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5 13:40:32瀏覽934|回應0|推薦0 | |
「以前,傳統的歷史教學,就是『背多分』,你拿著課本死背、考試,然後就結束了。但是,學生對於這塊土地的歷史卻是很無感的。如果歷史可以融合學生的生活、或是他的生命經驗,那就會是一件很不一樣的事情。」歷史老師陳逸芸說。 運用科技,讓學生親身見證歷史現場 「我們挑選了在台灣與清朝歷史上最關鍵的大稻埕,它對台灣來說,是清朝、日治、民國都非常重要的地點。」這是一堂結合科技與歷史題材的校外教學課,讓孩子們親身見證歷史現場。熱愛歷史的陳逸芸老師與課研、童軍團隊,從2013年12月開始醞釀這個教案,為了這個教案,還必須事先勘點、踏查、搭配課程設計內容,耗時近四個月。直到3月29日,才讓孩子們手執ipad實地校外教學。這一刻,孩子們像是拿著一支打開時光機的鑰匙,從大稻埕開始,進入台灣的歷史隧道,認識這塊自己生長的土地。 「這個課程設計,就是要讓學生利用3C行動載具與雲端平臺,完成課程學習與闖關的挑戰。」課研組組長王文德說,在課前,歷史老師先請學生利用ipad蒐集與彙整大稻埕的資料,而課研組也準備了要用於來完任務的軟體keynote、QuickOffice、Pages等APP,還有FaceBook非公開社團頁面,在上面po出學習手冊,讓學生課前閱讀以及闖關當天使用。到了進行的當天,學生就可以自行利用這些工具,以及GPS導航系統,依照指示,到指定地點,完成任務,在過程中學習知識、探索未知。上傳答案,還要po出一張「到此一遊,有圖為証」的照片,才能得分。 授課方式的革新,奠定學習成功的基石 這看起來很「潮」,難怪讓孩子們超有參與感。但重要的是,這個創意十足,寓教於樂的教案,裡頭包含著多元且豐富的教學元素。 這個設計給八年級使用的課程,要孩子們走出課本,從真實的生活中見證台灣的歷史現場。「一般的歷史課戶外教學,都是單純踏查,或者導覽。但這些都是單向的學習,學生走馬看花,逛完了經常也沒有感覺,一堂課就這樣結束了。」歷史老師陳逸芸說。 為了闖關成功,孩子們得去找到蔣渭水「大安醫院」的遺址與辜顯榮的鹽館,這是歷史的學習;去慈聖宮學習求籤問學業,看懂文言籤詩,這是國語文的學習;要去找當地的老外遊客拍照,這是雙語環境應用的學習;或是鼓起勇氣,上門向店家詢問辨認藥材的知識,這是自然科的學習。
運用科技、完美呈現,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