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5 16:25:32瀏覽8593|回應0|推薦0 | |
論《曾胡治兵語錄》第四章「誠實」之重要性 提要: 一、君子之道,枝節或可從權,根本操守則須誠實堅持。 二、《曾胡治兵語錄》第四章「誠實」概述。 三、「不信,則以為厲己也。」張飛鞭笞士兵,陷入領導危機。 四、儒家經典《大學》中,「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的旨趣。 五、舉史例證明「誠實」在治軍上的重要。 六、輿論對國軍內部操存「誠實」德目的觀感。 七、自立自強、無愧天地才是面對屈辱的最好回應。 八、文武官員都該誠實做事,方可移風易俗、救國家。 九、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以學勝,胡林翼以才勝。 壹、前言: 幾年前,偶然閱讀筆記小劄,曾經看過清代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軼聞掌故。它是引自湖南《益陽縣志》,內容是: 胡林翼撫鄂,一新需次縣令晉謁。時方盛夏,令搖扇不止。胡心不喜,曰:「可脫帽。」令如之。仍搖其扇。胡慍,謂:「可再卸上衣。」令又如之。胡拂然,返內堂。令始知獲咎,倉皇袒褐而出。湯太夫人(胡母)見胡有慍色,問故,具以實告,曰:「此真辱沒衣冠,安能膺民社之任?」太夫人曰:「不然,此乃讀書人本色,特不知官場儀注耳!奈何以一扇棄士?且汝為上司,屬吏有過,當正言諭之;今出之以播弄,是汝亦有過矣。」胡悔,明日再諭見,則已不復持扇,氣度安閒,亦無縮澀態矣。詢:「何為而服官?」答曰:「想賺三千銀耳!」胡雖不憺,而隱忍未發。再問:「賺三千銀何為?」曰:「卑職家貧,力不能讀書,胥賴祠堂津貼、族戚資助。幸獲一官,欲得一千銀捐入祠堂,一千銀分贈族黨,餘則養妻子也。」胡頷之。已而委署某縣,在任年餘,無一上控案,無一未結獄,無一欠收糧。胡曰:「微母訓,幾失一好官矣。」無何,令具稟求謁。胡笑問:「三千銀已到手否?」曰:「托大人洪福,尚餘三百金,謹與印俱呈,卑職自是歸矣。」遽袖出銀並印,置几上,長揖而去。 胡林翼與新列候補縣令名冊上的老實文人間之互動,當時令我覺得很有意思。君子的任事之道,或許可以有枝節的伸縮、從權,但是,根本的操守卻必須誠實、堅持。 這一次,參加囗囗囗囗班,恰巧要寫有關《曾胡治兵語錄》的心得寫作及研究報告,基於覽讀過上述故事的機緣,於是個人便挑選「論(其書)第四章『誠實』之重要性」為題目,對胡林翼、曾國藩這兩位清代中興名臣,以及「誠實」德行,作更深層的了解與探討。 貳、《曾胡治兵語錄》第四章「誠實」概述: 《曾胡治兵語錄》第四章「誠實」,內文分為十八小節。其中,開宗明義就引《中庸》說:「不誠無物。」而次節「實者,不欺之謂也。」又和《大學》所載:「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不謀而合。曾、胡這些見解,顯然是儒家一脈之傳。再觀察史冊紀錄,可知曾、胡二人領導的湘軍特別注重文化傳統,並且以之為號召,與崇尚上帝教的太平天國軍對抗,因此,曾、胡部伍是支有思想、有信仰、有力量的勁旅。 至於「誠實」章第五至十一節,重點是講述:「軍事是極質之事。」「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敗者。」所以,文恬武嬉,驕兵必敗。「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綜合上列所言,證諸今日解放軍,由於其兵員多為來自農村的貧農子弟,性情大抵憨厚耐勞,因此,共軍的戰鬥力,實在不容我們小覷。若退一步想,有朝一日,如果國軍從已開辦實驗的四個募兵役連更進一步,全面改行募兵制,對於來投軍的「多曲多歪,多不坦白」者,國防部恐怕還要再嚴格篩選才是。 