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林不見樹-----文明---------制度------一鳴驚人------逍遙遊
2018/07/01 19:31:30瀏覽2425|回應0|推薦0

 

 

 

 

見林不見樹-----文明---------制度------一鳴驚人------逍遙遊

 

 

 

 

見林不見樹

 

 

 

以宏觀的眼光在看事情,拉高視野、見林不見樹,個人相信,不管你是學甚麼專業、做甚麼工作、處在怎麼樣的年紀,最需要自我培養的能力,恐怕都是「掌握全貌」的做事方法。有些人雖然做事很認真、很努力,但因為方向常常抓不對,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兩步距離之遙。 在這情形下,事倍而功半還算好;更慘的,往往是努力半天得到的結果卻南轅北轍,那才是最傷腦筋的。

 

 

古人說見樹不見林,是批評做事時只專注眼前而忽略了整體上的影響。 所以呢,任何人其實都應該培養「見林而不見樹」的能力。 不過呢,不見樹並非要你不管小事,而是要在不管怎麼樣的情境下,都要優先掌握大方向。 然後再來根據情境判斷來決定你到底要立刻處理到怎麼樣程度的小事。

 

 

 

@@@@@@@@@@@@@@@@@@@@@@@@@@@@@@@@@@@@@@@@@@@@@@@@@@@@@@@@@@@@@@@@@@@@@@@@@@@@@@@@@@@@@@@@@@@@@@@@@@@@@@@@@@@@@@@@@@@@@@@@@@@@@@@@@@@@@@@@@@@@@@@@@@@@@@@@@@@@@@@@@@@@@@@@

 

 

 

 

 

 

 

 

再度改革開放:建造東方新佛道教文明

 

 

作者:高錦源

 

 

 

 

 

 

將來這個世界:
 
1.
東方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新佛道教文明統領東方世界,以東亞的經濟地理為範圍:中國(包括台、港、澳)、蒙古、朝鮮半島、日本、越南、老撾、柬埔塞、緬甸、泰國等,以經濟地理的觀念應列入東亞地區,約十七億人口(世界人口的25%),約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發展東方文明。

 

2.西方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以新基督教文明統領西方世界,以北美洲及西、北、中歐洲的經濟地理為範圍:美、加、瑞典、挪、芬、冰、丹、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荷、魯、比、英、愛爾蘭、法、德、義、西、葡、瑞士、奧、捷克、斯洛伐克、匈,約八億人口(世界人口的12%)、約二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發展西方文明。
 
3.
東西方有一個新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以東西方新東政教文明,統嶺橫跨東西方的世界,以東歐洲及北亞洲的經濟地理為範圍:俄、白俄、烏、摩爾維亞、波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南斯拉夫、波斯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約四億人口(世界人口的6%)、約一千九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發展橫跨歐亞兩洲東西方兼具的文明。
 
這裡面最重要的觀念,是二十一世紀,橫跨歐亞兩洲的新俄國,所統領的新東正教文明,在中國所統領的新佛道教文明與美國所統領的新基督教文明的對抗中,起了潤滑的作用,來造福世人。

 

 

 

詳: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44082&page=12

 

 

 

 

 

 

 

 

@@@@@@@@@@@@@@@@@@@@@@@@@@@@@@@@@@@@@@@@@@@@@@@@@@@@@@@@@@@@@@@@@@@@@@@@@@@@@@@@@@@@@@@@@@@@@@@@@@@@@@@@@@@@@@@@@@@@@@@@@@@@@@@@@@@@@@@@@@@@@@@@@@@@@@@@@@@@@@@@@@@@@@@@

 

 

 

 

 

 

 

 

 

少談些GDP,多談些制度建設

 

2018-03-07 03:33

 

鄭永年

 

人們都在思考著GDP對中國內部發展和對外關係的意義。中國的確已經崛起成為大國了。而中國的大國身份又有複雜的意義。一些人認為,中國要在外交領域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同時,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周邊的一些小國家的擔憂也在上升,那就是,隨著中國GDP超越日本,中國是否會趨向“霸道”?很多觀察家在密切關切著中國官方乃至學者的一言一行。

 

 

海內外的諸如此類的反應倒是預期之中的。但是從中國的GDP發展模式,結合歷史的經驗,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似乎更具有意義,那就是:GDP的增大是使中國更強大,還是更脆弱了?GDP通常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誌,沒有一定量的GDP就成為不了大國。按照學界的一般標準GDP總量是大國的一個綜合國力基本標誌。

 

但是,這並不是說,GDP總量越大,國家力量就一定越強。這取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例如GDP的來源,GDP是否來自經濟制度、技術的創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還是簡單的經濟規模擴張和財富的積累。再如GDP的去向,即所生產出來的GDP如何配置和使用。配置和使用得當,就可以有助於制度建設,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但配置和使用不當,反而會阻礙制度建設和可持續的發展。

 

 

GDP增大可能讓中國更脆弱

 

  

從這些視角來看,人們不但不應當對中國成為GDP大國感到驕傲,而是應當對流行很久的GDP主義作深刻的反省。很顯然,快速的GDP增長,不僅沒有支撐中國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設,反而是在快速摧毀社會賴以生存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

 

 

近年來,人們開始大量談論GDP主義,但GDP主義並不新鮮,它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產物,或者說它是近代以來所形成的一種獨有的心態。“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各種精英們的一個共識。儘管衡量“落後”和“先進”有很多指標,包括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但很顯然人們最終把經濟總量(GDP)抬高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形成了人們所說的GDP主義。這背後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因為追求GDP符合各種利益相關者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很清楚,一旦把GDP置於重中之重的地位,那麼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設就不那麼重要了,甚至有意或無意地被忽視。從中國近代史看,各種經濟中心主義發展模式(例如“以鋼為綱”和GDP主義)和制度建設之間總是存在著競爭,但最終都是以前者獲得勝利為結局。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精英開始追求中國的現代化。從洋務運動以來,每一波現代化的重點,無一不是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當然,也不能說精英沒有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在不同時期,也有制度建設的一些努力。但客觀的結局是,較之經濟發展,制度建設顯得困難重重,往往不了了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都取得了相當短暫而高速的經濟發展,例如洋務運動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很清楚,經濟發展並沒有使得中國強大起來。



在毛澤東時代的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裏,GDP主義也曾經盛行過。大躍進、大煉鋼鐵、趕超英美就是典型的GDP主義。不過毛澤東並沒有忽視制度建設,在計劃經濟的制度構架內,以毛澤東為中心的第一代革命領袖,以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和社會體制。可惜的是,這些制度並沒有可持續性。改革開放儘管是要改革之前的體制,但GDP主義則繼承下來了。

 

 

 

 

制度建設不敵GDP主義

 

 

改革開放早期,GDP主義顯現出其必要性來。毛澤東搞的是貧窮社會主義,雖然國家生產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夠提供最基本的社會福利和公平,但是大部分仍然生活在貧困狀態。要改變這個局面,首先就要發展經濟。如果說在其他制度改革方面,社會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那麼發展經濟則是當時中國社會的高度共識。從早期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到“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小康社會”,GDP主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應當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改革者曾經努力進行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設,例如1980年代中期之後的政治改革,和1990年代大規模的基本市場制度建設。

 

 

問題在於,改革開放並沒有改革近代以來的GDP主義,仍然把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而把制度建設放在次要甚至可有可無的位置。在這樣一種改革思維構架內,各方把GDP主義推向了一個極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些年來的GDP主義是近代以來最制度化的政策,因為它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黨政官員的評價指標的核心標準。這在歷史上從來沒發生過。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也為了應付制度壓力,各地方之間、官員之間紛紛競爭GDP,為了增長而增長,為了追求GDP,什麼方法都可使用。

 

 

這不僅導致了GDP中間包含著很多虛假成分,更為重要的是,各級官員為了GDP而不惜犧牲和破壞已有的社會制度。不難發現,從1990年代末期以來,每一波高速GDP增長都是以破壞社會基礎為代價的。醫療衛生、教育、房地產等社會領域,都已經成為中國的暴富領域,成為GDP增長的來源。



有關部門對破壞社會而得來的GDP的有害性也是有認識的。近年來不斷有政策出臺來限制單純的GDP追求,但是GDP的核心地位並沒有絲毫改變。構建現代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應屬當前中國最重要的制度建設議題之一。為此,社會政策的改革也在進行,但沒有一項社會政策改革的力度,是能夠與追求GDP的巨大動力相比擬的。尤其是當制度建設與GDP主義的政策目標激烈衝突情況下,制度建設就常常會被無情撂在一邊,甚至成為GDP主義氾濫的區域,例如停滯不前的公共住房制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進程遲緩的社會制度的建設,遠遠彌補不了GDP主義對現存制度和社會的破壞。制度建設在GDP主義面前敗下陣來,這是中國社會不穩定的主要根源,也是阻礙中國成為真正大國的根源。

 

 

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但制度建設更為重要。這是近代中國史的經驗教訓,但很難說人們已經學到了這個教訓。世界歷史也表明,一個國家是否崛起的標誌是制度建設,而非單純的GDP如果光說GDP,中國在1820年代是世界上GDP最大的國家。但很可惜,20年之後,中國就被英國所打敗。就GDP來說,英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為當時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七國的GDP,還不到世界總體GDP的百分之十。英國的崛起是其內部制度的崛起,內部制度延伸到國際社會,造就了大英帝國。所以說,不是英國的GDP,而是英國的制度打敗了清帝國。

 

 

中日戰爭也有完全一樣的教訓。日本的強大在於明治維新所產生的新型國家制度,而非GDP1895年,清朝敗于日本,李鴻章到日本求和。日本將軍伊藤博文就問李鴻章:“十年前,我和你談論改革的事,為什麼直到現在,你一件事情也沒有做成?”李鴻章回答道:“我國的事務深為傳統所限制。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我力不從心,沒有力量去達到我的目標。我為此深感羞愧”。

 

 

今天的中國不乏改革者,但大凡多數改革者都有李鴻章當時的感覺:改革是必須的,但改革實在太難了。不過必須意識到,如果一味屈從於改革的困難,沒有有效的制度建設,那麼單純的GDP不但成就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反而會使其最終走向自我擊敗。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也要預防歷史悲劇的重演。

 

 

http://blog.dwnews.com/post-1005908.html

 

 

 

@@@@@@@@@@@@@@@@@@@@@@@@@@@@@@@@@@@@@@@@@@@@@@@@@@@@@@@@@@@@@@@@@@@@@@@@@@@@@@@@@@@@@@@@@@@@@@@@@@@@@@@@@@@@@@@@@@@@@@@@@@@@@@@@@@@@@@@@@@@@@@@@@@@@@@@@@@@@@@@@@@

 

 

 

一場貿易戰,驚醒中國人:中美差距至少50年!

 

 

 

作者:卓越創新論壇 2018-05-30 軍事 16 ℃ 0

 

IDzhuoyueluntan

 

中美貿易戰硝煙散去,從中南海裡的決策者,到流水線上的裝配工,可能都松瞭一口氣。復盤這兩個多月的起起伏伏,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意外的發現是:中美實力差距之大,超出想象。最痛心的體會是:唯有改革自強,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挺直腰桿,不怕威脅!

貿易戰之初,在許多媒體不惜一切代價”“奉陪到底的高調下,許多人產生瞭一種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以為中美之間,必有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種虛驕的情緒,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國隻是大國,遠遠不是強國。在貿易戰停打的第二天,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一次發言中說瞭大實話:

反映一個國傢實際發展水平的最準確指標還是人均收入水平。中國人均GDP按照最新匯率計算也就剛剛超過9000美元,還沒有到1萬美元,而發達國傢一般都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是5.8萬,歐洲幾個國傢超過8萬美元瞭。所以,我們從整個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現在仍然是個追趕者,我認為,這個定位非常得重要。

 

追趕者的定位意味著我們還是一個後進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低調發展,而不是動不動就亮劍、厲害瞭我的國。

 

 

 

 

中美差距之大,超出想象。

 

2017年,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7倍!在世界185個國傢和地區中,中國人均GDP排名74,美國則是第8

 

 

 

中國的GDP總量何時超過美國?

 

假如,外部世界環境穩定,沒有大幹擾,內部改革順利,經濟一直保持增長(但要考慮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深入,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壓力將越來越大)。那麼,這個趕超的日子一般認為是在2030年左右。但如果算人均GDP,則大概是在四十年後的2060年。

 

 

 

換一句話說,論人均GDP,中國落後美國40年!

 

但是,這裡推算超過美國的日期的前提是一切順風順水。然而事實上,未來,中國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其中一個重大隱憂就是人口。三天前,著名外媒彭博社爆料稱:中國實行瞭近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將在2018年內徹底終止。

 

這是一個遲到的利好。按照聯合國人口署的推算:再過2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減少9000萬。至本世紀末,中國將最低隻有6億人,而且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是老人!

 

之所以說它是遲到的利好,是因為即使現在徹底終結計劃生育政策,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生瞭!成就中國四十年發展奇跡的人口紅利消失後,誰來為中國工作?

 

更何況,我們還要面臨生態惡化、貧富差距擴大、城鄉二元結構固化,以及很多你懂得但局長不敢說的疑難雜癥。

 

在中美之間做簡單的GDP數字對比,沒有那麼刺眼。我們來看看幾個大國重器的案例,會更直觀地感受到中美的差距。

 

一看高鐵。截至2017年底,中國高鐵運營裡程已高達2.5萬公裡,占世界高鐵總量的六成!為此,中國人常常嘲笑美國辦事能力不行,基礎設施落後,連個像樣的高鐵都修不起來。

 

 

但美國為什麼不修高鐵呢?真實的原因是:美國地廣人少,高速公路發達,私傢車擁有量多,航空業發達,再加上聯邦分權體制、私人產權保護等原因,對美國人來說,修高鐵是一件不劃算的事情,會極大的浪費公共資金。

 

美國沒有必要大規模修高鐵,並不是沒有能力修高鐵。2016年,美國的一傢企業就在試驗時速高達1200公裡的超級高鐵瞭。

 

二看航母。一周前,中國自主制造的001A型航母剛剛完成海試,預計2018年底交付部隊使用。加上此前從烏克蘭購買的航母遼寧艦,中國一共擁有2艘航母。

 

但這2艘航母的戰鬥力如何?在海軍專傢看來,兩艘中國航母的實力還抵不瞭美國的一艘!遼寧艦的戰鬥力隻相當於美國早已退役的小鷹號航母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

 

現在美國的航母有多少?11艘。而 美國的小鷹號航母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研發成功,投入使用瞭!2009年才退役!1960年代到2018年,中間差瞭至少50年!

