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9 07:11:23瀏覽3800|回應6|推薦16 | |
《野武士周報Beta---No60》新聞照妖鏡 前言:相較起來,蔡英文與民進黨更像是「中共代理人」,他們很多高官,領著「中華民國」的「十八趴」,卻和共產黨同時否定「中華民國」‧‧‧ ====== 數十年以來,誰最想消滅「中華民國」、根本否定「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舉世皆知,就是創黨即將屆滿九十周年的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的語彙中,「中華民國」早在一九四九年就被掃入歷史山洞了。
共產黨這樣想,有他們自己的邏輯,問題是在台灣,這個「中華民國」依然存在的地方,怎麼去思維自己的定位呢?
在台灣,如果否定了「中華民國」,如果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豈不是已經和對岸的共產黨「隔海唱和」了嗎?
相較起來,蔡英文與民進黨更像是「中共代理人」,他們很多高官,領著「中華民國」的「十八趴」,卻和共產黨同時否定「中華民國」;國民黨雖然孬,一直不敢承認「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起碼還穩住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基本定位。
既然「中華民國在台灣」,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國共內戰依舊延續了六十一年,在此架構下,官方公文書稱對岸是「大陸」或「中國大陸」得其所哉,哪有什麼需要蔡英文與民進黨大加撻伐之處。
除非,這就是民進黨的「到執政新路」,決定與共產黨「隔海唱和」,以「共同否定中華民國」當成民進黨與共產黨的「新共識」?
夠了!不必再在尚無解的定位問題東拉西扯,這問題紛擾一甲子了,留待後世去解決吧!
當下,既然「定位」這種糾葛不清的話題,各方不如都暫時「存而不論」,「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為兩岸的互動往來,以「創造性的模糊」空間,繼續向前吧!
創造性的模糊,曾是十八年前「辜汪會談」時的核心精神。坦白說:不論九二共識、九二默契、九二認知、九二理解、九二諒解都可以。兩岸互動中,在一九九二年時,曾經創造過一個極好的模式,就是「一個中國」各說各話,各取所需,模糊以待。當時,台灣喊出了「創造性模糊」,當時參與兩岸互動的人士都宣稱:理性的人都知道,恐怕這是唯一解套的方法。
一九九二香港會談,雙方在會中總共討論了十三個版本的案子(台灣提八案、大陸提五案),台灣的第八案是最後雙方唯一可以接受的案子,中國也同意帶回去研究,第八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就是目前各說各話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統會」因此舉行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了「八一決議」,指出「所謂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則是提議根本不去定義「一個中國」,理由是:「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必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也就是說一個中國是什麼?不必說,可以是中華民國、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是種明白政治現實,突破零和僵局,採取的模糊對待,是高度負責任又務實之政治妥協智慧。
可惜的是,這種智慧隨著台灣邁入民主化進程後,從一九九四年起的省市長大選,不論是「新國民黨連線」﹝後來的新黨﹞;還是激進台獨派,兩方極端主義者拉扯中,台灣陷入了非要在統獨表態的局面中。一九九六又是總統大選,「李登輝的急獨時間表」被拋出,統獨爭論,讓「創造性模糊」不再有空間。在「反李」是部分人士政治鬥爭的號召下,統派意識在泛藍內形成了一個堡壘。
更糟糕的是,面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基本渴望,專政的中國共產黨無事找事,非要牽扯進一腳,又是打飛彈,又是文攻武嚇,每每出來刺激到台灣人民的民主基本尊嚴,在中國糊塗的干預中,台灣自主意識也成了另一個台灣新顯學,泛綠政客更攫取其象徵性,剽竊成政治動員的武器。
十八年以來,就如此在無解的統獨對立中,虛耗了。為了幾個「語言」的語意學,台海兩岸一直就如此沒必要的緊張,雙方持續付出代價。
解決了任何問題嗎?並沒有!
這就是核心關鍵,既然「定位」一時無法解決,代價又是如此的龐大。放下吧!存而不論,先從簡單的著手。
事實上,也不能全然講這十八年間是毫無進展,回想一下一九九九年李登輝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還有二○○五年「連胡共識」,這兩個方向,都獲得了台灣與世界各國的高度肯定,在台灣,民調支持度都高過於七成以上。
這兩年多,兩岸進入了空前的和緩,不就是在李登輝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還有二○○五年「連胡共識」,這兩條紅線中得到成果,在這兩條紅線中,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官方當然只能稱對岸是「大陸」,哪有什麼非要喧囂的必要!
蔡英文與民進黨如果真要提出讓人安心的新兩岸論述,何不回歸現實,就把「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連胡共識」當成左右的兩條紅線,台海雙方在這中間,先處理務實、事務性質的往來,更全心全意著墨於「分配的正義」,以矯正這兩年馬政府之不足;讓彼此互動與瞭解五十年後,兩岸的未來與「中華民國的存在定位」,就交給子孫們去決定吧!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