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27 01:38:11瀏覽2627|回應3|推薦23 | |
亞洲金融風暴過後,企業與金融界的債務重整,令區域內金融機構的資產結構發生變化,也促使受困於企業鉅額壞帳的金融機構調整營運方向,開始重視個人消費金融業務,其中尤以韓國最具代表性。受到此一趨勢的帶動,台灣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入拓展消費金融市場之列,並在各家銀行全力搶進下,到今年8月底時,現金卡、信用卡循環信用及其他無擔保個人授信的消費性貸款餘額已近1.4兆元,而且有三分之一是在不到兩年裡創造出來的,可見成長之速。 不幸的,國內消費金融也步上韓國後塵,敲響了信用惡化的警鐘。根據報導,8月時銀行轉銷的信用卡及現金卡呆帳近85億元,是歷年最高;而在銀行加強催收及緊縮信用貸款下,此一情勢可能持續惡化,業界估計一個月來已有5萬人因還不出卡債而信用破產。國內的現金卡及信用卡循環信用業務,近年在缺乏經營創意及風險意識下急速擴張,卡債風暴早為各界所預警,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政府主管機關不能再掉以輕心了。 個人信用貸款的發展,反映的是民眾消費、儲蓄觀念的改變;在溫和成長的正常情況下,刷卡代表的負債消費,具有促進民間消費、減少對外部需求依賴等種種帶動經濟成長的正面意義,因而在某些國家還受到政策鼓勵,像韓國政府就曾以減稅鼓勵公眾使用信用卡,但也因此引發了卡債風暴。此外,現金卡等業務的推廣,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地下錢莊等非正規借款途徑的功能,有助於減少觸發社會犯罪的事端;對金融業而言,這些個人無擔保授信的貸款利率因均屬18%、20%的高收益,又可收取手續費,更成為挹注銀行獲利的重要來源。 可是,也正因為個人授信的額度有限、債權分散又從高收取利息,使得金融機構幾乎完全忽視個人信用惡化的衝擊;加上各家一窩蜂搶入市場的激烈競局,更讓許多銀行以降低核卡門檻招徠客戶,於是免保人、快速核卡、高額贈品、即時動撥、全額代償等一一出籠,雖然暫時解決不少民眾的燃眉之急,卻也因不當行銷導致民眾信用過度擴張,以致出現以債養債、一人多卡等現象。 尤其,依逆選擇經驗,需要使用現金卡這類借貸管道者,原本就屬於信用違約的高風險族群,並且多集中在社會底層,這類授信成為壞帳的可能性高;加上金融機構的放貸一向都有雨天收傘的特性,一身揹負多張卡債的民眾一旦無法再以卡養卡,情勢就會急遽惡化,不僅使呆帳加速累積,也極易滋生社會問題,例如今年發生的蠻牛下毒事件,正是沉重卡債所逼出的犯行;此外,因卡債問題而求助的民眾也愈來愈多,金管會與青輔會合設的現金卡輔導專線,每天都塞滿小市民的求救電話,國際生命線每個月更接獲600通這類求助電話,在在凸顯卡債問題的嚴重性。 事實上,個人信用貸款占總體放貸的比重並不高,但卡債風險卻會經由其他層面影響金融市場及總體經濟的穩定。例如,由於放款的金融機構與借款者對這類信用貸款缺乏系統性分析,使放款者難以為風險定價,進而可能出現風險承擔不足或高估的問題,影響市場穩定。再者,雖然卡債只是整體授信的一部分,但對金融系統帶來的衝擊高於市場所占比重,這是因為卡債通常集中於部分特定放款機構,只要一家不穩,就可能掀起連鎖效應,形成系統性風險。同時,個人信用惡化會衝擊民間消費意願,拖累經濟成長,又再回頭來削弱個人信用重建能力,形成惡性循環。因而卡債風暴對經濟的侵蝕會比預期大,時間也會比較長。 因此,政府不能再放任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商品的不當且過度行銷,除應加強社會教育外,並應從嚴執行目前已有的分級管理措施,藉以強化金融機構對個人授信的風險意識。近來金融機構加強轉銷信用卡、現金卡的呆帳,目的即在降低這類放款的壞帳比率,期能符合監理要求,顯示分級管理已初見成效,今後應加強執行。此外,對於目前已出現的卡債風暴,政府亦不能坐視,應評估與金融機構協調訂定個人債務重整計畫或平台的可能性,藉以協助民眾舒緩債務壓力,重建個人信用秩序,嚴防卡債風暴演變成破產風暴;此外,急速緊縮的個人消費,將讓步履蹣跚的國內經濟雪上加霜,政府必須提高警覺。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