 

三看戰機。2016年,中國正式裝備空軍殲20殲擊機。其戰鬥力隻相當於美國上世紀九十年代裝備空軍的F22。這個時間相差二十多年。

不論性能,單看數量,美國擁有各類飛機1.3萬架,中國則隻有3000架。如果再論具體型號對比,那會更加刺眼。

 

四看火箭。今年27日,美國宇航公司SpaceX發射瞭一枚運載火箭。這顆獵鷹重型火箭遠超目前世界所有火箭的運載能力,達63.8噸。而此前2個月,中國剛剛首飛成功的“長征5號”的運載能力隻有25噸。

 

這個運載能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隻要美國人樂意,他就隨時都可以實現載人重返月球。上一次,美國人登陸月球,是半個世紀前的1969年。而中國,打算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所需要的超級火箭,目前還在規劃中。

 

更可怕的是,中國研發長征5,可謂是舉國之力。而美國造出獵鷹重型火箭的,卻是一傢私營企業!這傢公司的老板埃隆·馬斯克,還造出瞭風靡全球的電動汽車特斯拉、試驗瞭時速高達達1200公裡的超級高鐵。

 

在面對中國軍力和美國差不多的論調時,張召忠將軍就曾直言不諱的說:中美軍力差距巨大,美國就是原地不動,中國20年也追不上。良藥苦口,真話刺耳!

 

現代戰爭,拼得不是人多力量大。這個道理早在一百多年前,甲午戰爭之前,李鴻章就明白瞭。在某部現在已經不播的電視劇裡,面對白面書生張謇的人心決定勝負論,李鴻章這樣怒懟:

紙上談兵,我來告訴你,我發主力定遠號的航速是14.5節,而日本的吉野號是22.5節他想打你的時候馬上可以追上你,而你想打他的時候,他早就一溜煙跑掉瞭。而射速呢?我方是五分鐘開一炮,而敵方是一分鐘開五炮,季直,請你告訴我,在開戰的一瞬間,這人心何足恃?

 

 

美國最讓人感到可畏的地方,是他強大的創新力。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科研論文發表數量都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的科學在衰落。

 

但事實卻是,雖然中美差距在變小,但在原創性、前沿性的科學創新上,美國仍然可以碾壓中國。

 

6個月,中國科學院發佈瞭《2017研究前沿》報告。這份報告,遴選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143個熱點前沿。研讀這份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在引領未來的前沿研究上,美國領跑87個前沿的發展,中國則是24個,呈現出壓倒性優勢。

 

在十大學科領域中,美國8個排名世界第一,分別是: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中國則隻有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與化學與材料科學2個領域,整體活躍度優於美國,領跑前沿的覆蓋面超出美國。

 

在綜合國力上,中美差距五十年絕對不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如果研讀美國制造業的數據,可以發現在復合材料、微電子、精密儀表儀器、特種金屬,等等這些高端制造業上,中美差距不可以道理計。以至於有業內人士笑談說:我們與美國的距離雖然不是差十萬八千裡瞭,但二萬五千裡是絕對有的。

 

上圖是一張廣為流傳的中美兩國在主要工業領域的科技實力雷達圖,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在傢用電器、建材、鐵路和高鐵技術等少數領域領先美國,但在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遠遠差於美國,特別是前沿行業中的商業航空器、半導體、生物機器、特種化工和系統軟件等核心技術領域,和美國差距在2030年左右。

 

社會學傢謝宇研究美國科學是否衰落的問題時,他發現:近年來,美國科學不僅沒有衰落,而且正在走向興盛。主要表現為:

1.美國的科學傢越來越多,並且增長速度高於普通行業。從1960年到2007年,美國勞動力市場中,科學傢的比例從1.3%提高到3.3%

2.2002年到2008年,美國博士學位的授予數量年均增長高達7.1%,短短6年間增加瞭51%

 

3.美國學生在數學和科學上的表現在提升,獲得科學學位的畢業生都能找到對口的工作,繼續從事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

 

4.美國普通老百姓,對科學的興趣依然維持在很高的程度。

 

在接受采訪時,社會學傢謝宇頗為感慨的說瞭一段話:

美國科學的最大財富和最大優勢不是錢,也不是人,而是美國社會的大環境,也就是文化。中國現在有錢、有人才,但缺乏創新的文化土壤。中國文化強調下級服從上級、晚輩聽從長輩、尊重權威。這樣的文化更傾向於做重復勞動或者是擴大規模性質的工作,你做十,我做一百、一千,這不是創新。

 

其實,中國最缺的是創新的土壤!其實,類似的話,早在十年前的2008年,一生關註中國經濟發展的經濟學傢科斯在走向長眠之前,就曾特別指出瞭這一點:

回顧中國過去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績令人驚嘆不已,往前看,未來光明無量。但是,如今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即缺乏思想市場,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

 

在教育上,美國做到瞭中國孟老夫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理念。每年有超過100萬留學生在美國註冊就讀,其中有三成來自中國。並且,他們中大約有四分之三拿到博士學位以後,都長期留在瞭美國。看看有多少企業傢、人民公仆,選擇移民、裸官就可以明白,用腳投票是最真實的態度。

 

19世紀30年,法國歷史學傢托克維爾在去美國旅行一趟以後,就認為美國將將成為世界各國中最繁榮但也是最穩定的國傢。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人:

有追求繁榮的激情……燃燒著激情欲望、積極進取、勇於冒險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創新者……在美國,我從未遇到一個公民過於貧窮,以至於不對富人的快樂報以希望和嫉妒的一瞥的程度

 

而反觀今天中國的社會?遍地都是佛系青年,油膩中年,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拋開漢奸”“公知”“精美這些意氣之爭。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復盤整個中美貿易戰,最震撼普通中國老百姓認識的至少有三點。

 

第一,因為這次貿易戰,意外看到瞭中美差距之大。

高端制造、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航空航天等等,這些行業都代表著一個國傢實力的最頂尖水平,是一個國傢的真正實力所在。沒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累,單靠山寨是很難實現彎道超車的。

現實告訴我們,要彌補這個差距,需要的時間不是三年五年,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三十年五十年!中國崛起之路,仍然漫長。

 

第二,暫時的休戰,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和平。

中國在崛起,美國也沒有歇著。隨著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一步步實施,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未來兩國在經貿領域交鋒隻會增多,不會減少!這一次貿易戰不打瞭,下一個金融戰、電子戰說不定已經在路上。

 

這並非是鼓吹冷戰思維,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大傢都希望共同把蛋糕做大,但在做大的過程中,蛋糕怎麼分,兩國政治體制、意識形態都有巨大差異,南海、朝鮮、臺灣,處處都會是爆點。

 

第三,假如這次貿易戰不幸開打,都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下策。

但這殺的一千,對中國可能是傷筋動骨,而美國的八百則可能是皮肉之痛。美國人的生死我們可以不管,但中國老百姓的飯碗,則不應忘記。貿易戰開打,大批中國做出口加工生意的企業會破產,工人會失業。

 

客觀而言,美國這次針對中國國有企業、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的要求,確實有許多是近年來中國改革力度不夠的地方。

特朗普的警鐘敲響瞭中國人,開放之路,隻要走出瞭第一步,就絕對不能回頭。

 

閉關鎖國,沒有出路!

正視差距,才能進步!

 

 

https://www.wenxiba.com/mil/103408.html

 

 

 

 

@@@@@@@@@@@@@@@@@@@@@@@@@@@@@@@@@@@@@@@@@@@@@@@@@@@@@@@@@@@@@@@@@@@@@@@@@@@@@@@@@@@@@@@@@@@@@@@@@@@@@@@@@@@@@@@@@@@@@@@@@@@@@@@@@@@

 

 

軍事佔領區?獨立國家?——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法操 FOLLAW19 Jan, 2017

 

近日蔡英文總統前往中美洲訪談,在尼加拉瓜總統就職典禮上,尼加拉瓜總統奧迪嘉(Daniel Ortega)也以「台灣的蔡總統」相稱。但回到去年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年終記者會上,卻說在台灣、中國和美國間有默契,而台灣人民也同意,只要能維持某種程度的自治,就不會朝向宣布獨立。

 

將此兩則新聞報導合在一起看,大家一定會像李組長一樣,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單純!照歐巴馬的說法,台灣只是「自治」,並沒有「獨立」,可是奧迪嘉卻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試問:如果只是自治體,不是國家,會有總統嗎?

 

總統是共和制國家元首的通稱,那麼,我們的蔡英文總統,到底算不算是總統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事情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一樣簡單,這一切就要從1894年的東亞講起。

 

 

 

 

台灣的命運,從甲午戰爭說起

 

1894年,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就是「甲午戰爭」。1894年,歲次甲午,在七月間,為了朝鮮問題,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爆發戰爭(大家當時都好「大」呀!),在黃海的海戰、朝鮮半島上的陸戰,大日本帝國均獲勝,這一戰,改變了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國帝國的命運,進而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895417,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日方稱「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這應該和日清食品這家泡麵大廠無關)。在馬關條約中,第二條中明載:「下列地方之城壘、兵器製造所及國有物永遠讓與日本。二、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群島,即英國格林威治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因此,在馬關條約經兩國批准後,台灣和澎湖群島在主權上,就是屬於大日本帝國的領土。

 

時間跳到1945年,台灣又遇上了命運的關鍵,就是:大日本帝國在1945815日宣布向同盟國投降。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劃下句點,但戰爭狀態尚未真正結束,因為要等交戰國間的條約簽訂後,才能結束戰爭狀態。

 

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美國總統杜魯門指示麥克阿瑟向日本國(這時已經大不起來了)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在該命令中提到「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投降。」

 

因此,在19451025日,在台北舉行了在台灣區域(指包括台灣和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但以下均合稱台灣)的日本國軍隊對於同盟國的受降儀式,隨後台灣即進入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進行軍事佔領的時期。

 

 

 

 

台灣雖在1945年「光復」,卻仍算是日本領土?

 

看到這裡,各位飽讀詩書的看官們一定會提出疑問,就是:

19451025不就是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的大日子呀,從這一天起,台灣人又變成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了,為何要說中華民國是代表同盟國來受降和軍事佔領的?

 

以前的社會和歷史課本一定會對台灣光復大書特書,但大家先來看看之後的發展:在195198日,日本國、英國、法國以及美國等共49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簽訂《對日和平條約》(以下均稱舊金山和約),在《舊金山和約》的第2條中載明:「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大家有看出來嗎?這時是195198日耶!台灣不是早被光復重回祖國(中華民國)懷抱了嗎?日本是來哪招?

 

其實,從《舊金山合約》中的這段文字,就可以清楚知道一點:台灣在195198日時仍然是日本的領土!否則日本憑什麼可以「放棄」台灣呢?在民法的基礎概念中,一定是所有權人才有可能「拋棄」所有權,只要從這裡去想,就可明白。

 

但是,當時已經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整個政府架構都移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均未參與簽署《舊金山和約》,其原因就是:「到底哪一個政府才能代表「中國」實在難以處理,只好先擱下。1952428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從此一時刻起,日本確定失去了對台灣的主權。

 

 

 

《舊金山和約》:日本失去台灣主權

 

而中華民國從19451025日起,代表同盟國對台灣實施軍事佔領,但因中國爆發內戰,在1949624日,蔣介石來到台灣,從這時起,中華民國體制就整個搬到台灣來。

 

《舊金山和約》生效後,日本失去對台灣的主權,並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就能取得對台灣的主權,因為日本是「放棄」對台灣之主權,並非「轉讓」予特定國家。而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個小時,日本和中華民國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又稱《日華和約》或《中日和約》,下稱《中日和約》),在該和約中的第二條,承認《舊金山和約》中關於日本國政府業已放棄對於台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所以,在《中日和約》中只是把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對台灣主權重新描述了一次,日本一樣沒有表示將台灣主權讓與中華民國或其他國家政府。在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日和約案卷第54冊(1952513日)清楚載明:「查金山和約(就是指《舊金山和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澎湖,而未明定其誰屬,此點自非中日和約所能補救。」

 

剛剛提到這些和約的內容和史料,在台灣的歷史和社會課本中常常忽略,反而像《開羅宣言》等文件,往往被提出作為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的依據。但在國際法上,日本之所以失去對台灣的主權,不是因為《開羅宣言》或是其他聲明,而是《舊金山和約》!

 

 

 

 

在國際法上,台灣到底是什麼地位?

 

那台灣目前在國際法上到底是什麼地位?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又是什麼關係?對這些問題,只要有將前面歷史淵源搞清楚,就可以輕易回答。簡之,台灣目前仍然是同盟國的軍事佔領地;中華民國是中國的流亡政府,就像當年二戰時期在英國成立的「自由法國」一樣。

 

回到文首提到的小英總統出國訪問、歐巴馬總統的發言等事,雖然尼加拉瓜奧迪嘉總統稱呼小英是台灣的總統,雖然很不願,但還是必須說「台灣其實還不是一個國家」。試問,有誰能講出台灣建國的確切年份呢?

 

而歐巴馬總統之所以會說「台灣的自治是在美中台的默契下」,就是說明美國基於當年同盟國戰勝日本的主力(理性的人都知道,在二戰中是美國擊敗日本),對於仍為同盟國軍事佔領地的台灣主權,是有權利進行發言的。

 

大家可想一下,為何美國有《台灣關係法》這部內國法?如果美國和台灣間不是特殊關係,美國有何理由制訂一部國內法律來規範對台灣的事務呢?