而「誠實」章第十二節所論:「直話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第十五節:「馭外國,或稱恩信,或稱威信。…。臨難有節,臨財有廉。」以及末節所陳述:「凡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因此,身為指職官士者,平日帶兵,戰時指揮,都要展現本職學能,恩威並濟。例如,魏將吳起為官兵吮膿,視袍澤如骨肉手足,士卒無不為其効死。楚莊王滅燭絕纓,蔭蔽左右酒後拉引妃妾衣裙的失態之罪,士臣則為其拚戰退敵。 同時,只要上下有信,就可以對部屬的缺失導曲回正,適度合宜地加以責備。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口出穢言,以「三字經」問候對方祖宗十八代,否則,將陷入子夏所言:「不信,則以為厲己也。」的領導危機,乃至步上張飛鞭笞親兵,反受親兵暴行弒上的悲慘結局。況且,今日部隊也已多有女性官士,所以,現代化的優質軍人實在不宜再胡亂訐譙、狂吠了。 參、「誠實」在傳統哲學的論述: 《大學》傳第六章記載,「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若再根據《四書集注》中朱熹的說解:「誠,實也。」則儒家這些語辭的旨趣,無庸置疑的是:人生在世,無不喜善厭惡,待人處世若是心安,便是理得,便是生命踏實;若是心不安,則是理不得,生命不實在。所以,人人都知道天理之所在,而隨之而發的念頭就是意。使「意」真實無妄地依理而發動,那就是「誠意」。深一層想,如果讓喜善厭惡的天理不僅是意念,還進一步實現於言行舉止之中,由於有哲學基礎為後盾,則為善是真實為善,於是為善必勇;而去惡也是真實去惡,更是去惡必決。 萬一人被氣性秉賦所拘限,受物慾嗔痴所敝,見理不明,立意不定,以致當為善而不為,不當為惡而又為,取捨失當,這就是自欺,就是不誠。擴大言之,不誠則不實,會導致人胡作妄為,無所不至。因此,在《朱子語類》卷第十五,南宋大儒朱熹便說:「如人家裡有賊,先去了賊,方得家中寧。如人種田,不先去了草,如何下種。須去了『自欺』之意,意誠則心正。」 其實,眾人每每逆良心而自逞,從私欲而自欺。所以,要不自欺,就要摒棄僥倖、放縱之心,去除苟且、敷衍之行,不姑息自己,不掩耳盜鈴。「誠實」哲學遞嬗至近代,民初大儒熊十力在其《讀經示要》中闡釋:「從欲而自作種種詭辯,若所欲之無甚害於本意,而不防一遂其欲者,此之謂自欺。…習之既久,於是不復知為自欺,直以人欲為天理,而多行不義,且自居功德矣。」隨後,在署名蔣介石總統所撰述的《大學之道》一書裡,對於毋自欺之誠,更將之標舉為:「一秉正覺,承認真理,勇猛精進,戰勝一切。」 肆、「誠實」在治軍上的重要性: 軍旅之事,尚質實而戒虛偽。在秦惠文王七年(B.C.341),六國合縱攻秦,當時齊、趙、韓、魏、楚、燕陣容雖大,但是卻各懷鬼胎,離心離德;而其部隊,彼此又毫無整合作業,訓練不實。結果數十萬不誠不實之眾,兵敗修魚,慘遭秦軍斬首八萬二千人,大軍竟倉皇而退。此事,證諸胡林翼所說的:「天下事,哪一件不是樸實做成?哪一件不是機巧弄壞?」六國之損兵折將,完全是咎由自取,因為部隊中沒有「誠實」的元素,行陣間,不同的營旅將互相掣肘、瞞上騙下,到頭來,只會導致戰場失利,全軍暴屍黃沙而已。 如果軍中講究開誠佈公,賞罰必信,則眾志一心,上下無怨,安內攘外,便無所不利。舉個例說,北宋時鎮守環州的种世衡,據《宋史˙种世衡傳》記載,當時地方上的羌族人,素來倔強,而隸屬羌人一支的牛家族頭目名叫努額。种世衡與之相約,隔天至其帳中拜訪慰勞。