定還有甚麽親暱之言、越禮之行,越想越是不安,期期艾艾的道:「你……你……不見怪罷?」那少女笑道:「我自是不會見怪,你安心在這兒養傷罷。等傷勢好了,便去尋你姑姑。」又道:「別太擔心了,終究找得到的。」這几句話溫柔體貼,三分慈和中又帶著三分的敬重,令人既安心,又愉悅,與他所識別的女子全不相同。她不似陸無雙那麽刁鑽活潑,更不似郭芙那麽驕肆自恣。耶律燕是豪爽不羈,完顏萍是楚楚可憐。至於小龍女,初時冷若冰霜,漠不關心,到後來卻又是情之所鍾,生死以之,乃是趨於極端的性兒。只有這位青衫少女卻是斯文溫雅,殷勤周至,知他記掛「姑姑」,就勸他好好養傷,痊愈後立即前去尋找。但覺和她相處,一切全是寧靜平和。

    她說了這几句話,又提筆寫字。楊過道:「姊姊,你貴姓?」那少女道:「你別問這個問那個的,還是安安靜靜的躺著,不要胡思亂想,內傷就好得快了。」楊過道:「好罷,其實我也明知是白問,你連臉也不讓見,姓名更是不肯說的了。」那少女嘆道:「我相貌很醜,你又不是沒見過。」楊過道:「不,不!那是你戴了人皮面具。」那少女道:「若是我像你姑姑一般好看,我幹麽又要戴面具?」楊過聽她稱贊小龍女美貌,極是歡喜,問道:「你怎知我姑姑好看?你見過她麽?」那少女道:「我沒見過。但你這麽魂牽夢縈的想念,她自是天下第一的美人兒了。」楊過嘆道:「我想念她,倒也不是為了她美貌,就算她是天下第一醜人,我也一般想念。不過……不過要是你見了她,定會更加稱讚。」

    這番話倘若給郭芙陸無雙聽了,定要譏刺他幾句,那少女卻道:「定是這樣。她不但美貌,待你更是好的不得了。」說著又伏案寫字。

    楊過望著帳頂出了一會神,忍不住又轉頭望著她苗條的身影,問道:「姊姊,你在寫些甚麽?這等要緊。」那少女道:「我在學寫字。」楊過道:「你臨甚麽碑帖?」那少女道:「我的字寫得難看極啦,怎說得上摹臨碑帖?」楊過道:「你太謙啦,我猜定是好的。」那少女笑道:「咦,這可奇啦,你怎麽又猜得出?」楊過道:「似你這等俊雅的人品,書法也定然俊雅的。姊姊,你寫的字給我瞧瞧,好不好?」

    那少女又是輕輕一笑,道:「我的字是見不得人的,等你養好了傷,要請你教呢。」楊過暗叫:「慚愧。」不禁感激黃蓉桃花島上教他讀書寫字,若沒那些日子的用功,別說分辨書法美惡,連旁人寫甚麽字也不識得。

    他出了一會神,覺得胸口隱隱疼痛,當下潛運內功,氣轉百穴,漸漸的舒暢安適,竟自沉沉睡去。待得醒來,天已昏黑,那少女在一張矮几上放了飯菜,端到他床上,服侍他吃飯。竹筷陶碗,雖是粗器,卻都是全新的,縱然一物之微,看來也均用了一番心思。

    那菜肴也只平常的青菜豆腐、雞蛋小魚,但烹飪得甚是鮮美可口。楊過一口氣吃了三大碗飯,連聲讚美。那少女臉上雖然戴著面具,瞧不出喜怒之色,但明淨的雙眼中卻露出歡喜的光芒。

    次日,楊過的傷勢又好了些。那少女搬了張椅子,坐在床頭,給他縫補衣服,將他一件破爛的長衫全都補好了。她提起那件長衫,說道:「似你這等人品,怎麽故意穿得這般襤褸?」說著走出室去,棒了一疋青布進來,依著楊過原來的衣衫的樣子裁剪起來。

    聽她話聲和身材舉止,也不過十七八歲,但她對待楊過不但像是長姊視弟,直是母親一般慈愛溫柔。楊過喪母已久,時至今日,依稀又是當年孩提的光景,心中又是感激,又是詫異,忍不住問道:「姊姊,幹麽你待我怎麽好?我實在是當不起。」那少女道:「做一件衣衫,那有甚麽好了?你捨命救人,那才叫不易呢。」