 

 

 

台灣和中華民國間的關係

 

台灣和中華民國間的關係就很奇特,或許在國際法上實在很難找到類似的例子。

 

中華民國雖然在性質上是中國的流亡政府,但是在台灣實際主政已經超過70年,已逐漸在台灣落地生根了。尤其從1996年起,中華民國總統是由台灣人民普選產生,迄今已經有過四位民選總統,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總統選舉,中華民國和台灣的連結是愈來愈深的。

 

大家應該也有感覺到,在台灣目前所稱的「中華民國」,和當年19491025日到台灣主政的「中華民國」已經大不相同。在許多概念上,中華民國逐漸和台灣劃上等號。

 

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台灣人民直選中華民國總統,或許就是一種住民自決,而一次又一次的總統選舉,可以說就是台灣人民一次又一次表達要成為獨立國家的宣示。或許,台灣的建國,就是在這樣不斷又不斷的宣示後逐漸完成,到時台灣和中華民國應該就是融為一體,台灣不再是被軍事佔領的地方,中華民國也不再是中國的流亡政府。

 

 

 

美蘇對立、中國崛起,再度影響台灣國際位置

 

可是台灣在國際法上的變遷速度,也要從國際地緣政治結構來看。二戰結束後,原先的同盟國陣營產生難以預料的變化,美國和聯的對立、中國政府的更迭,這些都是在1945815日二戰結束時,料想不到的。

 

因為國際政治的變化,日本可說藉此成為歷史上最幸運的戰敗國,原先在太平洋激烈對戰的美國和日本,竟然轉變成比鐵還鐵的盟邦,美國以日本為前線,在遠東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陣營。

 

台灣在當時這樣的國際地緣政治結構下,當然也被賦予對抗共產集團的角色,因此,這也是美國當初會默許中華民國在台灣打著中國政府旗號的原因,畢竟,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蘇聯的鐵血兄弟呀。

 

但這樣的政治結構,隨著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翻臉開始產生變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正當性逐漸增強,接著,蘇聯居然在1991年解體,而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崛起,似乎當年確保台灣作為對抗蘇聯共產國家集團要角的必要性,已經逐漸消失了。

 

於是,台灣的定位,開始搖擺不定。在國際政治上,找不到清楚的自我定位。但中國強勢主張南海主權,又逐漸開始表達要和美國對抗的態度,加上美國和中國經濟貿易摩擦愈來愈激烈,美國在遠東似乎又有對手出現了,所以,美國在遠東愈來愈需要堅定的盟邦。

 

日本雖然在平成年代步上經濟成長衰退的路線,但大家如果仔細觀察,其實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正逐漸走上自主的地位。美國需要拉攏日本此一盟邦,日本也藉此一步一步向美國討回政治和軍事的自主。

 

近年,在日本,修改憲法的聲音愈來愈大,日本很有可能在近幾年就完成重建軍隊,成為正常的主權國家。而美國接受強軍事和政治的日本,也是希望日本能繼續成為美國在遠東堅定的盟邦,當然,美國和日本此時眼中,在遠東的對手,早已不是蘇聯,而是中國。

 

美國和日本的戰略目標,就是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讓美國從二戰後取得的太平洋實質控制權,能繼續延續下去,而綜觀第一島鍊,台灣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如果台灣落入中國勢力,中國海空軍就可以自由進出太平洋,也可以箝制日本,壓迫美國的防線往夏威夷退縮。這些都不是美國和日本所樂見,因此,美國和日本在利益的考量上,自然就會期待能避免台灣向中國傾斜,甚至拉攏台灣成為實質的盟邦。(延伸:遼寧艦南海演訓:中國海軍是否將步上前蘇聯的後塵?

 

台灣和中華民國正逐漸融合,走向一個新生的國家。此一過程,原本可能要很久的時間,可是美國和日本在遠東選擇和中國對抗,進而希望拉攏台灣關係,避免台灣向中國傾斜,因此,美國和日本在國際政治和軍事上,一定會逐漸顯現出期待台灣能成為此一戰略的盟邦的態度和作法,勢必也將加速台灣和中華民國的融合,最終加快走向新生國家的速度。這種國際地緣政治的變遷,也將影響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變化。

 

 

 

台灣未來該何去何從?

 

本文雖然說明了台灣和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觀點,但並非要否認現行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政府的運作之正當性,也不是認為以後不可以稱蔡英文為總統。畢竟,這些都是台灣和中華民國融合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的情形。本文的旨意,在於希望提供新的想法,使台灣人民多去思考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而台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2017120,川普即將就任美國新任總統,而安倍首相可能還會繼續一個任期,當然習大大也是真的有夠大,身處三強間的台灣(含中華民國),在二戰後,國際地緣政治重新裂解、重組的此時此地,到底將會走上怎樣的命運?

 

我們此一世代的台灣人,對此將責無旁貸。我們的選擇,或許將會決定未來三個世代台灣人的命運。而要做出如此重大的選擇,當然就要從認識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開始。

附帶一提,金門和馬祖在國際法上與台灣和澎湖是截然不同的地位,不過隨著金門、馬祖和台灣、澎湖的連結愈來愈強,或許也將影響金門和馬祖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變化。

 


 

  • 文:高宏銘(執業律師、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 原文發表於《法操》,授權轉載。
  • 更多:FBWeb

 

 

 

 

軍事佔領區?獨立國家?——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法操 FOLLAW19 Jan, 2017

總統是共和制國家元首的通稱,那麼,我們的蔡英文總統,到底算不算是總統呢?

近日蔡英文總統前往中美洲訪談,在尼加拉瓜總統就職典禮上,尼加拉瓜總統奧迪嘉(Daniel Ortega)也以「台灣的蔡總統」相稱。但回到去年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年終記者會上,卻說在台灣、中國和美國間有默契,而台灣人民也同意,只要能維持某種程度的自治,就不會朝向宣布獨立。

 

將此兩則新聞報導合在一起看,大家一定會像李組長一樣,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單純!照歐巴馬的說法,台灣只是「自治」,並沒有「獨立」,可是奧迪嘉卻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試問:如果只是自治體,不是國家,會有總統嗎?

 

總統是共和制國家元首的通稱,那麼,我們的蔡英文總統,到底算不算是總統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事情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一樣簡單,這一切就要從1894年的東亞講起。

 

 

 

 

台灣的命運,從甲午戰爭說起

 

1894年,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就是「甲午戰爭」。1894年,歲次甲午,在七月間,為了朝鮮問題,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爆發戰爭(大家當時都好「大」呀!),在黃海的海戰、朝鮮半島上的陸戰,大日本帝國均獲勝,這一戰,改變了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國帝國的命運,進而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895417,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日方稱「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這應該和日清食品這家泡麵大廠無關)。在馬關條約中,第二條中明載:「下列地方之城壘、兵器製造所及國有物永遠讓與日本。二、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群島,即英國格林威治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因此,在馬關條約經兩國批准後,台灣和澎湖群島在主權上,就是屬於大日本帝國的領土。

 

時間跳到1945年,台灣又遇上了命運的關鍵,就是:大日本帝國在1945815日宣布向同盟國投降。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劃下句點,但戰爭狀態尚未真正結束,因為要等交戰國間的條約簽訂後,才能結束戰爭狀態。

 

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美國總統杜魯門指示麥克阿瑟向日本國(這時已經大不起來了)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在該命令中提到「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投降。」

 

因此,在19451025日,在台北舉行了在台灣區域(指包括台灣和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但以下均合稱台灣)的日本國軍隊對於同盟國的受降儀式,隨後台灣即進入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進行軍事佔領的時期。

 

19451025,依照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甲項的「軍事命令」規定,命令在中國(東三省除外)、臺灣及越南北部的日軍向盟邦將領蔣介石將軍投降,台灣即進入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進行軍事佔領的時期。

 

 

 

 

台灣雖在1945年「光復」,卻仍算是日本領土?

 

看到這裡,各位飽讀詩書的看官們一定會提出疑問,就是:

19451025不就是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的大日子呀,從這一天起,台灣人又變成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了,為何要說中華民國是代表同盟國來受降和軍事佔領的?

以前的社會和歷史課本一定會對台灣光復大書特書,但大家先來看看之後的發展:在195198日,日本國、英國、法國以及美國等共49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簽訂《對日和平條約》(以下均稱舊金山和約),在《舊金山和約》的第2條中載明:「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大家有看出來嗎?這時是195198日耶!台灣不是早被光復重回祖國(中華民國)懷抱了嗎?日本是來哪招?

 

其實,從《舊金山合約》中的這段文字,就可以清楚知道一點:台灣在195198日時仍然是日本的領土!否則日本憑什麼可以「放棄」台灣呢?在民法的基礎概念中,一定是所有權人才有可能「拋棄」所有權,只要從這裡去想,就可明白。

 

但是,當時已經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整個政府架構都移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均未參與簽署《舊金山和約》,其原因就是:「到底哪一個政府才能代表「中國」實在難以處理,只好先擱下。而1952428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從此一時刻起,日本確定失去了對台灣的主權。

 

 

《舊金山和約》:日本失去台灣主權

 

而中華民國從19451025日起,代表同盟國對台灣實施軍事佔領,但因中國爆發內戰,在1949624日,蔣介石來到台灣,從這時起,中華民國體制就整個搬到台灣來。

 

《舊金山和約》生效後,日本失去對台灣的主權,並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就能取得對台灣的主權,因為日本是「放棄」對台灣之主權,並非「轉讓」予特定國家。而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個小時,日本和中華民國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又稱《日華和約》或《中日和約》,下稱《中日和約》),在該和約中的第二條,承認《舊金山和約》中關於日本國政府業已放棄對於台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所以,在《中日和約》中只是把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對台灣主權重新描述了一次,日本一樣沒有表示將台灣主權讓與中華民國或其他國家政府。在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日和約案卷第54冊(1952513日)清楚載明:「查金山和約(就是指《舊金山和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澎湖,而未明定其誰屬,此點自非中日和約所能補救。」

 

剛剛提到這些和約的內容和史料,在台灣的歷史和社會課本中常常忽略,反而像《開羅宣言》等文件,往往被提出作為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的依據。但在國際法上,日本之所以失去對台灣的主權,不是因為《開羅宣言》或是其他聲明,而是《舊金山和約》!

 

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個小時,日本和中華民國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日本一樣沒有表示將台灣主權讓與中華民國或其他國家政府。

 

 

在國際法上,台灣到底是什麼地位?

 

那台灣目前在國際法上到底是什麼地位?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又是什麼關係?對這些問題,只要有將前面歷史淵源搞清楚,就可以輕易回答。簡之,台灣目前仍然是同盟國的軍事佔領地;中華民國是中國的流亡政府,就像當年二戰時期在英國成立的「自由法國」一樣。

 

回到文首提到的小英總統出國訪問、歐巴馬總統的發言等事,雖然尼加拉瓜奧迪嘉總統稱呼小英是台灣的總統,雖然很不願,但還是必須說「台灣其實還不是一個國家」。試問,有誰能講出台灣建國的確切年份呢?

 

而歐巴馬總統之所以會說「台灣的自治是在美中台的默契下」,就是說明美國基於當年同盟國戰勝日本的主力(理性的人都知道,在二戰中是美國擊敗日本),對於仍為同盟國軍事佔領地的台灣主權,是有權利進行發言的。

 

大家可想一下,為何美國有《台灣關係法》這部內國法?如果美國和台灣間不是特殊關係,美國有何理由制訂一部國內法律來規範對台灣的事務呢?

 

 

 

台灣和中華民國間的關係

 

台灣和中華民國間的關係就很奇特,或許在國際法上實在很難找到類似的例子。

 

中華民國雖然在性質上是中國的流亡政府,但是在台灣實際主政已經超過70年,已逐漸在台灣落地生根了。尤其從1996年起,中華民國總統是由台灣人民普選產生,迄今已經有過四位民選總統,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總統選舉,中華民國和台灣的連結是愈來愈深的。

 

大家應該也有感覺到,在台灣目前所稱的「中華民國」,和當年19491025日到台灣主政的「中華民國」已經大不相同。在許多概念上,中華民國逐漸和台灣劃上等號。

 

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台灣人民直選中華民國總統,或許就是一種住民自決,而一次又一次的總統選舉,可以說就是台灣人民一次又一次表達要成為獨立國家的宣示。或許,台灣的建國,就是在這樣不斷又不斷的宣示後逐漸完成,到時台灣和中華民國應該就是融為一體,台灣不再是被軍事佔領的地方,中華民國也不再是中國的流亡政府。

 

 

 

 

 

 

美蘇對立、中國崛起,再度影響台灣國際位置

 

 

可是台灣在國際法上的變遷速度,也要從國際地緣政治結構來看。二戰結束後,原先的同盟國陣營產生難以預料的變化,美國和蘇聯的對立、中國政府的更迭,這些都是在1945815日二戰結束時,料想不到的。

 

因為國際政治的變化,日本可說藉此成為歷史上最幸運的戰敗國,原先在太平洋激烈對戰的美國和日本,竟然轉變成比鐵還鐵的盟邦,美國以日本為前線,在遠東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陣營。

 

台灣在當時這樣的國際地緣政治結構下,當然也被賦予對抗共產集團的角色,因此,這也是美國當初會默許中華民國在台灣打著中國政府旗號的原因,畢竟,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蘇聯的鐵血兄弟呀。

 

但這樣的政治結構,隨著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翻臉開始產生變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正當性逐漸增強,接著,蘇聯居然在1991年解體,而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崛起,似乎當年確保台灣作為對抗蘇聯共產國家集團要角的必要性,已經逐漸消失了。

 

於是,台灣的定位,開始搖擺不定。在國際政治上,找不到清楚的自我定位。但中國強勢主張南海主權,又逐漸開始表達要和美國對抗的態度,加上美國和中國經濟貿易摩擦愈來愈激烈,美國在遠東似乎又有對手出現了,所以,美國在遠東愈來愈需要堅定的盟邦。

 

日本雖然在平成年代步上經濟成長衰退的路線,但大家如果仔細觀察,其實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正逐漸走上自主的地位。美國需要拉攏日本此一盟邦,日本也藉此一步一步向美國討回政治和軍事的自主。

 

近年在日本,修改憲法的聲音愈來愈大,日本很有可能在近幾年就完成重建軍隊,成為正常的主權國家,美國也希望日本能繼續成為他們在遠東堅定的盟邦。

 

近年,在日本,修改憲法的聲音愈來愈大,日本很有可能在近幾年就完成重建軍隊,成為正常的主權國家。而美國接受強化軍事和政治的日本,也是希望日本能繼續成為美國在遠東堅定的盟邦,當然,美國和日本此時眼中,在遠東的對手,早已不是蘇聯,而是中國。

 

美國和日本的戰略目標,就是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讓美國從二戰後取得的太平洋實質控制權,能繼續延續下去,而綜觀第一島鍊,台灣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如果台灣落入中國勢力,中國海空軍就可以自由進出太平洋,也可以箝制日本,壓迫美國的防線往夏威夷退縮。這些都不是美國和日本所樂見,因此,美國和日本在利益的考量上,自然就會期待能避免台灣向中國傾斜,甚至拉攏台灣成為實質的盟邦。(延伸:遼寧艦南海演訓:中國海軍是否將步上前蘇聯的後塵?

