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後的不遺憾使命(下)
2010/12/27 15:17:37瀏覽298|回應0|推薦3

佛教的立論基礎在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三世是指前世、今生、來世。前世之前還有數不完的前世,來世也還有連綿不盡的來生,將於六道中輪迴不已。凡夫不得解脫,就必須依他自身所作的行為,感得六道的因果報應。因此流轉中的生命都曾經是我們的親人,佛陀教導我們不只協助這一世的父母解脫輪迴,更要發大願,發長遠心,幫助多生多世的父母解脫痛苦。

佛教徒每次參加法會,幾乎都不忘為往生的父母寫超渡牌位,這是體認父母的深恩,而生起知恩報恩的孝思從源頭來說,佛教孝道的觀念來自「報恩」,而報恩卻是從「因果」引申來的。

從小,我們從儒家學習遵行孝道,那是人類天性的流露,至誠感性。但佛教的孝道則是從相信因果,落實知恩報恩的觀念而來,情理兼具。

佛弟子於父母健在時以佛法供養,協助他們依靠三寶,使老人家的心靈不只有歸依處,還來得及協助他們為自己修善因信佛、念佛。長輩種善因得善果實來生轉善道,或蒙佛接引生到佛國世界。晚輩因此實現了知恩報恩的理念,此善不只行孝,也為自己累積了佛國資糧。

另外,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孫輩們耳濡目染亦模仿行之,上行下孝,一家子慈孝和樂,自己這個中間人不就是受益人嗎?

猶記得小時候常聽見母親說:若能活到孩子嫁娶,各有良緣歸宿,那我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我的遺憾是母親太早走,走在我尚未信佛之前。母親以病痛換取我歸依佛門,我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植物人的她,沒有信佛念佛的機會,豈是「遺憾」兩字可訴泣?

(梵於2010/12/27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473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