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03 04:53:02瀏覽3245|回應6|推薦41 | |
三寶漸漸長大了,物欲的需求增加了,自主性也升高了,零用錢怎麼給,才算給得剛好,成了一件煩惱的事兒。 曾經非正式調查幾個爸爸媽媽的意見,發現差異還真大。像孩子都是小四、小五的同事,有些一星期只給50元,有些則給到500元,而且都是在家裡吃早餐;有些同事考慮小孩課後補習的晚餐,則是餐費與零用錢分開算,一個實報實銷,一個定額給付;還有的媽媽呢,一方面給了150元零用錢,一方面又要收回50元,代孩子存錢,並且計著帳,真是有趣。 我家呢,一開始,是依就讀的年級差異化,小三的妹妹一周150元,小五的二寶是200元,國一的大寶是250元,早餐自理,還希望藉此培養他們有點金錢觀。 後來發現,這個法子有很多問題。一來是悠遊卡的儲值功值,讓比較節省的二寶吃虧了,因為三寶學校的福利社可以使用悠遊卡付帳,於是呢,大、小寶三天兩頭就要加值,形成一個大漏洞。再者,三寶的必要支出不同,像二寶、小寶坐校車,沒有交通費支出,大寶則是每天坐捷運,周末大寶、二寶還要去學校參加活動,又是自己花錢坐車,這些支出就占去很多。更糟糕的是,二寶為了存錢,竟然經常不吃早餐,這還是他們在比誰存的錢比較多時,妹妹不小心講出來的。 於是,我開始重新思考零用錢的給法。在一次晚餐家庭會議上,我問他們的意見,必要支出與自由運用的錢,應該怎麼給比較好。大寶、二寶同聲支持應分開算、合併給,小寶反對,因為她沒有其他的支出,一定最少。不過,在二比一的民主程序下,我們開始算起每天的必要支出。 至於可以自主運用的零用錢,這次二寶跟小寶站在同一陣線,反對依年級不同而不同,因為額外需求的多寡與年齡的大小沒有關係。這是有點討論空間的,大寶自是有不同看法,提到自己體育課時常要喝飲料、常須到同學家做專題研究、行動自由度比較高等,強調自己需要比較多的零用錢。不過,這些理由都不甚堅強,被弟弟、妹妹反駁,一向不太計較的大寶也無所謂,就這樣達成三人零用錢一樣多的共識。 給付周期是另一個討論題目,例如每周給,還是每月給。每周給,是有點麻煩,要準備很多零錢,而且他們難以做較大支出的規劃;每月給,對媽媽是方便,也可進一步訓練他們做較長時間的支出規劃,但上千元帶在身上,也有遺失的風險。經過討論,三個孩子倒是有志一同,都喜歡一次領比較多錢的感覺,於是決定改成每月給。 此外,還條列了一些但書。例如一定要吃早餐,否則一經發現,就取消次月零用錢。再來就是文具支出,即開學時先列出所有文具需求,一次購足,日後若因使用不當或遺失,就用自己的零用錢買,因為文具浪費是他們的最大問題,像他們愛買筆,大寶又愛轉筆,筆就很容易斷水,又得再買,使得家裡到處是筆。此外,悠遊卡加值,也是自理,堵住這個花錢沒限制的洞。 這項新零用錢制度剛剛實施,效果好不好,還不知道,畢竟他們都還只是個孩子,這是訓練他們長大的一個過程,我自己也在摸索。 不過,透過這次零用錢的討論過程,我覺得他們又長大了一點點,也對三寶的金錢概念與差異有了更深的體認。像大寶,對金錢就是一副無關緊要的模樣,除了他的物欲不強,他也相信媽媽會在他有需要時滿足他。例如最近他領了300元獎學金,依慣例要給他相對獎金,結果因為他身上還有過年的壓歲錢沒花完,他就說不給也沒關係,真是瀟灑。 相對的,二寶就非常重視金錢,不僅計算清楚,而且非常節省,三寶裡就屬他最會存錢。除了積攢零用錢,二寶因為功課還不錯,每學期都會領到學校發的獎學金,加上媽媽的相對獎金,他都是一筆一筆地存起來;還有,他也最願意幫忙做家事,因為媽媽會給予獎勵。就這樣,他有時還成了家裡的提款機,支應爸爸臨時沒有現金的需求。 至於小寶,目前看來是最會用錢的。小寶對錢也不是看得很重,但她會量入為出,這點比大寶精明多了。小寶的另一特色是不吝嗇,還有點愛請客的海派,不僅會在學校請同學吃零食,對兩個哥哥更是殷勤得很,常常在放學回家肚子餓得嘰哩咕嚕時,一句「我請客」就拉著哥哥去7-11買東西,大方得很。 三個孩子,三個樣兒,有優點,也有缺點,真是有得磨、有得塑呢!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