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3 05:59:53瀏覽694|回應9|推薦69 | |
晚間回顧先前留存的一篇周海嬰的訃文,讀到他的公子周令飛說,現在大陸的中小學生怕三樣東西,一是文言文,二是寫作文,三是周樹人。前兩樣,大概也不討台灣中小學生喜歡。不過這不能全怪學生。單拿文言文來說,雖說對學生有好處,但教而不得其法,先就壞了學生學習的興致。 我遇過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位母親想聘我教她讀國中的兒子背莎士比亞情詩,還特別囑咐不須講解,讓孩子死背就是了。可憐這孩子不只得應對莎翁,還跟著另一位中文系出身的家教老師頂禮孔夫子。一樣無須講解,一樣死背,孔曰成仁,之乎者也,嗚呼哀哉。 那時我還在讀研究所,為稻粱謀,勉力教了一陣子。我不曉得那位中文系的同行狀況何如。至於我,我只看到孩子差點因莎翁聱牙的語句咬了舌。就算我再怎麼溫言鼓勵,孩子依然哭哭啼啼,到最後是師生相怨、舉家不寧。 我中學的時候,學業於我如浮雲,一個人自在多了。倒是有次,和一名朋友沒來由討論起到底魯迅的本名是不是周作人。我和那名朋友交情不惡,有時放學後會留在教室下象棋。就棋力來說,我和他介於伯仲而稍遜;以棋品來看,他和我難兄難弟而略高。棋盤上兵卒廝殺,起手固然無回,但真到了卒臨帥帳的地步,我這紅棋棋手也只好將滿盤棋攪了個玄黃顛倒,圖謀重整河山的機會。至此,朋友見楚河漢界一片瘡痍,也只是不可置信地笑罵我賴皮。他脾氣好。 前頭說討論,浮誇了點。認真說,是瞎猜。兩個小毛頭能有多少學問?於是朋友和我努力地猜。二分之一的機率,是,不是,都猜魯迅是周作人之後,還不忘說服自己猜對了。對,魯迅當然是周作人,這兩個名字搭配得多好,魯迅不是周作人還能是誰。解開魯迅真名之謎,有賴歷史老師在課堂上指點迷津。喔,魯迅原來叫樹人,周作人是他的弟弟。 等到我也當上老師,慢慢讀了些魯迅的文字,我才清楚魯迅還有個弟弟叫周建人。〈風箏〉裡寫了一段魯迅和這個弟弟兒時的衝突,以及魯迅成年後因此感受到的內咎與悲愁。事情大略是,魯迅厭惡放風箏,「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作的玩藝」。某天,魯迅發現弟弟在雜物間偷偷糊製蝴蝶風箏,「在破壞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當時魯迅的心情,根據自述,是感到「完全的勝利」,是驕傲。很久以後,魯迅從書裡明白了遊戲和玩具對兒童的重要,昔時的勝利感與驕傲,都成了需要弟弟寬宥的自咎。 〈風箏〉的結尾是,魯迅向弟弟提起當年的事,請求諒解,弟弟對那件事卻老早不復記憶了。「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少了這份最是渴求的寬恕,魯迅心中的愁苦可以想見。然而,身為讀者,我讀完文章想到的是紹興人魯迅多半沒聽過的一句閩南話:「打虎捉賊親兄弟。」我相信周建人要是記得童年源自兄長的創痛,他終究會原諒至親的手足。我也相信,未能獲得寬解的周樹人,為了手足而背負自責終究是值得的。因為,雖得友伴,終鮮兄弟,或許會是更龐大的哀愁。 民國一百年七月二十三日於府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