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7 01:13:49瀏覽9031|回應0|推薦12 | |
(因實驗結束,實際獲利縮水到 50%,故標題求實修正。) [前言] 這個系列欲跳脫一般金融公司給散戶投資的制式思考,提供另類觀點。 「投資實務abc」系列是為非專職投資人而寫,對於追求獲利比定存利率豐厚而非暴利者,非常實用,適用於投資初級入門或追求資產穩健成長的族群。 現在,「投資加速法」這個系列相較於前者則屬於進階程度,它是一個主動式投資,提供更積極的投資策略分析。接下來的文章將針對此法做一完整討論,從觀念切入並輔以實際案例分析(這是個存在將近半年的實驗,預計會持續滿一年,讀者可以從實驗過程去印證這個系列提出的觀點)。 [主動投資的動機] 投資以進出方式來分別,有主動式與被動式。前者以經理/操作人設定的條件決定資金在市場上的進出方式與比重,後者則是完全跟隨指數成分決定資金配比權重且資金並不會退出市場。主動式與被動式投資,各有其優劣與適用市場,也各有其理論支持者,但以實際資金移動角度來看,99% 以上的人選擇的都是主動式的投資方式(即使他們買的是被動式標的,卻自己當起"基金經理人"去決定資金進場點,也會在看空時撤資)。 被動式投資是最接近市場報酬的方式,例,美國道瓊指數從 100 點到現在 1 萬多點,六、七十年下來,含權息投資報酬數百倍是跑不掉的,只是,看得到,吃不到。實際上,只有少數人可藉由被動式投資做到退休無虞,理由是多數人的收入被平日生活開支耗掉後,真正可用於長期投資的部分並不多。而且,被動式投資本身也無法保證它的投資標的會在你投資那幾十年之間仍然長期向上。 可以存的錢少,自然會想讓這些錢增殖加速,另外,市場走勢並非簡單的長直線,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振盪折線組成。「讓錢長更快」與「掌握市場各個大小波動(註1)」這二點,造就了主動式投資的發展契機。某家公司的成長基金提供了主動式投資長期存在並打敗大盤的實證 -- 它六十年下來的績效將近 1000 倍(i.e. 100,000%)。 [投資人的困擾] 既然主動式投資有它的利基,拿它來幌子的投資公司當然免不了(水清無魚,就跟網路泡沫一樣)。以台股基金為例,有十年漲 500% 的,也有被清算消失的。 投資人的困擾在於:「那個六十年成長 1000 倍的,和台股那些十年漲 500% 的基金,是經過不斷淘汰後的結果,我怎麼知道那是適者生存,還是碰巧的好運(註2)?即使有經理人操作技術優於大盤,那我又怎麼評估他的技術?」 在諸如此類的困擾下,造成了投資人不斷的根據近期績效調整基金內容,基金經理人本身就會調節持股,投資人本身透過基金更換再調節一次持股,形同操作人從「經理人」變成「投資人本人 + 一群變動經理人」,資金標的從「主動式基金」變成「主動式平方基金」。 至於,結果如何?那就回歸到 20/80 理論去看囉!而,這也是反對主動式投資群族所質疑的地方。 [隨機理論的破解] 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論點是歷史所有事件都是隨機產生,無需特定條件去啟發。其中舉了一個例子,描述有一群無限多隻的猴子,給牠們無限多台打字機,最後一定會有一隻猴子敲出莎士比亞的名著。 面對主動式投資的做法與標的選擇,難道我們完全只能處於隨機模式嗎?當然不!有很多蠻具客觀性的評比公司(ex. MoringStar or Standard & Poor's),它們有一套嚴謹的分析方式去評估基金類的標的。 這樣的講法,是否稍嫌薄弱?沒關係!對我而言,只要抓得到老鼠(打敗定存)的就是好貓。既然我覺得主動式投資是可行的,但卻不是每個投資人都能找到合適的做法,那怎麼證明好的主動式投資不是隨機理論的結果? 簡單!