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與需求]
首先解釋:我們剛買房子,付完頭期款後,打算貸款600萬,因為目前手邊已無現金,不過有股票可以變賣(現在賣不是好賣點),老公覺得似乎也不用馬上還清所有的貸款,因為目前房貸的利率並不高,若拿跟銀行借的房貸來投資固定收益的基金,其收益應該剛好可以繳房貸,又可以節稅,但不知這樣想是否有未盡之處?
(註:主人翁手上已有購屋資金--股票,只是當時房貸利率低,想借貸買房,而手上原本的資金可靈活運用。當時房貸利率約 2%~3%,而新興市場債與公債收益好像都還在 6% 以上。)
[分析]
借低利率的錢,買高利率的商品,聽起來穩賺不賠…。只是,一般人懂得其中的操作細節嗎?
先聲明,我個人並不贊成借貸投資這種模式!借貸投資失敗的原因除了投資策略缺陷以外,操作者心理素質不佳也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為期間的心理壓力可能會讓原本定下的策略無法貫徹執行,進而中斷策略造成實際虧損。
撇開心理素質,光從投資策略來看,在這個時間點選固定收益型基金而非股票型基金,我覺得版主跟她老公還蠻有sense的!只是標的物可能要穩健一些,且時間點可能要再緩個一年以上看看(後記一)。
假設三個方案:
一是賣股票付錢給建商,而跟銀行借的房貸拿來投資固定型收益基金,但每個月要還銀行三萬多元的債款;
二是跟銀行借的房貸付給建商,而手上的股票續留,但每個月要還銀行三萬多元的債款;及,
三是賣股票付錢給建商,買了房子並消除債務。
我個人會選第三個方案,然後再重新存錢投資,因為我覺得這樣子可以每天睡得很安穩,不用擔心20年內突然發生無法還款的狀況(ex.投資失利、中年失業、其他"天上掉下來"的債務、…)。
以版主的語氣,她認為手上的股票還有增值空間,但是,我覺得她可能也希望找個可以放著不管的投資管道,所以她傾向先評估買固定收益型基金取代股票的可行性。
那買固定收益型基金,有那些因素要考量呢?可以看看下列因素。
一、匯率:
台幣雖然以一籃子貨幣組合調整對外幣匯率,但以國內央行的態度,對美元的匯率變化大約在長年均值的正負10%之間。以國力觀察,因全球主要貨幣在未來10年內傾向對美元升值(誰主導就不一定),所以,推測台幣對美元也是如此。此意謂,台幣升值會使固定收益減少,版主必須另備匯差支出,最糟也許到10%,即每個月約3000元的可能額外支出。
二、房貸利率:
為了控制通膨,國內利率應該會逐次調高,我個人推測定存利率3~5年內應該會回到4%以上的水準,也就是說房貸利率會比目前高出2%以上。版主必須另備利差支出,粗估未來會有每月約1萬元的可能額外支出。
三、美國利率:
你確定美國FED主席不會再宣佈升息了嗎?美國FED利率曾有20%的歷史記錄。美元未來若無法強勢,要控制通貨膨脹的話,美國利率長期是很難下降的。升到20%雖然不太可能,但從現在的5%再往上調到7%是有機會的。也就是說版主必須承受帳上本金縮水的可能。
四、高收益債的風險:
景氣好的時候,高收益債的利息收益比政府債好很多,但遇到大空頭的時候,高收益債的部分組成可能會變垃圾債券,此時本金損失會遠大於利息收益。誰能確保20年內全球債市相安無事嗎?
綜合以上四點,可能會面對每月支出增加個萬把多塊,且帳上本金縮水這種不理想的狀況,版主跟你先生能夠接受持續10年實質經濟力縮水及帳上虧損嗎?這只是就現況推估,未來有可能更糟糕哦!對我而言,這種心理壓力是很大的。
風險評估過了,當然,我也可以講好的方面給大家看,房貸利率下降2%,美國利率也從5%下降2%的話,扣掉房貸還款,版主每個月可以增加1萬塊的收益,帳上本金可以從600萬膨脹到更多。多棒啊!只是,就我所看到的,我不敢這麼樂觀…。
我個人推估,在這個時間點拿600萬房貸投資固定收益型基金,期望20年後能夠還完600萬房貸後還繼續保有600萬基金是不容易的事!但若能忍受期間的額外支出及帳上本金縮水的心理壓力,這種放著不管,扣掉額外支出及本金縮水的的結果(二者合估個300萬損失),20年後還完600萬房貸並淨賺300萬,然後,每個月還可以繼續領3萬元收益應該是有機會的。
借貸投資,富貴險中求,個人純欣賞!^^
後記一:
此篇筆記發表於 2006 年年中,"碰巧"於 2007 年年中,美國 FED 開始降息。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 2006 年年中至今,期間股市與債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