然而,「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險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結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緣險而進。努額方臥帳中,謂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努額大驚曰:『前此未嘗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羅拜聽命。」 再舉一例,三國時諸葛亮攻隴西,當輪替調休的將士要啟程歸返四川之際,魏兵突然湧至,幕僚楊儀建議管制人員,取消輪休。諸葛亮卻說:「吾用兵命將,以信為主,便有大難,決不留也。」軍中聞言,皆不願歸,終於大破魏軍。這也是如商鞅徙木立信、晉文公攻原得衛一模一樣,都是至誠、信實之功。察古知今,亦可了解「誠實」於治軍上的不可或缺。 伍、「誠實」一德在國軍內部的現況: 國軍五大信念是:主義、國家、領袖、責任、榮譽。軍人的第二生命就是榮譽。照理說,基於長久以來的光榮建軍傳統,反身而誠,腳踏實地,所謂「誠實」這一德行,絕對是國軍紮紮實實的基本涵養,而且也是禁得起考驗的必備品德。事實上,情況是否如此呢?且以本(九十二)年度引起社會矚目的幾件大新聞為例,試著就民間評價來檢視我國軍內部的「誠實」節操。 首先,就拿(九十二年)五月份底台灣島上最沸沸揚揚的新聞來說:陸軍官校開除了包含實習旅長王維新等五名考試舞弊的學生,王某等人不服處分,到立法院靜坐抗議,還上電視台扣應(call in)節目訴求平反,並召開記者會公開抨擊校方懲處不公,最後還身披白布上街爭取認同。此事,上有國防部、陸官校長楊國強中將的記者會,做破天荒的新聞回應,下有陸官教育長張志範到立法院備詢。這種光天化日之下,難得一見的新鮮事,在人們逐漸淡忘之後,其中的曲折始末和透顯出來的意義,仍值得社會及軍中再三思考。 第一,五名考試舞弊的陸官學生,除了帶頭的王維新是實習旅長,另外四名是分別實習副營長(一位)、實習副連長(兩位)、實習排長(一位),個個都是國軍積極培養的幹部人才。而今,「標竿」作弊自欺,則國軍的誠實教育顯然出現問題。 第二,王維新等人穿著軍服上中天電視台參加扣應(call in)節目訴求平反時,有位國小的小朋友打電話向王某問道:「老師說作弊不對,為什麼還要人家原諒?」就這童真直率的一問,使得國軍誠實形象瀕臨瓦解。而資深文字工作者沈萌華對此事評論的:「真理迷失,公義不存。國無國格,人無人品。」甚至還在網路上四處流傳,造成國軍忠誠軍風無可彌補的損失。 其次,原定(九十二年)九月一日舉行的漢光十九號三軍實彈演習,因為杜鵑颱風而延期。姑且不論軍方高參幕僚作業有無苦衷,可是,演習的展延,輿論(中國時報)卻刊登了「仗會這樣打嗎?」、「演習要玩真的!」兩篇專稿,其中評述:「戰爭不會只選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進行,那些花拳繡腿、好大喜功以應付長官為目的的演習,大可免了;求難、求苛、求實、求變、求突發的演習,則要不厭其煩的一練再練。」咀嚼箇中文字的絃外之音,新聞界似乎是質疑國軍造假、不誠實。 不過,難堪的不止於此。等到颱風過後,九月四日正式軍演,就在眾目睽睽下,飛彈以「感應命中」擊中目標(事後國防部記者會上,演習指揮官陸軍第六軍團司令胡鎮埔中將證實,演習當天包括一枚海軍欉樹飛彈、一枚標準飛彈及一枚陸軍地獄火飛彈其實並未命中目標),海軍成功艦誤射中科院試射雲母飛彈用的靶機,劍龍潛艦試射SUT重型線導魚雷失控,諸多不盡如人意的部分,想當然爾,又引來記者朋友的「關切」。只是,見報的版面愈大,國軍對任務誠實以赴的努力愈被民眾揶揄。 所謂嚐臠知鑊,由小見大。我國軍尚有於「誠實」此一德目努力的空間,只要知恥認錯,加強訓練,內部嚴格控管,或許不久就能旋乾轉坤,重新爭回榮譽。 