 

台灣和中華民國正逐漸融合,走向一個新生的國家。此一過程,原本可能要很久的時間,可是美國和日本在遠東選擇和中國對抗,進而希望拉攏台灣關係,避免台灣向中國傾斜,因此,美國和日本在國際政治和軍事上,一定會逐漸顯現出期待台灣能成為此一戰略的盟邦的態度和作法,勢必也將加速台灣和中華民國的融合,最終加快走向新生國家的速度。這種國際地緣政治的變遷,也將影響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變化。

 

 

 

台灣未來該何去何從?

 

本文雖然說明了台灣和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觀點,但並非要否認現行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政府的運作之正當性,也不是認為以後不可以稱蔡英文為總統。畢竟,這些都是台灣和中華民國融合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的情形。本文的旨意,在於希望提供新的想法,使台灣人民多去思考台灣和中華民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而台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2017120,川普即將就任美國新任總統,而安倍首相可能還會繼續一個任期,當然習大大也是真的有夠大,身處三強間的台灣(含中華民國),在二戰後,國際地緣政治重新裂解、重組的此時此地,到底將會走上怎樣的命運?

 

我們此一世代的台灣人,對此將責無旁貸。我們的選擇,或許將會決定未來三個世代台灣人的命運。而要做出如此重大的選擇,當然就要從認識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開始。

附帶一提,金門和馬祖在國際法上與台灣和澎湖是截然不同的地位,不過隨著金門、馬祖和台灣、澎湖的連結愈來愈強,或許也將影響金門和馬祖在國際法上地位的變化。

在二戰後,國際地緣政治重新裂解、重組的此時此地,到底將會走上怎樣的命運?我們此一世代的台灣人,對此將責無旁貸。


 

  • 文:高宏銘(執業律師、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 原文發表於《法操》,授權轉載。
  • 更多:FBWeb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668/2239932

 

 

 

@@@@@@@@@@@@@@@@@@@@@@@@@@@@@@@@@@@@@@@@@@@@@@@@@@@@@@@@@@@@@@@@@@@@@@@@@@@@@@@@@@@@@@@@@@@@@@@@@@@@@@@@@@@@@@@@@@@@@@@@@@@@@@@@@@@@@@@@@@@@@@@@@@@@@@@@@@@@@@@@@@@@@@@@@@@@@@@@@@@@@@@@@@@@@@@@@@@@

 

 

 

 

台灣不妨自我反省:如果過去二十年中,台灣能看破西伐利亞認證體系下的國家(State)觀,而將多數精力花在糾正台灣內部的缺失,台灣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將是如何,如果台灣全力向世界證明,沒有「西伐利亞身分證」正是人類得以邁進「後西伐利亞世界」的重要因素,台灣將成為這地球上許許多多人呵護的對象。

 

如果台灣朝這方向建構「台灣夢」,中國會如何反應?要言不繁的說,你管他呢?中國當前正陷在他自己編織的「西伐利亞蜘蛛網」中,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夠他煩惱三十年了,台灣只要不在西伐利亞認證體系中碰撞中國,台灣就是一個自由電子。

 

 

美國會如何反應?同樣的說,你管他呢。美國正在亞洲的「國際關係」中與中國完權力遊戲,也就是所謂的重返亞洲。美國也知道,在人類下一波文明的意識之下,純粹權力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這種覺醒,可以用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Nye在二00四年凝聚而成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做為一個分水嶺。Nye教授暨而於二00七年倡言的巧實力(Smart Power),更是佐證了美國人正在反思「後西伐利亞世界秩序」的苗頭。台灣只要自己能夠跳出「國際身分」的迷失,美國人當中的有識之士,會珍惜這朵意外長出的文明之花的。但是倘若台灣自己奮不顧身的往西伐利亞權力網中闖,美國也只能把台灣扔回傳統架構,當作一顆權力棋子來用。

 

 

 

在以上的分析下,相對於「國際身分證」,台灣應該致力的是『世界品牌』──── 一種後西伐利亞世界的價值品牌。這是台灣的最佳文明出路,同時也是今天「國際」間尊重的方向。

 

 

 

從策略角度看,台灣的最佳策略就是「世界品牌、國際認可」:提出超前於當下國際關係的理念,通過品牌的打造功夫,鮮明的創造出一個世界品牌,使得國際自然的認可。

 

 

這可不可能成為台灣社會中的「最大公約數」,而成為「台灣夢」的基礎?答案就在你我手中!!!

 

 

 



以上文章整理、摘編自:

 

(a)書名:『台灣是誰的?』,作者:范疇,出版社:八旗文化;

 

(b)書名:『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作者:范疇,出版社:八旗文化;

 

(c)書名:『台灣會不會死?:一個火星人的觀點?』,作者:范疇,出版社:八旗文化;

 

(d)書名:『大拋錨?!中國號超級拼裝巴士駛向何方?』,作者:范疇,出版社:八旗文化;

 

(e)書名:『與中國無關,就台灣論台灣,釋放無限可能?』,作者:范疇,出版社:八旗文化;

 

 

 

 

 

 

 

 

 

 

 

 

@@@@@@@@@@@@@@@@@@@@@@@@@@@@@@@@@@@@@@@@@@@@@@@@@@@@@@@@@@@@@@@@@@@@@@@@@@@@@@@@@@@@@@@@@@@@@@@@@@@@@@@@@@@@@@@@@@@@@@@@@@@@@@@@@@@@@@@@@@@@@@@@

 

 

 

 

20180612川金會共同聲明(全)

 

 

 

 

雲程譯

 

20180612

Joint Statement of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at the Singapore Summit.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正恩在新加坡高峰會議上的共同聲明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of the State Affairs Commission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held a first, historic summit in Singapore on June 12, 2018.

2018612,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事務委員會主席金正恩舉行了第一次歷史性的高峰會議。

 

 

President Trump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and sincere exchange of opinion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U.S.-DPRK relations and the building of a lasting and robust peace regim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President Trump committed to provide security guarantees to the DPRK,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reaffirmed his firm and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complet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川普總統和金正恩主席就建立美朝新關係和建立持久穩定的朝鮮半島和平制度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和真誠的意見交換。川普總統承諾向朝鮮提供安全保障,金正恩主席重申他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完成朝鮮半島無核化。

 

Convinc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U.S.-DPRK relation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of the world, and recognizing that mutual confidence building can promote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President Trump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state the following:

深信建立新的美朝關係有助於朝鮮半島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並認識到建立互信可促進朝鮮半島無核化,川普總統和金正恩主席做以下聲明:

 

1.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PRK commit to establish new U.S.-DPRK re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re of the peoples of the two countries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1.  美國和朝鮮承諾根據兩國人民的和平與繁榮的願望建立新的美朝關係。

 

2.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PRK will join their efforts to build a lasting and stable peace regim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2.  美國和朝鮮將共同努力在朝鮮半島建立一個持久和穩定的和平制度。

 

3.  Reaffirming the April 27, 2018 Panmunjom Declaration, the DPRK commits to work towards the complet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3.  重申2018427日的〈板門店宣言〉,朝鮮承諾朝著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的方向努力。

 

4.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PRK commit to recovering POW/MIA remains including the immediate repatriation of those already identified.

4.  美國和朝鮮承諾恢復戰俘/任務失蹤人員,其中包括立即將已確定的人員遣返回國。

 

Having acknowledged that the U.S.-DPRK summit — the first in history — was an epochal ev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overcoming decades of tensions and hostil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for the opening of a new future, President Trump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commit to implement the stipulations in this joint statement fully and expeditious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PRK commit to hold follow-on negotiations led by the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and a relevant high-level DPRK official,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date, to implement the outcomes of the U.S.-DPRK summit.

基於認定此歷史上第一次的美朝高峰會議,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重大事件,克服了兩國間長達數十年的緊張局勢和敵對行動,為開創新的未來,美國總統川普和金正恩主席承諾充分,迅速地執行本聯合聲明中的事項。美國和朝鮮承諾儘早舉行由美國國務卿邁克·龐皮歐和相關的高級朝鮮官員領銜的後續談判,以落實美朝雙邊會議的結果。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Chairman Kim Jong Un of the State Affairs Commission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have committed to cooper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S.-DPRK relations and for the promotion of peace, prosperity, and securit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of the world.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事務委員會主席金正恩承諾合作發展美朝新關係,促進和平,繁榮,以及朝鮮半島和世界的安全。

 

June 12, 2018

Sentosa Island

Singapore

 

 

 

 

http://hoonting.blogspot.com/2018/06/20180612.html

 

 

 

@@@@@@@@@@@@@@@@@@@@@@@@@@@@@@@@@@@@@@@@@@@@@@@@@@@@@@@@@@@@@@@@@@@@@@@@@@@@@@@@@@@@@@@@@@@@@@@@@@@@@@@@@@@@@@@@@@@@@@@@@@@@@@@@@@

 

 

 

 

 

 

 

 

中國的世紀工程

 

 

 

 

 

與談人介紹

 

金相淳(主持人):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韓國統一部海外教育委員、中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研究員

 

王毅:山西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

 

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教授

 

方浩範:延邊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日吉秀松: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副教授

 

梁雲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 導語
  • 主辦單位:多維新聞、東亞和平研究院
  •  
  •  
  • 圓桌主題:中國的世紀工程

 

討論背景:
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概念,與其在201211月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夢"一脈相承,甚至可以說是復興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具體實施方案。 中國官方這一檔總結說,"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  

金相淳

  • 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次“一帶一路”會議主要具有哪些意義?

 

  •  

金相淳

  • 這次“一帶一路高峰會議”的意義在於:首先,中國這次發揮了“主動性”;其次,可以繼續推動中國首次提倡的“軟實力”公共產品;再次,一帶一路將可成為全球性公共產品。

 

  •  

張茉楠

  • 大家好,5.14-5.15日我所在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承辦了兩場主題國際論壇一個是“一帶一路”國際峰會的智庫論壇,一個是全球智庫論壇,主體都是圍繞一帶一路共建合作展開的。 從現在的角度講,儘管一帶一路進展了三年多時間,但是在規則、制度和框架上仍比較模糊,所以我比較同意金院長的觀點要成為全球性公共產品的方向。

 

 

 

日吉秀松

  • 一帶一路可以說是中國在全球的全方位的戰略部署,是中國走出去的一個重要體現。這次首屆首腦會議是在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以及各種國際政治出現大變化的情況之下召開的,有可能形成全球化經濟牽制保護主義,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新局面。進一步推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有助於國際關係的穩定和發展。

    同時一帶一路有助於中國經濟產業的更新換代,也有助於中國投資世界。中國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這是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益處,中國可以根據這一優勢回饋世界,同時也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再次騰飛的機會。

 

張茉楠

  • 我們的建議是“一帶一路”的非排他性、正外部性以及“三個共同體”的互惠共贏理念具有靈活性、共用性和開放性的彈性空間。

 

可制定“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供給指導綱要,研究各國家公共產品的需求,各國家在公共產品供給上的比較優勢,通過更為高效的方式提供國家公共產品,實施國際公共產品的級別分類,有計劃、有步驟地付諸實施。

 

重點通過與沿線國家共同探討建立包括建立全球價值鏈夥伴關係、基礎設施融資制度、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風險與穩定互助等方面在內的公共產品構建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複製的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規則先行是關鍵,這也是幾乎所有國際框架必須遵循的原則。

 

比如,從規則的角度講,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就提出,當前世界密切注視“一帶一路”,中國應該歡迎這種審視的目光,並以最高的建築、環保和財務透明度標準,規劃全球一流專案,為全球發展提供機遇。

 

保爾森以其自身在高盛的經歷,強調所有基礎設施項目,無論多邊還是雙邊出資、建設,都應該公開、透明。“一帶一路”對外部參與方越公開透明,全球供應商包括美國公司和供應商就會越有積極性參與。

 

 

 

 

王毅

  •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總體上非常成功。論壇最後形成76大類,270項成果,必將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已有“一帶一路”2.0的說法。現在,“共商、共建、共用”已經不再是問題,這次論壇是中國推動的一次主場的多邊的外交,活動本身更引人注目。

 

  • 這次活動有著顯現著突出的中國傳統元素。集中體現在三方面:1、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2、諸候會盟;源起於遠古的會盟,與當代的國家間結盟有明顯不同,某種意義上更像是現在的誓師大會;3、薄取厚予。宣佈向“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減免貸款債務等,都是最典型的中國式做法,也是中國積極提供公共產品的表現。 

    用現代國際關係理論加以解釋,這一外交活動觸及到了一些國家間互動過程中的難題。1.政治認同。由主權國家構成的國際體系中,認同很困難,而且難以把控。以溫特的理論看,最終認同為朋友、競爭者還是敵人?有時候可能完全是出於偶然因素,而不是某個國家能夠決定的。這次論壇似乎找到了一把鑰匙;2.國際合法性。一個國家的行為如何獲得國際合法性也是當前國際關係中的難點。在沒有訴諸權力和強制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倡議輕鬆地獲得國際合法性,借得體味。3、集體行動。傳統國際關係理論中,集體行動一直存在著難以克服的邏輯。這次論壇似乎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

 

 

 

  • 這種富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外交手段,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代國際關係的特點與屬性。1.大多數國際論壇充斥著爭吵和辯論,往往各抒己見,這次論壇卻是在凝聚共識;2.追求“共同發展”真正成為主題,得到了積極回應,討價還價,權力爭奪開始淡出。總體看,我更關注這次論壇作為一種外交形式所體現的價值!

 

  •  

孫興傑

最大的意義在於“一帶一路”成為世界性的活動,也是全球治理中的創新之舉,從倡議提出到成為有理念、有制度、有行動的治理活動,“一帶一路”只用了三年多時間。

第二,總結三年多來的成績,通過研討,凝聚共識,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三,習近平主席的演講與今年年初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旨演講構成了中國的全球化的藍圖和宣言。在全球化出現停滯或者逆轉的時候,“一帶一路”至少代表著新型全球化的方向。

當然,“一帶一路”只是走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之路可能充滿風險,但是至少開闢了一種可能的前景。

 

張茉楠

對於公共產品的定位是比較贊同的。當今世界正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公共產品供給體系已無法適應國際利益格局變遷的挑戰,其供給機制也越來越難以調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結構性矛盾與衝突。

 

隨著美國綜合實力對比下降,以及全球公共物品消費數量的日益增加,使其無意或無力向世界進行足夠的單向支付,更不願在多邊協議框架中讓惠。特別是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TPP、重新修訂NAFTA,引入邊境調節稅、減少國際責任分擔等都明顯帶有本土主義、保護主義和強烈的“去全球化”傾向,這是對二戰後美國所擁護的全球化政策的重大背離。

 

因此,世界普遍對“全球領導力真空”期加劇世界秩序動盪表示擔憂,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能否成為一種新的公共產品和治理規則意義很大。

 

 

 

日吉秀松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為中國提供市場,同時也為近來中國外交帶來一個新的支點。可以說一帶一路是以經濟開拓外交的一種方式。

 

張茉楠

但中國不可能走美國老路,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全球政府”並不存在,所以常常由於缺乏監管而導致全球公共產品被過度使用,引發“公地悲劇”和“治理失靈”問題,所以這個是需要在全球規則設計上去共商的。

 

金相淳

展望“一帶一路”的發展趨勢?

