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一) ◎史英
2011/01/25 22:06:29瀏覽195|回應0|推薦2


大凡新的觀點,幾乎都是以反駁舊體系的姿勢出現的;新觀點的論述之中,總是隨處可見對舊體系的攻擊。不過,凡是「真誠」的攻擊者,心中都沒有輕視,反而是充滿了感念的:要不是舊體系提供了足夠的缺失,新觀點又從何而生呢?──自序



把「存在」、「生活」、「對話」,乃至「行走坐臥」並列來看,有一個共同的「發動者」,就是「人」,普遍的、一般的、活生生的,我們每天都看得到而且感覺親切或痛恨的人;與其強調人的某一層面,甚至抽象到「人的存在」這個層次,還不如直接把「人」標舉出來,把人的活動揭示開來。……。



張愛玲說白流蘇從小的世界「就嫌過於擁擠,推著、擠著、踩著、抱著、馱著、老的小的,全是人」,但是一旦清靜了,又「可惜除了人之外,沒有旁的興趣」;所以「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的內情,與一個人內心的曲折,也都『哀矜而勿喜』吧!」(出自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書序)也許這才是徹徹底底的「人本主義」。



…但也不是說人比動物更重要,或生態環境不重要,如某些人誤會的那樣;而是說,人所創造的理論、思想、學說、制度與體系,以及文明與文化的所有遺產,都不應該凌駕於人之上。借康德的話(《純粹理性批判》,康德著),就是: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



也就是說人,人的生活,人在生活中的感受,人對自己諸般感受的理解與反省,以及因而產生得對於客觀是借得探索與詮釋。總而言之,就是「人」的本身,才是各種行動、準則、思考和關懷的「終極目的」…──楔子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trina0812&aid=482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