陸、結語: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曾經說過:「你能一時愚弄所有人,也能永遠愚弄部分人,但是絕不可能永遠愚弄所有人。」(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左宗棠也說過:「以虛偽事上,上必不信;以虛偽率下,下必不服;臨敵之際,尤必實事求是。若勝則誇張,敗則掩飾,甚且諱敗為勝,未有不貽誤戎機者。」無論順境逆境,軍人都要不昧良心,誠實以對,咬緊牙關硬挺,因為,自立自強、無愧天地才是面對屈辱的最好回應。 想一想,將軍有時會奉令打必敗的戰爭,例如斷後延滯敵軍,敵眾我寡,情勢可說是不戰已注定必敗,那麼,這場仗是否應誠實面對?是否應戰到一兵一卒而殉國,抑或是順求生之欲而降敵?這就是羞惡之心、是非之心的考驗。君子風範、運動員精神是甚麼?就是有面對及承認失敗的坦然,誠實面對自己。因此,就算敗,也敗的優雅,敗的從容,敗的光榮。這也就是果敢、大勇。 誠實是最好的政策。何只軍人要誠實,其實,連文職官員也該如是。如果一時之間,某些國際組織不歡迎我國加入,咱們可以容後圖謀,倒不必自我催眠,硬摘還不熟的果子。假設文武都能實事求是,深思曾國藩所說:「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互相以「誠實」砥礪,則國家幸甚!天下幸甚! 柒、附錄:曾國藩、胡林翼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他出身湖南湘鄉農家,29歲中進士,曾任翰林院學士、兵部侍郎、兩江總督諸職,是我國清末著名的道學家和軍事家。1852年,曾國藩母喪在籍,逢太平天國軍隊進攻湖南,他奉命幫辦團練,於1854年初練成湘軍,與太平軍爭戰,互有勝負。後因戰功,統帥左宗棠楚軍、李鴻章淮軍、洋人常捷軍,1864年攻破太平天國的天京,功勳彪炳。 曾國藩將傳統儒家學說融會於治軍,注重官兵的精神教育。他既是統帥,也是將士的導師,治軍強調仁義禮教,並善用宗族鄉土觀念凝聚部隊意志。曾國藩勤練兵,重水師,除了提高軍餉,並講究武器,因而創建了安慶軍械所。他用兵特點在謹慎持重,以靜制動,不貪功,不躁進。 胡林翼(1812〜1861),字貺生,潤之。湖南益陽人,25歲中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1847年,任貴州鎮遠知府,弭平苗民之亂,升任黎平知府。1854年,胡林翼率貴州官兵東剿太平天國部隊,擊九江,救武昌,因功署理湖北巡撫。 胡林翼鎮守湖北,除了整頓吏治,拔擢文武幹員,並且加強軍民合作,改革軍需財政。1858年他率軍攻下九江,圍安慶。1961年編成《讀史兵略》兵法手冊刊行,並助湘軍攻下安慶;曾國藩上疏朝廷,推許胡林翼應居安慶之役首功。清廷賞加太子太保銜,後再追贈其總督榮銜。曾國藩、胡林翼並稱曾胡,二人是消滅太平天國後期軍務的要角,其治兵言論合輯為《曾胡治兵語錄》。# ※參考書目: 1、曾國藩兵法論 普穎華 編著 台北昭文社 1996年 2、曾胡治兵語錄註釋 費怒春 註釋 黎明出版社 1986年 3、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概論 謝國良、袁德金 著 解放軍出版社 1994年 4、兵家文化面面觀 徐勇、喬國華、余新忠 著 齊魯書社 2003年 5、中國兵學文化 張文儒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 6、曾胡左兵學綱要 王之平 著 黎明出版社 1988年 7、草廬經略 明、無名氏 編著 黎明出版社 1986年 8、孫子兵法 徐文助 編注 齊魯書社 國立編譯館 2000年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