 

  •  

張茉楠

有些人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對多”的雙邊,但是我認為未來的重點是在多對多,合作的前提是開放的、雙向的,要以開放區域主義為指導,以此提升全球標準規則和制度。

 

  •  

王毅

“一帶一路”的未來,是全球化的升級版。前一歷史階段的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化的主力。主體變化將會推動世界向更均衡、更協調的方向發展。

 

  •  

方浩範

“一帶一路”也可能引起周邊國家不必要的“誤會”,因此在國內宣導“一帶一路”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國家的

 

  • 感受。因為,我參加的這幾次國際會議上,經常遇到過這種提問。

 

  •  

張茉楠

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所經的地理路線,它對於中國歐亞大陸和全世界都有很多積極意義。“一帶一路”正成為東西方交流、合作的新路徑。

 

比如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就呼籲建立亞太共同體,為美、中、俄、印和其他地區國家建立長期共同安全的概念和體系。“一帶一路”不應該讓戰略思維的對立,而是應推動實現互為補充,這是東西方攜手創造世界秩序的積極信號。

 

 

孫興傑

  • 第一,“一帶一路“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推動的產能合作有了早期收穫,通過園區、專案等點的帶動,”一帶一路“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第二,“一帶一路”相關的制度設計會更加完善,除了AIIB、絲路基金之外,投融資合作也會增加,畢竟亞洲基礎設施的巨量投資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機構能夠承擔的。在此過程中,本幣結算、多邊金融合作會增加,亞洲在金融議題上的話語權可能會提升。

第三,“一帶一路”的理念可能會改變國際關係的觀念,通過深入的合作,會慢慢形成新的交往方式,甚至會形成新的身份認同,以“絲路精神”來推進合作,以合作讓“絲路精神”深入人心。

第四,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會更加觸及國際關係的本質,地緣經濟的合作必須要有地緣政治的支撐,以中國一國之力難以做到這一點,中美俄印日歐等多極力量也會加入其中,即便不是口頭加入,其實已經身在其中。“一帶一路”本質就是國際關係的增量改革,因此,未來還是要重建大國的協調與治理。

 

  •  

金相淳

非常同意方老師的意見,其實更重要的是中國如何做才參與國主動參與。為了一帶一路的成功發展,我想給中國如下建議。

 

第一,自願參與:中國如何讓周邊國家自願參與一帶一路專案。

 

第二,公平分配:中國如何向一帶一路參與國保證項目利益的公平分配問題。

 

第三,依法治理:參與國應該參與制定一帶一路有關制度,並參與依法治理的全過程。

 

最後,全球公共產品化:如何才能把一帶一路提高到全球性公共產品,也就是說需要成為一種新國際制度。

 

王毅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出的,但它不是中國獨有的,本質上屬於世界。“一帶一路”建設,最大的障礙還是傳統的國家競爭思維和權力政治邏輯。這次峰會中印度、新加坡的消極態度,就是這種固有思維的顯現。未來的發展中,更應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推廣“共商、共建、共用”的意識和理念。

 

  •  

方浩範

原則肯定是好的,然而所有的原則,在執行過程中很難做到,另外感受的一方,可能又是另一種想法。

 

  •  

金相淳

我很羡慕地給中國朋友們和中國政府提出建議的。中國現在有機會可恢復過去繁榮時期的名譽和影響力。但主要核心是周邊國家願意與中國合作,中國現在應該多遠景想如何把這次的機會掌握。最簡單就是跟美國相反的方式,最一句話就是周邊國願意參與。

 

張茉楠

還是比較認同金院長的建議,一帶一路從來不是強制性的,更不是單方買單,中國也沒有完全提供全球性公共產品的能力,也支付不起這麼巨大的成本。

 

  •  

金相淳

 

共存共用公平發展,中國能做的到嗎?這問題就一帶一路可以會證明中國是否與美國不同。我希望中國能做到。

 

日吉秀松

一帶一路多少有與TPP抗衡的意味,現在美國退出TPP,使得TPP的市場規模縮小,這也許是給中國發揮作用帶來機遇。如今日本也不如先前那麼排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了,雖然還有所保持懷疑,至少安倍派出自民党幹事長到京了,可以說是中國外交的一個不小收穫。

 

  •  

方浩範

肯定想這麼做,當然能不能做又是另一個問題,即使這麼做了,人家是不是認可又是另外一種事情。

 

梁雲祥

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當然應該有自己的長遠戰略,一帶一路就是一個既想要謀求經濟持續發展又想要實現同西向所有國家的合作,形成所謂的命運共同體,但其範圍太過於廣大,沿線情況各異,要最終實現所追求的目標,其難度可想而知,其前景還需觀察,也需要努力。

 

張茉楠

 

當前,諸邊、多邊、區域和全球各個層面的國際協定與規則需要完善與重構。在積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一直強調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前提下,並妥善處理好與美國等大國的戰略互動以及供給機制上的協調與互信,所以中國是著眼于未來如何在培育制度和規則性上的。

 

金相淳

中國真有機會了,而且這機會是自己打造的。但我擔心有些人不知道中國將應該如何才能更多的國家會支持。

 

  •  

王毅

多位元學者都提到“公共產品”,但我理解用“公共產品”無法充分解釋“一帶一路”。因為“公共產品”理論本質上還是獨立主體通過契約聯合,並在制度約束下共存的一種思想。

一帶一路”倡議所觸及的問題,已經遠遠超越了這個範疇,它關涉世界的未來,關涉人類的命運。制度和規則必將發揮作用,但它們不是全部。解釋這一問題,需要更深入的哲學思辯。現在還不能提出系統、詳細的解釋,但至少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恰當一些。

 

金相淳

我補充,我所說的核心是“公共產品化”。

 

金相淳

 

由於中方的邀請,韓國總統文在寅派往中國的韓方“一帶一路”會議代表團團長、共同民主黨議員、前國會副議長朴炳錫14-15日出席論壇開幕式及高層全體會議和小組討論會。就此次中國邀請韓方參與“一帶一路”會議,中韓關係將如何發展?

 

  •  

孫興傑

中韓關係在回暖,雙方都在尋找機會改善關係,文在寅總統有意願調整哈國的外交政策,採取周邊大國合作外交,或者四強外交,中國也不願意中韓關係處於冷凍狀態。 因此,在文總統上任之後,中國就邀請韓國代表團參會,釋放了充分的善意。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未來雙方還需要在薩德、朝核等安全問題上進行坦誠的溝通,以共識和妥協讓雙邊關係“復位”。

 

日吉秀松

一帶一路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這裏面有同同俄羅斯的關係,一帶包含了中亞地區,而中亞地區是俄羅斯的後院,一般來說他不願意看到任何國家在這一地區存在影響力,今後如何調整與俄羅斯的關係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金相淳

其實中國所提倡的“一帶一路”,實際上不少人說“不可能”的,本身具有很多矛盾。但我反對這種“不可能”的意見。沒有做過如何知道“不可能”?這些理想性的策劃可以試試,在這過程中判斷是否可以還來得及。

 

日吉秀松

其實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一個較為美麗的目標,如何將這理想變為現實則是在落實一帶一路政策時必須注意的。也就是如何落實雙贏,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張茉楠

我認為中韓在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還是從經貿開始,中韓已經簽訂FTA是不是未來要做升級版。

 

金相淳

由於中國邀請韓國總統派代表團參加這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韓從建交到今,以“政經分離”、“求同存異”、“和平發展”等的基本精神才達到在外交歷史上罕見的成功案例。

雖然從去年78日韓國決定部署薩德系統以來,兩國關係面臨了新的挑戰。但現在趁韓國新總統上臺的環境變化,兩國想恢復關係。這次中韓薩德困境是初次在安全領域上造成矛盾和衝突。但在這過程中,我相信,兩國對對方更進一步瞭解不同立場和情況。這也是需要的。夫妻之間也經常衝突吵架,但基本上段期間內恢復正常關係。這主要是夫妻之間有“愛情”的信任關係。

中韓兩國在經濟、社會和民間之間交流還是堅持發展的。政治和外交上也需要配合在與周邊國家關係上需要合作。現在兩國實在在安全問題上,更進一步探討雙邊關係,再一起思考為東北亞和平如何合作問題上。過去薩德問題的衝突主要是“溝通不足”問題。我看韓國新政府會加強與中國溝通。我還是反復地主張,中韓現在需要以封閉式的安全對話、高峰戰略對話等多層次的溝通進行“第二次大交易”。

 

 

王毅

“薩德”其實只是中韓關係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建交20多年來,中韓兩國的相互依賴已經極大地加深了。韓國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夥伴,也必然發揮重要作用。這是中韓關係發展的大勢,沒有什麼可以逆轉。

這次中國邀韓國參加論壇,體現的正是這種大勢。進一步講,東亞地區的冷戰遺產最重,消解這個硬核需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韓沒有任何理由走向陌路。中韓深化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更有利於整個東亞。我們所著急的朝核問題、“薩德”問題、半島統一問題等等,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都可能導致嚴重失誤。

風物長宜放眼量,要在相對長期的互動中逐漸消化東北亞歷史上遺留的矛盾與問題。中韓友好是其中必然的要求。對此,需要中國、韓國都有足夠寬廣的視野,有足夠沉穩的政治定力和耐心,經得起風流和考驗。

 

張茉楠

其實中韓FTA水準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大量製造業產品仍保留關稅。部分汽車、電子產品、鋼鐵和化工產品等仍保留一定關稅。如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被排除在關稅優惠名錄之外,部分電子產品也不在關稅減免範圍內,如鋰電池、液晶電視及OLED產品等,未來如何促進產業合作和便利化?

“一帶一路”戰略和韓方提出的“歐亞倡議”都以提升區域內各個國家間的互聯互通為核心,所以中韓FTA 加大了這兩大構想對接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中韓FTA 能有效促進“歐亞倡議”與“一帶一路”的對接,通過兩國

 

 

間的自由貿易區網路,在實現兩國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也有可能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形成一條全新的價值鏈。

 

金相淳

去年我發表“薩德只是中韓關係中的小插曲“,被批評了很長時間。

 

  •  

日吉秀松

中韓關係一定會恢復正常,因為薩德問題不是韓國引起的,而是北韓,也許美國借此機會佈置這設備,中國就必須同美國交涉、何況韓國沒有太多自主權,這一點要予以理解。再說韓國就鄰近中國,穩定關係也有利中國的和平環境。

 

張茉楠

舉個例子,中韓FTA整體關稅優惠幅度較低。根據已達成的協定,韓國和中國將在20年內分別取消中國輸韓92%的產品和韓國輸中91%產品的關稅,這一優惠幅度韓國與美國、韓國與歐盟間水準仍有差距。韓美承諾在近10年內將關稅分別降低至98.3%99.2%;韓歐則承諾分別降低至93.6%99.6%。所以未來經濟合作的突破口還是在產業和貿易合作。

 

亞洲經濟的關鍵在東亞,東亞的關鍵在中日韓,所以這是未來決定整個亞洲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資料顯示,過去10年中亞洲對歐美出口所占比重明顯下降,但區內貿易比重大幅上升,區內貿易更為緊密,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價值鏈和“新的雁陣模式”。

 

2000年以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貿易額從1000多億美元增至1.3萬億美元,已成為眾多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目前,中國與周邊國家貿易額已超過中國與歐洲、美國的貿易額之和。在亞洲區域發展中,中國的拉動作用越來越突出。希望中日韓FTA還有望重啟談判。

 

政治與安全是最大的掣肘,恐怕短期內難以有改變。所以這也是形成當前獨特的亞洲二元結構,政治上靠近美國,經濟上靠近中國。

 

就看各國領導人有沒有這樣的遠見和膽識,各國從切實的經濟利益出發,中日韓“經濟優先,政治滯後”的模式才可能繼續。

 

  •  

日吉秀松

中韓建交二十多年,基本順利發展,而且經濟貿易關係密切,是一個夥伴關係,要加強相互理解才是王道。中日韓三國需要努力消除政治不信賴,把目光同時置於東亞共同體。

 

  •  

多維

圍繞一帶一路,很多人會拿馬歇爾計畫、OECD與之做對比。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的時候,可以從馬歇爾計畫和OECD中得到什麼借鑒和經驗教訓?

 

孫興傑

經驗在於一種新的全球化都需要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秩序的相互支撐,“一帶一路“最終會面臨這樣的考驗,新型國際關係以及中美關係都是帶路戰略的地緣支撐。此外,馬歇爾計畫是冷戰戰略的一部分,帶路戰略不可能有這樣的外部環境。

 

王毅

“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畫、OECD不是同一個層面的現象。產生的背景不同:前者出現在全球化時代,後者提出於冷戰初期。側重點也不是:前者目的在於互聯互通,在於共同發展,後者目的在於鞏固同盟,打通市場。

 

文明傳統也不同:前者是由中國倡議並推動,後者則由西方國家打造。至於經驗教訓,其實已經汲取了,打造“五通”、堅持“共商、共建、共用”都已遠遠不是馬歇爾計畫所能比擬的了。將“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畫、OECD拉到一起比較,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個“思維陷阱”。

 

  •  

多維

這其中,美國的態度逆轉很有意思。如何理解美國一開始將一帶一路拒之門外,而後又主動派出高規格代表團來北京參加一帶一路?