再次使用反證法,我就刻意去挑出一隻猴子,叫牠打出莎士比亞的文章 -- 在無限多隻猴子裡挑出一隻會寫莎翁名著的,那就不叫隨機了吧!那隻"猴子",就是筆者在下…。我會設定一套固定的策略架構,從實務分析主動式投資打敗大盤的可行性,這個策略架構命名為「投資加速法」。 [投資加速法的策略原理] 要請讀者花另一個六十年來看另一個打敗大盤的主動式投資是久了點,要請他們花一個景氣週期(~五年)來看結果也是久了點,所以,這裡我們運用「時間壓縮」與「資金槓桿放大」二個動作來加快投資速度並模擬長期投資的結果,其原理如下: 一、時間壓縮: 大波段的出現需要長期間的等候,但小波段的出現次數則相對地多,且出現次數比大波段更頻繁。例,台股約五千點的大波段這廿年來也不過 10 次左右,但近一年內指數指盪超過五百點的次數就能達到 10 次。我們藉由「一年內小波段的次數」模擬「累積廿年才會出現的大波段次數」,從這麼短的時間裡去類推長期資金累積狀況。 二、資金槓桿放大: 因小波段每次進出場的盈虧金額不若大波段,因此我們放大資金槓桿來讓讀者感受資產變動量。例,寶來 50 ETF股價設 50 元,振幅 1% 的損益是 500 元,但如果買的是台股期貨,台股萬點時,振幅 1% 的損益卻是 2 萬元 -- 相當於寶來 50 ETF 要有 40% 的振幅才能達成。所以,透過不同的投資管道,我們可以使小波段產生的盈虧值與大波段相仿,因為這是實務分析,不是紙上談兵。 從這二個動作我們要證明的是,如果能成功在小波段的轉折中獲利生存,那對大波段的掌握則更容易,據此就可以引申出主動性長期投資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特別一提的,當讀者看到用期貨這種高槓桿工具來做實務分析時,第一個想法多是認為風險高、很危險。順便也與讀者破解這種迷思:「錯!風險來自於投資人本身對標的特性掌握不夠與投資策略失當,這跟投資標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就跟藥是用來治病,但是不按醫囑甚至濫用反而傷身一樣。是吧! 在進入「投資加速法」之前,這個專欄才會再三引用「凱利方程式(註3)」來為我們的投資設置風險防火牆,讀者往前回顧,所有策略都用它來當發展依據。知己知彼,不一定百戰百勝(定諸天),但必定百戰不殆(擇於人),風險控管永遠放在資產配置之前。 [投資加速法評估內容] 上面是新系列的架構與論述基礎,在此為概論做一結語。接下來的文章,我們在分析過程將做三類觀察: 一、進場依據(順勢操作 v.s. 逆勢乖離) 二、鎖利(波動分析一) 三、停損(波動分析二) 這些觀察將於未來幾篇文章中陸續與讀者報告,並於此系列最後一篇對前半年投資結果做總結與後半年展望。歡迎有心進階研究者一同參與討論,個人論述若有謬誤,也請不吝指正。 註1: 一個長期向上的市場會經歷大大小小不斷的"進二退一"走法,所以,二點間的直線,其長度絕對短於其間的折線總和。對市場折線的掌握度愈高,打敗大盤的機會愈大。 註2: 也許該基金經理人只是掛名,真正決定股票進出的是他養的那隻猴子(射飛鏢),或是他在用的電風扇(一堆紙上寫股名,吹不遠的就是命比較重的好股)……你又不在他辦公室,天曉得?^^ 註3: ***************************************************** [ 投資加速法 ] 這一系列的筆記是因應 udn 聯合理財網個人專欄 ( http://mag.udn.com/mag/m_forum/item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3251 ) 而設立的目錄。 *****************************************************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