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0 00:48:47瀏覽2279|回應0|推薦1 | |
讀《孫子兵法.九變篇》雜記 95.夏 屈人以利害 《孫子兵法.九變篇》:「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意思是:戰爭的致勝關鍵是對敵人心態的掌控。要屈服敵人,就威嚇之以害;要控制敵人,就讓他認同其所為是本份之事;要操使敵人,就誘之以利。 就以三國演義「空城計」為例證:司馬懿兵臨城下時,應該知道裡面沒人(理應有斥候、密探通報),但是,他不進攻,反而對兒子司馬昭說: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會弄險,我們回頭吧!司馬昭堅稱城中無埋伏,可是,司馬懿卻仍撤兵,並未試著先派小股兵士殺入城中探究虛實,為什麼呢?說來話長。曹氏一直不信任司馬懿,但是,曹操死後,諸葛亮多次北征,由於魏國缺乏大將,曹丕不得已仍起用司馬懿來抗敵。之所以能掌握軍政大權,司馬懿很清楚,諸葛亮是舞台,消滅諸葛亮,自己哪裡還有戲唱?這點,想必諸葛亮也很清楚:果真滅了蜀漢,司馬懿就沒有藉口包攬兵權。所以,諸葛亮便「屈諸侯者以害」,大膽擺下空城,看司馬懿敢不敢吞下這「小利而大害」的果實。 什麼是「趨諸候者以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趨利是人之天性,奇美企業老闆搞台獨,憎恨中國,曾幾何時,許文龍全面翻轉,唾棄台獨,心向大陸,原因何在?因為中國市場有利可圖,即使再彆扭,還是捨不得割捨啊!長榮集團張榮發棄綠就紅,深耕中國市場,也是如出一轍,這就是「趨諸侯者以利」的當代實證。兩岸對峙,大抵上,中共只要以利誘商,以商圍政,就可以獲得片面優勢,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至於「役諸侯者以業」。「業」是大木板,是本業,也就是應為、當為、必為之事。孫子認為:差遣人,就要讓他做得心甘情願,讓他覺得那是份內的事,必須全力以赴。現在,很多商業行銷都用這一招,譬如:一到情人節,餐廳必然大肆宣傳,彷彿若不請愛人去吃大餐,就是缺乏熱情真意。究竟大快朵頤和愛情有啥關聯?大女人、小女生哪懂?她們都被商人洗腦了。而平常省吃儉用的男人,在這一天也都願意高額消費而沒有怨尤,因為,豬頭的他們也覺得那是該作的事! 廉潔可辱 《孫子兵法.九變篇》:「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孫子認為:身為將領,被殺、被滅亡,不出這五種危殆的狀況:抱著必死的決心,往往被誘殺;懷著必生的念頭,就容易被俘擄;假如很容易動氣忿怒,敵軍就可以激怒他,使他心亂神迷;如果他很珍惜名譽,那就可以用中傷的方式對付他,使他力分精疲;假如標榜愛民,那就可以用人民來騷擾他。胡璉上將回憶道:國共對抗時,因為國軍標榜愛民,解放軍便常常將難民驅使在部隊前面,以難民衝散國軍,然後正規軍就上來了,--國軍過份標榜愛民,就是授人以柄。 《孫子兵法》強調:身為領袖,要常保清明平穩,不可偏執。如果抱著犧牲的成仁之心,一心敢死,就容易被誘殺;如果圖存苟活,心眼就會陷溺於逃生之路,也很容易中計被俘;假如愛發脾氣,敵人就可以設局激怒他,使之亂了方寸而加以殲滅;假如愛惜令名,對手必定會予以毀謗,因為他一旦被抹黑,便急於四處澄清,一定會放下正事,疏忽了軍務戎機。 總而言之,首領的心思特質讓敵人看出來,往往就成為被攻擊的要害(※政黨強調清廉,勢必鬥不過敵手)。所以,指揮大軍一定要常保平常心,最忌諱太阿倒持。想奏凱歌,可以讓部屬抱持必死的決心,但是,自己必須有死裡求生的規劃;弔詭的是,也不能妄想「倖生」,而該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膽識。擔任大將,以解決問題為第一要務,情緒上,要玄之又玄,深不可測,不輕易宣洩個人喜怒。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