    這一日,上午就這麽靜靜過去。午後,那少女又坐在桌邊寫字,楊過極想瞧瞧她到底寫些甚麽,但求了幾次,那少女總是不肯。她寫了約莫一個時辰,寫一張,出一會神,隨手撕去,又寫一張,始終似乎寫得不合意,隨寫隨撕,瞧這情景,自不是抄錄甚麽武學譜笈,最後她嘆了口氣,不再寫了,問道:「你想吃甚麽東西,我給你做去。」

    楊過靈機一動,道:「就怕你太過費神了。」那少女道:「甚麽啊?你說出來聽聽。」楊過道:「我想吃粽子。」那少女一怔,道:「裹幾只粽子,又費甚麽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你愛吃甜的還是鹹的?」楊過道:「甚麽都好。有得吃就心滿意足了,哪裡還能這麽挑剔?」

    當晚那少女果然裹了幾只粽子給他作點心,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釆不迭。

    那少女嘆了口氣,說道:「你真聰明,終於猜出了我的身世。」楊過心下奇怪:「我沒猜啊!怎麽猜出了你的身世?」但口中卻說:「你怎知道?」那少女道:「我家鄉江南的粽子天下馳名,你不說旁的,偏偏要吃粽子。」楊過回憶數年前在西遇到郭靖夫婦與李莫愁爭鬥、又得歐陽鋒收為義子等一連串事跡,始終想不起眼前這少女是誰。

    他要吃棕子,卻是另有用意,快吃完時,乘那少女不覺,在手掌心裡暗藏一塊,待她收拾碗筷出去,忙取過一條她做衫時留下的布線,一端黏了塊粽子,擲出去黏住她撕破的碎紙,提回來一看,不由得一怔。原來紙上寫的是「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八個字。那是《詩經》中的兩句,當年黃蓉曾教他讀過,解說這兩句的意思是:「既然見到了這男子,怎麽我還會不快活?」楊過又擲出布線黏回一張,見紙上寫的仍是這八個字,只是頭上那個「既」字卻已給撕去了一半。楊過心中怦怦亂跳,接連擲線收線,黏回來十多張碎紙片,但見紙上顛來倒去寫的就只這八個字。細想其中深意,不由得痴了。

    忽聽腳步聲響,那少女回進室來。楊過忙將碎紙片在被窩中藏過。那少女將餘下的碎紙搓成一團,拿到室外點火燒化了。

    楊過心想:「她寫『既見君子』,這君子難道說的是我麽?我和她話都沒說過幾句,她瞧見我有甚麽可歡喜的呢?再說,我這麽亂七八糟,又是甚麽狗屁君子了。若說不是我,這裡又沒旁人。」

    正自痴想,那少女回進室來,在窗邊悄立片刻,吹滅了蠟燭。月光淡淡,從窗中照射進來,鋪在地下。楊過叫道:「姊姊。」那少女卻不答應,慢慢走了出去。

    過了半晌,只聽室外簫聲幽咽,從窗中送了進來。楊過曾見她用玉簫與李莫愁動手,武功甚是不弱,不意這管簫吹將起來卻也這麽好聽。他在古墓之中,有時小龍女撫琴,他便伴在一旁,聽她述說曲意,也算得粗解音律。這時辨出簫中吹的是〈無射商〉調子,卻是一曲「淇奧」;這首琴曲溫雅平和,楊過聽過幾遍,也並不喜愛。但聽她吹的翻來覆去總是頭上五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終是這五句的變化,卻頗具纏綿之意。楊過知道這五句也出自《詩經》,是讚美一個男子像切蹉過的象牙那麽雅致,像琢磨過的美玉那麽和潤。

    楊過聽了良久,不禁低聲吟和:「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只吟得兩句,突然簫聲斷絕。楊過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簫是自舒其意,我出聲低吟,顯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也太無禮了。」

    次日清晨,那少女送早飯進來,只見楊過臉上戴了人皮面具,不禁一呆,笑道:「你怎麽也戴這東西了?」楊過道:「這是你送給我的啊,你不肯顯露本來面目,我也就戴個面具。」那少女淡淡的道:「那也很好。」說了這句話後,放下早飯,轉身出去,這天一直就沒再跟他說話。

    楊過惴惴不安,生怕得罪了她,想要說幾句話陪罪,她在室中卻始終沒再停留。到得晚間,那少女待楊過吃完了飯,進室來收拾碗筷,正要出去,楊過道:「姊姊,你的簫吹得真好聽,再吹一曲,好不好?」

    那少女微一沉吟,道:「好的。」出室去取了玉簫,坐在楊過床前,幽幽吹了起來。這次吹的是一曲〈迎仙客〉,乃賓主酬答之樂,曲調也如是雍容揖讓,肅接大賓。楊過心想:「原來你在簫聲之中也帶了面具,不肯透露心曲。」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638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