 

孫興傑

美國參加會議並不代表美國參與帶路,另外,美國其實是歐亞大陸秩序的塑造者。

 

張茉楠

不宜過度解讀美國的態度轉變。美國更多從經濟利益考慮,而且是產業界和商界前參與進來,他們的看法是“一帶一路”建設對美國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可以增加就業,擴大海外投資。

 

奧巴馬政府拒絕加入亞投行是一個政策性失誤,現在美國應該“迎頭趕上”,積極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參與到專案競標上來。中美兩國開展合作潛力巨大,中美第三方市場開發也將給美國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和就業的擴大,美方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尋找途徑積極參與,推動基礎設施投資、能源貿易等相關領域合作。企業界先參與進來,中美未來展開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第三方合作。

 

日吉秀松

中國要一邊推動一帶一路,一邊也要推動東亞共同體的發展,因為完成東亞共同體有利於東亞的和平。 美國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的外交,這次日本的與會與美國聲稱有可能加入亞投行不無關係。

 

張茉楠

 

從我們的交流來看,美國當前的很多觀點是要用戰略眼光看待兩國合作。

 

金相淳

非常同意孫老師說,“美國其實是歐亞大陸秩序的塑造者。”中國可以以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的平臺促使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願參與這些平臺,主要還是中國如何推動最近喜歡說的“命運共同體”並具體化,讓其他國家願意合作上,而不是像美國那樣以武力等威懾力來強制性推動。

 

中國現在可以發揮主動性,有力量,也有這些國際環境,希望中國與周邊國家一起合作建立一種新的亞太秩序。

 

  •  

張茉楠

但我也想說,美國雖然主導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但也因此為全球公共產品特別是安全產品支付了高昂成本,這也是當前美國特朗普政策轉向的大背景,所以中國是不是會重蹈美國的模式,這是關鍵。

 

孫興傑

中美之間在歐亞大陸還是戰略性競爭關係,只不過可能是一種公共產品的競爭,也就是中美到底能夠爭取到多少朋友。也可以說,是一種戰略競合的關係。 “一帶一路”要成功,最終是建立在世界歷史經驗基礎之上的,包括美國的經驗,因此,對帶路的研究可能剛剛開始。

 

 

http://talk.dwnews.com/news/2017-07-27/60003346.html

 

 

 

 

 

 

 

@@@@@@@@@@@@@@@@@@@@@@@@@@@@@@@@@@@@@@@@@@@@@@@@@@@@@@@@@@@@@@@@@@@@@@@@@@@@@@@@@@@@@@@@@@@@@@@@@@@@@@@@@@@@@@@@@@@@@@@@@@@@@@@@@@@@@@@@@@@@@@@@@@@@@@@@@@@@@@@@@@@@@@@@@@@@@@@@@@@@@@@@@@@@@@@@@@

 

 

“一帶一路”受阻?北京有三點值得反思

 

2017-12-05 11:39:02

近期,巴基斯坦、尼泊爾和緬甸接連取消中國企業計畫的三大水電項目,價值近200億美元的項目遭到拒絕。外界認為北京“一帶一路”倡議受到衝擊。儘管說“一帶一路”戰略受阻有點為時尚早,但北京確實需要從此次事件中進行反思。

 

單純幾個商業合作專案的失利,並不能說明“一帶一路”戰略嚴重受阻。從表面上來看,中國的鄰國取消與中國的合作項目,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深層次來說,卻反映了中國對外投資有些操之過急,未能考慮對方國家的實際情況,並且有太多投資專案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而不去考慮經濟利益,這也引發了一些工程的爛尾,導致中國對外投資專案的失敗。這也正是北京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北京對“一帶一路”眾多專案操之過急,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為了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向外輸出中國國內過剩的產能。中國加大了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合作。

 

最典型的案例是中企在阿富汗的艾娜克銅礦,雖成功中標,但由於安全問題一直難以推進。委內瑞拉高鐵的專案,沒有考慮委內瑞拉實際的經濟情況,在投資還沒有到位的時候就貿易開工。如今專案就已經停擺,早期的投入,已經無可挽回。

 

其次,地緣政治與國家間矛盾和衝突也使得“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並得緩慢。歐亞大陸是矛盾衝突多發區,領土、領海糾紛多,國家間的歷史恩怨多,如印度與巴基斯坦,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中國與越南、印度等也存在領土分歧。這些矛盾一定程度上會對“一帶一路”專案的落地帶來困難。

 

尼泊爾的水電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考慮到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力從而拒絕北京的提議。今年6月份開始的中印邊境對峙,很大程度上也是印度擔心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在南亞地區消弱了印度的影響力。

 

最後,北京太多的投資專案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中國依靠中央計畫和政令來主導商業決定,而不是以市場力量來推動,風險係數較大。中國承建的沙特輕軌專案,因為作為中國與沙特之間合作的典型被寄予了太多的政治意義。但中國方面不顧市場規律,以極低的價格取得了項目,最終項目完成,但中國方面虧損41.48億元(1元人民幣約合0.15美元)人民幣。

 

在各種海外投資的項目中,不僅關於風險判斷的國際主流意見沒有起作用,而且明知虧定了也在所不惜。這種決策邏輯,顯然並不來自企業,而是來自國家意志。

 

雖然這幾個專案的取消並不會對北京的“一帶一路”戰略產生大的影響,但如果北京不能反思自己項目失敗的原因,繼續以目前的姿態繼續推進“一帶一路”的話,恐怕不久的將來“一帶一路”也將會停擺。

 

http://news.dwnews.com/global/news/2017-12-05/60027654.html

 

@@@@@@@@@@@@@@@@@@@@@@@@@@@@@@@@@@@@@@@@@@@@@@@@@@@@@@@@@@@@@@@@@@@@@@@@@@@@@@@@@@@@@@@@@@@@@@@@@@@@@@@@@@@@@@@@@@@@@@@@@@@@@@@@@@@@@@@@@@@@@@@@@@@@@@@

 

 

 

一帶一路----筷子經濟圈----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

 

詳:http://blog.udn.com/k10089/102921589

 

 

 

森南多傑:

 

 

關於:『全球貿易出口額占GDP比例從2008年的25.8%,下降至201522.6%,這是自1950年以來第一次反全球化後,全球經濟迄今無法有效復甦的原因。

 

 

 

 

 

 

吾人需思考的是為何從2008年後,全球經濟迄今就無法有效復甦?

 

 

 

全球經濟迄今就無法有效復甦之原因,或許是寒竹先生所言之:『美國這張信用卡於2008年被刷爆了!!!』,也就是西方經濟發展模式已2008已經走到盡頭了。(寒竹先生此篇 美國經濟-全球最大的一張信用卡寫於2006年,2008年發生金融大海嘯。)

 

 

 

好一個寒竹先生所言之:『事實上,今天的美國經濟已經演化成一種信用卡式的經濟模式,美國經濟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經濟中最大的一張信用卡。要真正理解美國經濟的本質,不得不超出純經濟的範圍。

 

 

 

吾人更須思考的是一帶一路僅僅是成為胡鞍鋼先生所言之:『經濟全球化的發動機』,還是能更進一步成為范疇先生所言之: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還是誠如國際會計審計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所言之如『英國70年代著名樂隊"披頭四"的一首名曲"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這條漫長曲折的路)。』

 

 

 

若要成為范疇先生所言之: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須有什麼新思維?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全面鋪開,實施的整個過程必然長期化,時間跨度至少3040年。在這3040年的時間跨度中,須要有什麼樣的新思維(新概念)來引領?

 

 

 

何謂范疇先生所言之:『一個筷子經濟圈理念支撐的區域化、全球化模式,將會具有什麼樣的內涵?人民幣在其中的角色為何?貿易協定與當前國際規範有何不同?商務合作關係有何特色?法律機制有何新鮮之處?問題也許千百,然創新之樂趣與成就感也將無以倫比。或許,某位史學家應該放下手頭的巨著,著力研究一下當年筷子的傳播軌跡,由此觸發出一種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也未可知。

 

 

 

 

 

 

為何森南多傑於【大中華演義(第四回)-2016-03-28(: http://blog.udn.com/k10089/51613995)中會說:好一個由【『天下安』到『平天下』,為何要先『天下安』才能進一步『平天下』,此中道理何解?………………………….『天下安』後,又有何蹊徑可到『平天下』,這與『一帶一路』又有何關聯?】

 

 

 

在此『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中,台灣所能扮演的角色為何?

 

 

 

 

為何森南多傑會於【超越性理念--六大項目之第一順位(位階)--國有定型,民有共識--開我民族史今後五百年之新運】(詳:http://blog.udn.com/k10089/102512047)中談到:

 

 

『若無『英國人創造思想,美國人付諸實踐』與『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之思維,何來『逍遙遊』?』

 

 

何謂:超越性理念』?

 

 

何謂:『這個理念,應當體現出對過去兩個三十年的繼承與超越,應當體現出13億人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應當體現出人類的普世價值,應當體現出人類進步的共同方向。

 

 

 

 

 

 

 

 

@@@@@@@@@@@@@@@@@@@@@@@@@@@@@@@@@@@@@@@@@@@@@@@@@@@@@@@@@@@@@@@@@@@@@@@@@@@@@@@@@@@@@@@@@@@@@@@@@@@@@@@@@@@@@@@@@@@@@@@@@@@@@@@@@@@@@@@@@@@@@@@@@@@@@@@@@@@

 

 

 

 

 

 

3+1的世界格局看台灣

 

 

個人與家庭為動力的美國夢、一帶一路為彰顯的中國夢,還有俄國夢和歐盟夢, 在四大夢境驅動下的世界,台灣身在其中如何因應局勢?

當今世界由四大夢境驅動:美國夢、中國夢、俄國夢和歐盟夢,精準認識到這四大夢境之間的本質差異及競爭態勢,乃任何國家,包括台灣在內,興衰存亡的關鍵。

 

中國借用「美國夢」一詞,提出了「中國夢」,但事實上二者是背道而馳的。美國夢的本質是個人與家庭為動力,是向前看的;而習氏中國夢則是向後看的,以歷史榮耀為座標,「復興偉大中華文明」,回溯的「統一」概念以及大清帝國的版圖,它的動力落實點是集體情緒。

 

俄國和台灣比,土地五百倍、人口六倍、但GDP只有二‧三倍,在列寧的單極一條鞭帝國失敗後,普京統御即將二十年,卻也在向歷史求救,重新塑造彼得大帝的多元帝國夢。

 

歐盟方面,則在歷經數千年鬥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反省一六四八年以來的「西伐利亞主權體系」,試圖建立以地球人類為座標的「跨主權秩序」,並期待一個百年後的「後主權地球」,在美中俄三大夢境之外敬陪末座,成為未來文明的候補夢境。

 

以「一帶一路」為彰顯的中國夢,架式已經拉得太大,超過了它的可負擔程度,半途而廢似乎無可避免。川普主義其實只是對二戰後(美國創立)的世界秩序的檢討過程,以美國夢向前看的本質,再過五年它一定會反省新的秩序方向,俄國則會一貫地如胡狼,在秩序的夾縫中穿越吃腐肉。

 

對於未來二十年,發展中的歐盟秩序觀會和美國的新秩序觀逐步融合,成為下世代的顯學;中國的困境則在於選擇加入新秩序,還是獨力自創新秩序。若中國執意於後者,就會落入新一輪軍備競賽,財務、人力、經驗都會被攤薄,最終落入尾大不掉、難以收場的境地。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8/post/201801240005/3+1的世界格局看台灣

 

 

 

 

 

 

 

 

 

 

 

 

@@@@@@@@@@@@@@@@@@@@@@@@@@@@@@@@@@@@@@@@@@@@@@@@@@@@@@@@@@@@@@@@@@@@@@@@@@@@@@@@@@@@@@@@@@@@@@@@@@@@@@@@@@@@@@@@@@@@@@@@@@@@@@@@@@@@@@@@@@@@@@@@@@@@@@@@@@@@@@@@@@@@@@@@@@@@@

 

 

 

 

 

 

 

 

 

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的大同社會?

 

blog.dwnews.com

 

2013323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面向世界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2017210人類命運共同體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

 

馬克思曾說過問題是時代的口號。習近平的這個口號,折射出了什麼時代問題呢?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蔓延,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聯繫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但與此同時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也很激烈。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說正是針對這種文明衝突、國家衝突提出來的時代之問。

 

何謂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曾在2017121日一次演講中解釋為: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從時空角度來理解它是人類彼此依靠的一個集合體,但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它具有人類利益和價值的通約性,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公約數,反映了人類共同利益的總體需求。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強調重視共有共贏而不是分歧鬥爭。儘管當今世界面臨各種文明之間相互衝突的挑戰,但有一種存在超越了個體以及部分群體的片面性,是全人類共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試圖去找到這種人類世界中超越了片面性的共有存在,以促進人與人、國家之間、種族之間的共贏合作大於分歧鬥爭。而這種人類社會中的共有存在即馬克思主義中人的類本質

 

馬克思的人的類本質思想出自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定程度上受到費爾巴哈人的類本質思想的啟發, 該思想指出建立在生產勞動基礎之上的人的社會性、群體性是人類所共有的、區別於動物的本質。人的類本質意味著個人是

 

和自身之外的其他個體以及群體相互連接在一起的,而非孤立的個人。人類命運共同體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馬克思類本質中人類群體的相互聯繫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裏也有中國天下大同傳統文化的影子。共同體超越了個體的片面性是公共的,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下為公的理念,出自儒家《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所謂天下,超越了一朝一君,是所有人共有之天下。 

 

而所謂大同,儒家將其具體描繪為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蔵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儒家所設想的最理想的階段,與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有所不同:共產主義社會是要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的理想社會。大同社會的重點則在於宣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幫扶,例如人們視他人父母如自己父母,視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反對人們自私自利的行為,最後達到一個人人都能安居樂業、人人都各得其所的理想社會,這個社會並非沒有差別,而是一個承認差別的和而不同的社會。協和萬邦”“民胞物與等思想也均體現了這種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和諧的理念。

 

簡單的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了馬克思唯物史觀中類本質共有共用的精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大同社會和諧理念的縮影,但其積極的內涵尚有待進一步挖掘。

 

http://blog.dwnews.com/post-1026741.html

 

 

 

@@@@@@@@@@@@@@@@@@@@@@@@@@@@@@@@@@@@@@@@@@@@@@@@@@@@@@@@@@@@@@@@@@@@@@@@@@@@@@@@@@@@@@@@@@@@@@@@@@@@@@@@@@@@@@@@@@@@@@@@@@@@@@@@@@@@@@@@@@@@@@@@@@@@@@@@@@@@@@@@@@@@@@@@@@@@@@@@@@@@@@@@@@@@@@@@@@@@@@@@@@@@@@@@@@@@@@@@@@@@@@@@@@@@@@@@@@@@@@@@@@@@@@@@@@@@@@@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對陸好感首度超越反感

 

 

台灣成年人中,有44反感,但49有好感,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4.4個百分點,反感度降3.5

 

 

http://www.cdnews.com.tw 
 
2018-06-18 18:44:14
 
 

 

 

 

台灣民意基金會17日公布民調,台灣成年人中,有44對大陸有反感,但有49的人基本上有好感,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4.4個百分點,反感度降低3.5個百分點,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2018台灣人最喜愛的國家”全國性民調發表會,由游盈隆主持,在對大陸的好感度方面,游盈隆表示,民調中詢問:“整體來講,您對中國的印象或感覺如何?好或不好?” 

