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貧窮的富足
2014/10/21 18:12:03瀏覽709|回應0|推薦0

因為擁有的很多,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分享與付出,
在給予的同時,卻因此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禮物。 

    在今年暑假,康橋有五位小朋友參加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的海外學習服務,前往印度新德里貧民窟教育中心服務,提供11天兒童英語夏令營,讓貧民窟的孩子可以有機會上課學習、認識英文。
    在這整個活動中,他們用心去體驗、去分享、去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可卻在他們心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也改變了他們。

 

張以真笑

        常常我會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我們生下來的每一天,我們面對困難、為未來努力,每一步都是為了下一步,這樣一點點地在人生中推進,但終究人都會老去,然後邁向死亡。那我們在這其中的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來一趟這個世界?
       
       
我會決定來印度做志工的原因有很多,為了我知道這其中會有的意義,為了學習更多,為了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價值觀,為了我想要用我小小的生命,帶來一點點的改變。我認為,上帝給了我很多很多,超過我應得的, 而我們應該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因為上帝愛我們每一個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應該帶著這樣的愛,分享下去。這種分享不一定要很大很大,只要有心,總會帶來一點點的改變。於是我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到了印度,展開了一場非常有意義的旅程。

       
我還記得我們營隊的第一天,我就被那些小孩子深深地感動了。第一天上課,很多小孩子都認真的準備了筆和筆記本,認真的做筆記。從他們臉上我看見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得到知識的滿足,而這些情緒是我從來沒有在台灣的課堂上看過的。當玩遊戲時,我看見那些小孩子燦爛快樂的笑容,即使是一個很簡單的遊戲,對他們來說卻像是永遠玩不膩。每當要跳營隊歌的時候,那些小孩就好像得到了最珍貴的禮物一樣,開心得活蹦亂跳,即使根本不清楚歌詞怎麼念,或是正確的舞步,但他們年輕的靈魂和音樂緊緊牽綁著,那對他們來說,是富足。那讓我不禁開始思考,真正的富足到底是什麼?在我們從小長大的這個環境裡,我們被金錢、利益、名聲和社會輿論給牢牢的捆綁。在我們眼前,我們常常設定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去追求,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只把目光放在他沒有的東西上,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有的比較多,但在我們的生活裡卻缺乏了他們熱情的感染力和真誠的笑容。看著他們,我想,真正的富足應該就是滿足吧﷽﷽﷽﷽﷽﷽﷽﷽s assigned ﷽﷽﷽﷽﷽p, it will show you whether or not that distance is availible that was assigned

       
這趟旅程的目的是為了把我們擁有的帶給別人,但是如果問我到底誰得到的比較多,我的答案是很果斷的,是我們。我曾經以為,我們去是服務他們,但是我現在才發現,他們才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們的付出和收獲比起來,就好像一顆在黑暗中閃爍的星星比上高掛的月亮 。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珍貴的一點就是-「真誠」。有一次上課到一半,我可能因為中暑或是太累身體不舒服到一旁休息。我原本只是想休息一下,結果沒想到有一個女孩她就很認真的跪到我旁邊把手按在我頭上為我禱告。我還深深的記得她認真的表情,大聲有力的聲音唸著一句句我聽不懂但觸動我內心深處的禱告文,還有禱告完,堅定地跟我說要留在我旁邊陪我的眼神。我跟她只不過是認識幾天的朋友,甚至沒有很多很多的交集,但她的一舉一動都是再真實不過。一個印度的女孩,卻給了我一份在我生命裡少有的,無條件的愛,讓我不禁開始反思以往自私的生活,只為自己和少數自己認定十分重要的家人朋友著想,過著匆匆忙忙的生活,忽略了身邊的人一點一滴的需要,相反的他們總是願意把自己最好的留給我們。

       
營隊的最後一天,有幾個小孩帶了很可愛的小禮物給我。我當下是又驚又喜又感動。很多小孩都只有一兩套衣服可以換著穿,甚至破了也不能買新的,對他們來說買一顆巧克力,一條手鍊,一對耳環的錢對他們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他們大可以留著那些錢讓自己開心,但他們卻把他們最愛的分享給我們。我們能給他們的不多,因為在心靈上他們早已比我們滿足,只能讓他們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群人,很愛他們。

       
我想謝謝在印度的每一位小孩和所有全心全意接待我們的你們。或許你們並沒有發現,但我從你們身上學到很多很多。你們讓我看見了一顆顆天父所喜愛、最純淨的心,讓我可以用一個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我的生活,用一個新的態度面對這整個世界。讓我看見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分每秒,都有這樣最貧窮的富足在發生,讓我明白一個人不必擁有很多也可以散播愛。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bsnew4&aid=1835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