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業率下降的背後
2006/01/06 23:04:04瀏覽2796|回應3|推薦16

行政院主計處最近公布11月人力資源指標,當月失業率降到3.94%,是四年半來最低。這對近來困於閣揆換人傳聞的行政院長謝長廷,無疑是項提振內閣士氣的佳音,因而不待主計處正式公告,就提前自行宣布,並強調以「已開發國家」水準而言,失業率若連續低於4%,台灣已達到「充分就業」境界。

從統計指標觀察,國內短期失業情勢確實獲得一些改善,但侈言「充分就業」未免過了頭,更何況國內就業市場還存在不少結構性問題未解,這是官員與民眾對就業情勢有不同認知的關鍵,需要政府認真面對。

上月的人力資源統計的確透露數項就業市場好轉的訊息,除了失業率下降,就業人口也首度突破千萬人大關,達到1,002萬4,000人,比一年前增加了15萬個就業機會,增幅也高於同期間15歲以上民間人口及勞動力的增幅;表示一年來新增的勞動力不僅完全被就業市場所吸納,還去化了一些以往過剩的勞動力。此外,失業結構也見改善,亦即因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的強迫性失業銳減,反而是對原有工作不滿意的失業者增加,顯示勞動力的選擇彈性大,這可能也是謝長廷認為台灣已達「充分就業」水準的原因所在,因為沒有「非自願性失業」正是充分就業的定義之一。

然而,先不說台灣的國民所得、社會體制及工業化程度是否足以晉身「已開發國家」之林,即令是「充分就業」,也還有段不小的距離。首先,目前國內仍有約20萬人屬於「非自願性失業」,約占失業者的半數,而且平均失業周數達半年以上(27.1點周),並有逾7萬人是失業一年的長期失業者,這顯非充分就業應有的現象。再者,在經濟理論上的充分就業,指的是經濟活動中一切生產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一種長期均衡狀態的概念,由此觀之,台灣經濟現況離「充分就業」就更遠了。

最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民眾不會認同這項「充分就業」或就業市場回春的說法,因為民眾的實質收入沒有增加,而且還減少了。根據統計,今年前10月受雇員工的平均經常性月薪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到1%,同期間國內物價卻漲逾2%,顯示民眾的所得追不上物價,代表的是實質購買力下降。而且,此一情勢已持續四年,自民國90年迄今,四年來受雇者月均經常性薪資僅增加1,000元,增幅也低於同期間物價漲幅。不只如此,今年受雇者的月平均工時也下降,是民國90年勞基法縮短法定工時以來首度顯著減少。在就業機會增加、受雇者的薪資與工時卻未同步上升下,顯示勞動市場似乎出現了就業品質稀釋的現象。

很顯然的,今年7月起實施的勞退金新制是一重要原因,原本遞延支付、屬不確定財務支出的勞退金,已成為企業主須每月提撥的項目,反映在受雇者的薪資上,就是變相減薪或停止加薪;這當然也與景氣前景看淡、人力需求有限脫不了關係。此外,企業主為規避勞退金,更大量運用派遣人力,如此也可能造成工時的下降,薪資水準自難提升。在供給面,經濟全球化引發的人才移動,原是促進產業升級所必要,但也可能在市場機制下,導致勞動價格的下跌,更凸顯本地人才面對的工作競爭日趨嚴苛。另一尚待評估、卻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的人力素質升級緩慢,減弱了薪資推升的動力。

無論是那個原因稀釋了就業品質,其雖非立即性危機,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需要政府正視。以派遣人力為例,這是專業分工所必須,但目前缺乏管理規範,既影響派遣人力產業的發展,也無助於產業的升級,更可能帶來人力資源低度運用的後遺症。此外,面對全球化大勢,政府不僅要以全球化視野訂立經濟、金融政策,也需有全球化的人力資源政策,以兼顧本國人才的就業保障及產業升級的需要,其亦與近年高等教育普及化但人力素質未相對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此觀之,失業率下降可以高興一下,但別因此樂昏了頭,忘了更重要的事。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chayu&aid=144308

 回應文章

親愛的魚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魚的回應
2006/01/09 00:20
行政院主計處的網站(www.dgbas.gov.tw)首頁,在「政府統計」那一項下進入,就可找到你要的資料。

有關自願與非自願失業的定義,初步了解,主要是根據失業原因來分,如果是因為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這是典型的非自願性失業;如因生育等失業,應屬於自願性失業。具體而科學的定義,等我查詢後再告知。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關心人甚於數字,但仍要請教您數字的疑惑
2006/01/07 12:08
親愛的魚
看到您寫的這篇「失業率下降的背後」,如獲至寶。非指文章本身,你就是寶庫本身。
同樣一個統計數字,無良的人拿來欺瞞社會、吹噓政績;一個決心投入社會運動者,卻必需拿來做為下判斷、提出解決方案的依據。200,000的非自願性失業人口,有70,000人是失業超過一年。70,000人,是我們那個年代一年的大學聯考人數。

我關心人甚於數字,但所受訓練要我接受科學數據,所以要請教您,我對相關數字的疑惑。
憑感覺,我認為這社會失業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不是減輕了。但統計數字出來總有個因由。所以想問:
失業的定義
非自願性失業定義
有非自願性失業,那麼,是否有自願性失業?
我上網稍稍查了一下,有很多統計資料、新聞及研究報告,但似乎找不到這最原始的定義。可否指點一、二,可以上哪兒去找哪一本報告,或查詢的關鍵字。

台灣乞丐聯盟關心“人”的問題。如果統計數字隱藏了人們受苦的真相,那麼,我們要把它找出來,並且加以解決。

台灣乞丐聯盟 方正平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乞丐宣言
2006/01/07 11:43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我夢想我們的年輕人都能愉快地實踐他的夢想。他們不必精通五國語言和代數,但卻能信任他人、和善待人。如果可以,我希望他們可以多點吟遊詩人的氣質,一生之中至少一次,背起行囊擁抱世界,幾個好友湊在一起就能辦個音樂會。
 

我夢想台灣人不再是全世界工作最辛苦的人。每個人都能喜歡自己的工作,無論他是股票分紅的科技新貴,或是街頭賣香雞排的小販。如果年輕人的夢想真的都是開咖啡館,我希望台灣成為世上最多咖啡香的地方。
 

我夢想台灣是一個快樂天堂。失業的人或不想工作的人都有一口飯吃、有地方過夜,直到他重新出發實踐夢想。即使他的夢想沒辦法養活他自己,沒關係,我們願意陪他直到老去!
 

我夢想台灣不是一個以金錢衡量一切的社會。當我們遇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我們會欣賞他的歷程和波折,而不是欣羨他的財產。當我們看到跑車經過,只會驚艷於它優雅的線條,而不是它的千萬身價。
 

我夢想台灣是一個最宜人居的地方,鄰居和善、空氣清甜、食物可口、花木扶疏。即使有地震颱風,我們仍覺得安全。或許台灣培養不出諾貝爾獎得主、知名藝術家和表演者,但卻可以成為他們最嚮往居住的地方。
 

這是我們的乞丐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