 

 結果發現:8%非常好,40.8%還算好,23.9%不怎麼好,20%非常不好,2.5%沒什麼特別感覺,4.9%不知道。換言之,在年滿20歲以上的台灣成年人中,有49的人對中國大陸基本上有好感,但有44有反感。

 

 與去年相比,可以發現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感覺有了一些轉變,好感方面增加了4.4個百分點,反感方面降低了3.5個百分點,而且對中國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 

 

 游盈隆表示,2018台灣人對中國印象與感覺出現戲劇性轉變,對中國有好感的人竟然超過反感的人,“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現象,一個歷史性的轉變”,特別是在25-54歲青壯年族群、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公民中都有過半數的人基本上對中國有好感,這真的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演變。 

 

 他說,這種演變究竟是一種“大國崛起效應”嗎?還是台灣持續相對弱化的後遺症?是一時的、短期的現象?還是一個進行中的長期現象?對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一連串的問題,值得政府與社會嚴肅思考與面對。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4655077

 

 

 

 

 

 

 

 

 

 

 

 

 

 

 

 

 

 

 

 

 

@@@@@@@@@@@@@@@@@@@@@@@@@@@@@@@@@@@@@@@@@@@@@@@@@@@@@@@@@@@@@@@@@@@@@@@@@@@@@@@@@@@@@@@@@@@@@@@@@@@@@@@@@@@@@@@@@@@@@@@@@@@@@@@@@@@@@@@@@@@@@@@@@@@@@@@@@@@@@@@@@@

 

 

 

 

當代中國人的處境與未來

 

鄭永年

 

2017-11-27 22:01

 

Dwnews

 

dwnews.com |

 

如果“人權”的發展僅僅聚焦于國家權力和財富(中國)或者政治權利(西方),不可避免會發生人的“異化”,就很難找到人的位置;相反,人只會是權力和財富的工具。如果那樣,無論是政治人物、商人、知識份子,男人或者女人,都仍然不知道人權為何,仍然會找不到真正的人權。

 

和西方比較,人的處境問題在中國文化環境裏的表現全然不同(有關西方人的處境問題,另文論述)。一方面,中國文化對人的重視是其他文化所不及的。

 

《禮記·禮運》大同章(簡稱禮運大同篇)表述得淋漓盡致:“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一大同思想數千年以來一直是中國人的理想,一直延續到今天。近代以來,康有為曾借孔子之名撰寫了《大同書》。孫中山先生把此作為其政治理念,說,“三民主義,吾党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毛澤東也說過,“《大同書》所寫就是我們共產主義者要建立的理想社會”。無疑,“大同”理念是關乎人的,至少是關乎人的“處境”的。

 

再者,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隱含著深厚的人本主義精神。孟子賦予老百姓“革命”的合法性;官方主體意識形態儒家也一直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傳統社會數千年也的確不斷發生這種“革命”,即改朝換代,“天命”從一個朝代轉移到另一個朝代。

 

不過,且不說傳統政治下普通人的“處境”,每次“革命”都是以犧牲大量的老百姓為代價的,或者說每次“革命”都是人的危機。實際上,如何逃避這種週期性的“改朝換代”的“週期律”,是近代以來中國政治人物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其中,最著名的屬毛澤東和黃炎培之間的“窯洞對”了,毛澤東告訴黃炎培,共產黨人已經找到了方法,即民主,把權力交給人民。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發現傳統上的中國人本主義,和西方人本主義很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今天,這種不同也是很多人對“中國是否已經走出週期律”抱不確定態度的主要原因。不同在哪里呢?很簡單,在西方,人是主體;在中國,人是客體。儘管事實上,在西方,人也並不是永遠是“主體”,因為在不同的時代,作為“主體”的人經常被其變化著的環境所異化,包括政治、資本等。不過,人成為主體的理想一直是存在著的,並且不同歷史階段,人也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而鬥爭的。

 

與之比較,正如《大同書》所示,儘管中國文化強調改善人的處境,但人從來就沒有成為主體。在傳統中國,權力始終一貫是社會的本體和主體。中國很早就發展出了“養民”的概念,即把老百姓作為治理客體來對待。官方意識形態即儒家基本上是一種現實主義的統治哲學,即從人的特性來理解有效的權力行使。儒家對“民”的關切,其核心也是皇權,即避免皇權被“民”所推翻,從而失去“天命”。

孟子賦予“民”“革命”的合法性,但從關切人到“革命”是一個漫長的距離,儒家除了發展出了一些有助於統治和消解“民”起來“革命”的機制,例如科舉考試和提供最低生存環境,並沒有發展出能夠“為民”的任何有效機制。很容易理解,數千年的中國歷史沒有發展出任何類似西方的“人權”概念。直到今天,這個概念對大多數中國人仍然模糊不清。

 

如果和西方、印度做一簡單的比較,中國文化的特質會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印度社會一直受種姓制度所困擾,種姓制度把印度社會分成四個主要等級,一個人出生在哪一個等級,無論做怎樣的努力,都不會改變,並且是世代相傳。歐洲社會從早期的宗教傳統到近代的自然法傳統,都強調人的平等性。儘管事實上是不平等的,但從規範層面始終強調人的平等權利。

 

中國社會可以說是居中。中國社會沒有像歐洲社會那樣的“人是平等”的假設,但也沒有像印度那樣世世代代不可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歐洲人的“上帝”和“自然法”都是假設,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因此他們可以說“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或者“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中國人沒有這樣的假設,而是通過社會觀察到,人本來就是不平等的。

 

中國文化對人的定義都是置於五個基本關係之中,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從社會階層看,中國也有“士、農、工、商”四階層的意識形態安排,也具有等級性。儘管承認社會的等級性,但中國文化認為,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流動的。

從哲學層面,中國沒有西方那種“原罪”和“性惡”概念。傳統儒家信仰的是“性善”,因此強調教育,並且是“有教無類”,而科舉制度在實踐層面為社會階層流動提供了制度機制。

 

不過,正如前面所討論的,中國的這些制度安排並非是為了實現人的權利;相反這些安排都是為了讓人盡義務和責任,最終目標是為了皇權的統治。

 

所以,對中國人來說,人的危機發生在需要“革命”或者“造反”的時候。印度的種姓制度,低種姓的“民”是沒有“革命”的合法性的。如上所說,中國在“以民為本”到“民反”之間缺少一系列制度安排,等到“民”忍無可忍的時候,就直接“造反”。

 

人權的概念直到近代開始才逐漸引入,成為數代人的追求。但問題是,直到今天,中國人是否真正意識到什麼是人權呢?那麼多年來,中國和西方在人權方面一直在進行持續的爭論。但無論中國學者還是西方學者,在對中國人權方面的認識過於政治化和簡單化。雙方所爭論的焦點並非中國需要不需要人權,因為中國也從來沒有否認過人權;爭論的焦點在於不同方面人權的實現的優先次序問題,中國強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權利,而西方強調的是政治權利。

 

這種爭論不可避免,也會繼續,因為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其實現人權的條件很不相同。不過,對中國來說,這種爭論實際的意義並不大。那種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制度建設層面上的“人權”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些層面“人權”的實現是否表明人權的真正實現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現在討論“人權”過多地注重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係。不過,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僅僅是人權的一個重要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總體社會關係中表達出來的關係,例如包括普通人對普通人、成年人對兒童、男人對女人、醫生對病人、老師對學生、老闆對下屬、資本家對工人、上下級官員等等,而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只是總體社會關係的一個反映。

 

如果一個人不能把另一個人作為一個“人”,而是作為一種具有身份(例如官員、商人、父親、妻子、兒子等等)的人看,基本人權就無從談起。旦把人權和具體的身份聯繫在一起,就不是人權了。

 

無論從今天所發生的哪種社會現象來看,例如精英階層的腐敗、城市“低端勞動力”的被驅趕、層出不窮的虐童案、工作場所的性騷擾、“被精神病”、中產階層(尤其是企業家階層)的不確定性、資本的貪婪、社會毫無底線的分化、底層社會群體生存環境的惡劣等等,人們都可以認為大多數中國人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最基本的人權概念,即對人作為一個生命所需要的最最基本的權利,例如正常活著、尊重、體面、榮譽等。

 

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權利的體現,最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水準或者政治制度水準,也難以保障人權的實現,或者說,難以確立人的主體地位。或者說,如果每一個人不能把基本人權內化成為一個自覺的概念,社會經濟發展和制度建設都會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中國沒有經歷過“人”的啟蒙,類似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沒有能夠從人作為客體的人本主義,轉型成為人作為主體的人本主義。儘管西方古希臘就開始重視人,但人的主體性是在文藝復興之後確立起來的。中國沒有經過對人的啟蒙,直接進入了歐洲那樣的政治啟蒙運動。

 

第一,一般上人們把“五四運動”視為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啟蒙運動,但“五四運動”實際上是政治啟蒙運動,而非人的啟蒙運動。“五四運動”功不可沒,但也有很負面的後遺症,那就是人們輕易把事情過度政治化,包括對人的看法。第二,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的啟蒙運動過於強調國家的權利,而忽視甚至漠視個人的權利。近代以來,中國被西方國家所打敗,國家主權面臨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救國”成為首要的任務。對人民來說,這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國家的主權也是人權的前提;沒有國家主權,哪有個人的人權?但今天的問題在於,在國家獲取了權利之後,人權如何獲取呢?第三,在新國家建立之後,延續了革命時代的“階級鬥爭”方法來建設國家。階級鬥爭往往把自己一方道德化,而把“敵對階級”妖魔化。因此,階級敵人成為了“非人”,因為是“非人”,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付之都是“正義的”。文革中革命階級對“黑五類”就是這樣的。這種階級鬥爭的影子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表現在對疑犯、囚犯、對雙規幹部等被視為是“壞人”的人方法上。第四,新的“階級”鬥爭基礎的出現。經歷了數十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也變成了類似於其他很多社會的平常社會,資本毫無節制地貪婪,收入差異巨大、社會高度分化、富豪區、貧民窟等。同時,與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公共住房為核心的社會政策還沒有到位。在基本社會正義缺失的情況下,人權觀念很難深入民間,更不用說是相信人權的存在了。

 

不過,從長歷史來看,這並不是說中國發展不了基本人權概念。實際上,所有這些問題,西方在不同階段都經歷過,只不過是西方採用進步的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與中國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亞洲日本和“四小龍”,也都已經實現了這種轉型。這些社會並沒有演變成西方式社會,但也是實現了基本人權。尤其是,這些經濟體內,政府在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作用。這些社會能夠實現基本人權,中國也是可以的。二戰以來新儒家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

 

無論如何,如果“人權”的發展僅僅聚焦于國家權力和財富(中國)或者政治權利(西方),不可避免會發生人的“異化”,就很難找到人的位置;相反,人只會是權力和財富的工具。如果那樣,無論是政治人物、商人、知識份子,男人或者女人,都仍然不知道人權為何,仍然會找不到真正的人權。

 

如此說來,在重新強調現代化的今天,關鍵的是實現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的實現的起點,則是每一個人對他人權利的認同。

 

 

 

http://blog.dwnews.com/post-985453.html

 

 

 

 

 

 

 

 

 

 

 

@@@@@@@@@@@@@@@@@@@@@@@@@@@@@@@@@@@@@@@@@@@@@@@@@@@@@@@@@@@@@@@@@@@@@@@@@@@@@@@@@@@@@@@@@@@@@@@@@@@@@@@@@@@@@@@@@@@@@@@@@@@@@@@@@@@@@@@@@@@@@@@@@@@@@

 

 

 

 

 

 

 

大陸現在就是缺乏一部篇幅不長又簡單的『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來塞地獄門開菩堤路

 

 

 

 

以下文章摘錄自【大陸現在就是缺乏一部篇幅不長又簡單的『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來塞地獄門開菩堤路】(詳:http://blog.udn.com/k10089/9333546)

 

 

 

『這可能是維新前,日本的封建制度與中古歐洲封建制的基本「型態」甚為接近,因此日本一旦實行「歐化」 (歐洲式的現代化),則社會發展程序若合符契,所以就一鳴驚人了。』,因此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若無好的『基本「型態」』與繼之正確的『社會發展程序』,那麼此現代化就前途漫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完成了。

 

 

 

 

 

 

 

@@@@@@@@@@@@@@@@@@@@@@@@@@@@@@@@@@@@@@@@@@@@@@@@@@@@@@@@@@@@@@@@@@@@@@@@@@@@@@@@@@@@@@@@@@@@@@@@@@@@@@@@@@@@@@@@@@@@@@@@@@@@@@@@@@@@@@@@@@@@@@@@@@@@@@@@@@@@@@@@@@

 

 

 

兩岸博弈 圍棋還是統戰-------在兩岸關係上玩剪刀石頭布,只會自貶身價,讓國際失望。----------逍遙遊

 

 

 

: http://blog.udn.com/k10089/62268175

 

 

 

520岸政軍 兵棋推演五》兩岸博弈 圍棋還是統戰----------------在兩岸關係上玩剪刀石頭布,只會自貶身價,讓國際失望。--------------逍遙遊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 | 六月11

 

520蔡英文準總統之就職演說內容,當下是利害相關國家注意的焦點;華盛頓得事前審稿,北京按往例也會通過非正式以及祕密管道遊說蔡班底,東京亦會盡力打探內容、交換意見。

 

臺北、北京、華盛頓、東京都已經進入兩岸關係「兵棋推演」的階段。在台灣,由中時媒體集團舉辦了「520後兩岸政軍兵棋推演」。但據悉,在台由各方舉辦的未公開的同類主題兵棋推演至少已有56場,接下來3周想來會更密集。

 

雖曰「兵棋」,但實質上是「政治推演」。政治上,借用源自軍事「兵棋」名稱來做推演,本身就揭示了某種不祥的信號。不止兩岸關係,今天世界上各個不可想像的領域,都開始舉辦「兵推」。例如,2008年美國國防部就委託華爾街人士在五角大廈辦了一場「貨幣大戰」的兵推,結果是軍方團隊大敗,顯示美國軍方對金融財政的國安意義幾乎一無所知。

