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9 14:27:13瀏覽1170|回應0|推薦1 | |
敖之先生鈞鑒: 頃 末學不才,對此問題略作查察,得資料數條如次,不知當否,特別冒昧呈教,還望先生指正。 一、依據《廣韻》,「後」為流攝,匣母;「不」為流攝,非母。同為流攝(即韻母相同),而且同為上聲,很可能這「不」應當為「後」字,由於音近而相涉。 二、在《莊子》裡,〈德充符篇〉記載魯哀公傳國哀駘它,哀駘它「悶然而後應,氾然而若辭。」同書〈田子方篇〉中又說,文王以臧丈人為大師(太師),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以上兩句文義相同,所以,「不應」即是「後應」;「不」,猶「後」也。 三、項羽死後的天下大勢,史家分別紀錄如下:1.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2.荀悅《前漢紀‧卷三》:「羽亦被十餘創,乃自剄而死,楚地悉平,獨魯後降。」顯然,「不」猶「後」也,二字義同。 四、若依先生之意,將《鄉黨篇》「不問馬」之「不」解作「後」,雖然新穎,不過,恐怕遭人孤證之疑。末學索查《論語》,於〈子罕篇〉另得「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一條,它乃是借喻君子堅貞不變,所以,後凋就是不凋;後,猶不也。不然,君子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豎子而已。而「松柏後凋」這句話也是孔子所說,正可與「不問馬」之解互為佐證。 末尾,再向先生致意,謹祝首都市長競選活動順利,並盼工作之餘,先生願就「『不』字是『後』的意思」指導末學,賜知其他佐據。耑此 順頌 文祺 末學 張力中 敬上 二零零六、十一、七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