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5 12:32:48瀏覽3020|回應5|推薦9 | |
《野武士周報Beta---No61》M的另一端 前言:記者、主筆、名嘴本來就該自知是屁、自居是屁,他們不斷發言,只是在盡角色義務與倫理罷了,從不該有「名流之幻覺」,能知自己是個屁,就不會誤以為自己也是神‧‧‧ ===== 記者、主筆、名嘴,本質上就是一種「特權」,在第四權的基礎下,讓記者、主筆、名嘴有「特權」到一般閱聽眾到不了的新聞現場;讓記者、主筆、名嘴有「特權」和一般閱聽眾沒機會對談的新聞人物對話。
這種「特權」也是脆弱的,正因為記者、主筆、名嘴的工作往往是「往來無白丁」,不經意之間,記者、主筆、名嘴,就會產生自己也是「 Somebody 」的幻覺。幻覺中,往往會忘掉了,是「記者、主筆、名嘴」的身分賦予了「特權」,沒了這個身分, Somebody 就會回到 Nobody 「屁」的本質。
能有這樣體悟的,和前台灣固網與台灣大哥大老闆孫道存有關。
那是在2000年年中,當時,我在台灣第一家﹝也是夭折最快的﹞網路原生報《明日報》,因為增資受挫,《明日報》需自求生路,我在《明日報》有了兩個身分:在編輯檯上,我是「黨政新聞組」組長;在經營上,我是「策略發展部」負責人,負責對外爭取資源,尋找策略夥伴。
當我是「黨政組長」時,進到台灣固網想要訪問孫道存,是公關部門派人到大廳接待,像貴賓般引領到貴賓室,至少有一位副總經理先相陪,然後,看到孫道存這樣的大老闆,堆滿笑的臉,熱情握手相迎‧‧‧
可是,當我以「策略發展部」身分,想要找「台灣固網」尋求頻寬折扣,或是資援相助時,我是待在大廳中,由警衛打電話給相關的「企畫專員」或「副理」,然後要我「先等一等」,往往枯坐了快半小時,然後,才看到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姐過來,很精練地說:「時間有限,講重點!」,這時我就得像抱著筆電進吳淑珍官邸的徐旭東一樣,費盡心力向這位「企畫專員」解說營運規畫,還不時要偷瞄她是否有興趣聽‧‧‧
記者、主筆、名嘴身分的名片,大老闆積極相迎;營運身分的名片,小企專消極應付!
兩種名片,就有兩種待遇!
而且,不是只有台灣固網是如此,富邦、中華電信、資策會、工研院‧‧‧都是同樣的故事與場景。
從那一天起,我就逐漸體會到:記者、主筆、名嘴,之所以享有「特權」,看似是 Somebody ,其實,對方認識的是名片上的那一家媒體,拿掉了那一家媒體,在對方眼中,就是 Nobody!
除非,這個記者、主筆、名嘴有足夠的歷練,不需要名片,也能行走天下,例如,南方朔,我認識他十幾年了,常陪他跑來跑去,從來就沒看過他需要拿名片出來。「南方朔」三個字,已經凌駕了任何「媒體」背書。
這樣的真正大記者、主筆、名嘴,卻是鳳毛麟角,要花費多少的累積和努力?可以自期與自許,卻不能自我幻想自己拿著一張名片,就以為可以飄飄然了。
那天起,我就不斷警告自己﹝坦白說,知易行難,這是種修練,常常會犯錯﹞,沒有足夠的累積和努力,記者、主筆、名嘴,就只是一種職業的身分,哪裡還可以自我麻醉,真以為自己「往來無白丁」,反而忘了自己就是「白丁」之本質!
問題卻是,太多人不知自己是「屁」,更多受人民託付,該負起最大責任的人,太在意「屁」,更把「屁」當成無能與卸責的藉口,或者,故意把「屁」變成萬惡之敵人,以抒解無能或無恥之壓力‧‧‧
別怨「屁」氣充天,那些該負起責任又不敢負起責任的人,最酸臭!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