 

政治場域上密集舉辦兵推,顯示了台灣已充分理解,決定兩岸未來結局的因素,政治上、經濟上的大於軍事上的。儘管如此,用上了「兵棋」的概念,也表示大家都知道,政治上、經濟上「對抗」的場面是一定會出現的。

 

既然如此,利害相關方真正需要理解的是「對抗」的本質以及技能,而非單單戰機、飛彈、潛艇的技能。簡略來說,「對抗」情境下的技能,可分為3個層次:博弈式的、圍棋式的,還有統戰式的。

 

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反應目前還大多停留在「博弈」的層次,更令人擔心的,許多政治人還在用博弈中最原始的「剪刀、石頭、布」作為判事基礎,也就是用判斷對方下一步會出那一招、我用那一招應對的心智狀態。進化一點的,會用撲克牌或象棋的複雜度想對策。

 

北京對台,最初也用過剪刀石頭布和象棋的手法,然而經過了過去20年的「大國崛起」,老早就跳脫了與台灣博弈的層次,而進入了圍棋和高級統戰的境界。台灣接下來面對的最大風險,不在於博弈不過北京,而在企圖用剪刀石頭布對抗北京的圍棋佈局和高級統戰。

 

圍棋不怕失子,而怕失局;零星落子時對方若不察,成局後就「形勢比人強」。在缺乏政治、經濟的圍棋思維技能下,台灣將因為贏了兩盤剪刀石頭布而慶幸,甚至大爽,但,沒人在和你劃拳,連美國、日本都沒在劃拳。

 

「統戰」為統一戰線的簡稱,精義在「攏絡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洋蔥一層一層剝下去,主要敵人打倒之後,次要敵人就變成主要敵人。統戰不是博弈,博弈有「死期」(dead line),而統戰只有達成目標的「生日」(birthday)。國民黨在台灣的地位是被對手博弈掉的,而當年在中國大陸的地位是被對手統戰掉的。

 

剪刀石頭布是無法和圍棋、統戰對抗的。520後,若陸客減少、外交雪崩,先別口出惡言;若陸客未減少,外交無雪崩,也先別得意忘形。用亞洲來下圍棋,用世界來防統戰,才是台灣維持兩岸關係的王道。也別忘了,一個自我中心的台灣是沒有生存餘地的,維持兩岸關係不是為了台灣,而是為了亞洲、為了世界。在兩岸關係上玩剪刀石頭布,只會自貶身價,讓國際失望。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1000341-260109

 

 

 

 

 

 

 

 

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

逍遙遊,言逍遙乎?物外任天而遊,無窮也。

字打的很辛苦,白話文亦須推敲,此文僅供參考,讓所好者互通有無,更臻體悟,請勿做營利用途,其餘歡迎複製轉寄,不受限。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白話文:

北海有一條魚,牠的名字叫鯤,鯤的身體非常大,大到不知有幾千里。鯤變化為大鳥,牠的名字叫鵬。膨的背脊大到不知有幾千里,當振翅飛起時,翅膀像天邊的雲。這隻鳥,當海波動起風時,就飛到南海,南海呢,就是天池。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白話文:

齊諧(齊諧歷代考證有說是人名,有說書名)記載怪異的事情。齊諧上說:「鵬鳥飛往南海時,牠雙翅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牠飛翔時像旋風一樣直上九萬裏天空中,牠乘著六月的海風飛往南海去。田野中的游絲水氣,飛揚塵埃,以及生物所相互吹動出滾動的氣息。蔚藍色的天空,就是天空本來顏色嗎?還是距離太遙遠而看不到它的最深處呢?飛翔高空的鵬鳥往下看地面景象,也有同樣的感覺嗎?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白話文:

再說水若積的不深,就沒有力量承載大船,在廳堂的凹地上倒一杯水,把一根小草放到水面可以像船一樣浮起來,若放一個杯子在水中,就膠住不能動了,這就是水太淺要當船的杯子太大了。風力的積存若不大,就沒有力量承托起大鳥的翅膀,所以大鳥能高飛九萬裏乘風而上是在牠下面有巨大風力,牠才能憑藉風力,背向著青天沒有阻礙,然後才能飛到南海去。

 

 

 

蜩ㄊㄧㄠˊ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這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白話文:

蟬和斑鳩笑著說:我決定展翅起飛,碰到榆、枋樹時就停在上邊,有時力氣不夠,飛不到樹上就降落地面上,又何必要高飛九萬裏向遙遠南海飛去。殊不知去郊遊,準備三餐當晚回家,肚子還是飽飽的,旅行百里以外,就得準備隔夜的糧食,旅行千里以外,就得準備3個月的糧食。這2種蟲,又那裡知道呢。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白話文:

智力淺薄的人不能理解智力淵博的理論,壽命短的不會知道年代久遠以後的事,何以知道如此呢?朝生晚死的菌芝,不知道一個月的始終,春天生夏天死、夏天生秋天死去的蟪蛄,不知ㄧ年的轉變,這是所謂小年。楚國南邊有一種神龜,以500年當一個春季,以500年當秋季。上古有一種大椿樹以八千年為春季,以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而以前彭祖活到700多歲世人ㄧ說起長壽來,都以彭祖年壽最高,豈不是太可悲了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白話文:

商湯問棘的談話中曾說:「在遙遠的北方,有草木不生的地方,有著遼闊大海,名字叫天池,池中有魚,其身軀有幾千里,沒有人知道他有多長,牠的名字叫鯤。有一隻鳥,牠的名字叫鵬,牠的背脊像泰山一樣大,翅膀像天邊的雲,盤著風迴旋直上九萬裏,太高覺得雲氣稀薄,背著青天,然後想朝南海飛去,」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白話文:

生活在小澤子的鴳雀笑著說:「牠想飛到那裡去呀?我飛騰而上,不過幾十尺高就降落下來,在蓬蒿之間翱翔,這也算飛行的絕技,而牠想飛到那裡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區別呀。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ㄕㄨㄛˋ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白話文:

所以才智只能當一官職的,行為能得到一鄉人民讚揚,德望能 符合國 君要求,而取得一國的信任,就自鳴得意,其實不過鴳雀一樣見識。宋榮子(宋國的賢人)也看不起這樣的修為,他不因所有人的稱讚而不加勉勵,所有的人毀謗也不會沮喪,他知道內、外的分別,辨別榮辱的境界,已有一番真正境界了,他在於人世間,從不汲汲追求,雖然這樣,他還是有至德未建立。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白話文:

列子駕風飛行,清妙飄然極了,過了15天才回來,他對於福壽追求,從不急切追求,雖然可以免去步行的勞苦,但他對風還是有所依持跟等待呀。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白話文:

至於乘風天地的真正精神,要駕著六氣的變化,遨遊在無窮無盡天地中,他就無須等待了,所以說:至德的人忘卻自己,神明的人忘卻立功,聖哲的人心中淡泊忘卻求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白話文:

堯讓天下給許由,說到:太陽與月亮都出來了,而手裡的燭火還不熄滅,那微弱火光,不能發揮用處!天上下了及時的雨水,還要引水灌溉,這對潤澤作物,不是多此一舉嗎!先生如果作為天子會把國家治理很好,而我還佔著這位置,我覺得是慚愧缺失。請讓我把天下奉給先生。許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平治了,我再來代替你,我將圖名嗎?名是實的賓客,我求賓位嗎?鷦鷯在深林裡做窩,所佔不過一根樹枝,偃鼠到河邊喝水,最多喝飽肚子。回去吧君王,我要天下沒什麼用處,廚師雖不去作飯菜,掌管祭典的人不越權代替廚師做飯菜。

 

肩事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ㄑㄧˊ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次章甫而適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ㄧㄠˇ然喪其天下焉。

 

白話文:

修道士人肩吾問連叔說:我聽見接輿的談論,他的話大而不恰當,虛遠而不著邊際。我聽了非常驚異像天河不著邊,像門外和院內般相差極大,一點都不近人情呢。連叔問說:他說了些什麼?肩吾說:他說遙遠地方有姑射山,有神人居住。肌膚像冰雪一樣潔淨,溫柔婉約像個未出嫁姑娘;不吃五穀,只吸清風喝露水,坐著雲氣,駕著飛龍,在四海之外遨遊;他凝聚精神,可以使作物沒災害五穀豐收,這些狂言我不相信。連叔說:是呀,瞎眼的人無法看精妙文章,聾子沒有辦法讓他聽到鐘鼓的聲音,豈只有人的身體部位有瞎子和聾子,剛剛的話,你亦有這毛病。這神人,祂的德,將廣被包羅萬物作為一,世人爭求功名紛紛擾擾的,那裡肯辛辛苦苦管天下事,這神人,萬物都不能損傷祂,大水滔天也不能淹溺,大旱災時金石熔化、山土焦枯祂也不會熱。是祂的灰塵以及殘餘穀物,猶能造成堯舜偉大功業,那裡肯以世物做事!

宋國有人販運衣帽子到越國去賣,越國人是把頭髮剃光赤身塗著文彩,(衣帽)對他們沒有用。堯治理天下人民,海內政治清平,往射姑山拜訪四位得道真人(舊注四子為王倪、齧缺、被衣、許由)汾水的北邊,他將恍然大悟把天下忘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ㄏㄠˋ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白話文: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頌我ㄧ顆大葫蘆的種子,我將它播種收成時有五石大容量。用它盛水,它的質料不堅固不能拿起,將它剖開做瓢,卻沒那麼大水缸容納瓢,這葫蘆不能算不大,可是沒有用處就把它砸碎了。莊子說:這是你不會用大啊。宋國人有人會製造擦龜裂手的藥,世世代代做漂洗布絮的生意。有一個客人聽見這種藥,就情願出價百金。宋人乃聚集族人商議說:我們世世代代以漂絮為業,獲利只幾些錢,今天製藥技術可以得到百金,就把它賣了吧。客人買到藥之後,就去遊說吳王。越國正準備攻打吳國,吳王將客人委任為將軍。冬天,與越國人水戰,大敗越國人,吳王封一片土地給他。有能使手不裂凍傷,他得封地,有的還是不能免的漂絮,就是用的方法不同.。今天你有五石大葫蘆,為什麼不考慮作成膘舟用它來遨遊江湖,你還憂愁葫蘆太大無容身之地?是你的心被蓬茅所塞!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ㄕㄥ(即黃鼠狼)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今夫嫠ㄌㄧˊ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白話文: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們稱它為樗。樹身臃腫不直無法用木匠繩墨去量,它的小樹枝彎曲而不合規矩,生長在大路邊,木匠卻不願意去看它。今天你說,大而不適用,跟大家看法一樣。莊子說:你看過黃鼠狼嗎?牠們曲著身體埋伏,以等待鼠雞;東西跳躍,不避高低,中了捕獸機關,死於捕獸的網子。再看那犛牛,大的像垂在天邊的雲朵。大是很大了,卻不能夠捉老鼠。現在你有一棵大樹,發愁他無用,為什麼不種於無相礙的地方,廣漠的原野,徘迴無所事的在它旁邊,逍遙自在在它下面躺著睡覺。不會遭斧斤砍伐,也不會妨害別人,沒有用處,就也沒有困苦了。

 

 

 

 

 

 

http://blog.xuite.net/mail16999/twblog/150546903-%E8%8E%8A%E5%AD%90-%E9%80%8D%E9%81%99%E9%81%8A%2F%E7%99%BD%E8%A9%B1%E6%96%87%E5%B0%8D%E7%85%A7

 

 

@@@@@@@@@@@@@@@@@@@@@@@@@@@@@@@@@@@@@@@@@@@@@@@@@@@@@@@@@@@@@@@@@@@@@@@@@@@@@@@@@@@@@@@@@@@@@@@@@@@@@@@@@@@@@@@@@@@@@@@@@@@@@@@@@@@@@@@@@@@@@@@@@@@@@@@@@@@@@@@@@@@@@@@@@@@@@@@@@@@@@@@@@@@@@@@@@@@@@@@@@@@@@@@@@@@@@@@@@@@@@@@@@@@@@@@@@@@@@@@@@@@@@@@@@@@@@@@@@@@@@@@@@@@@@@@@@@@@@@@@@@@@@@@@@@@@@@@@@@@@@@@@@@@@@@@@@@@@@@@@@@@@@@@@@@@@@@@@@@@@@@@@@@@@@@@@@

 

 

 

 

 

 

 

境界沒大小,只有逍遙遊

 

豆瓣 |

2007-03-17 15:29:10

 

“境界”有大小?於丹還是先搞清《逍遙遊》講得是什麼吧,這都搞不清楚還講啥《莊子》?



這一陣於丹繼《論語》之後,又在電視上說《莊子》心得了。電視沒看,從網上下載,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

 

這哪是《莊子》心得?整個借《莊子》講一套于丹為人處世之道。於丹聲稱:她是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既然六經都注你了,就別打著人家的旗號了。

 

既然題目是講《莊子》總不能差得太遠吧,更不能弄擰了吧。人家《莊子》每篇都有自己的題目,比如第一篇《逍遙遊》,那您就講明白什麼是莊子的《逍遙遊》。

 

把《莊子》裏面的故事和寓言單拿出來,又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一些類似早年《讀者文摘》上的小故事小寓言,整出一篇題目叫境界有大小說什麼: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才能獲得成功的人生。

 

《逍遙遊》講得是這個麼?合著莊子廢了半天勁,是講如何獲得成功的人生?拿著護手霜獻給帝王的就是成功的人生,那堯讓天下,許由不受,許由豈不是太失敗了?

整個把莊子的意思弄反了,如果非要用境界這個詞的話,《逍遙遊》整篇說得是境界沒大小,只有逍遙不逍遙。

 

拿寓言說事,拿小故事說事,莊子可以說是這方面的鼻祖,也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了。一部《莊子》成為了多少後世文人的學習的樣板,多少人學著用莊子這種方式說事。

 

凡事有利就有弊。《莊子》一書,行文飄忽,用詞華麗,又多用寓言。生動有餘,說理不足。看的人常常陶醉其中的文字,往往忽略了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逍遙遊》一上來就用鯤鵬和鷃雀作對比,大部分人都被鯤化作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壯觀景象給震住了。大鵬是不是境界就比鷃雀高?就比鷃雀逍遙?

 

宋榮子,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這境界比那些自得於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能征一國者高吧?但你境界高就能嘲笑境界低的麼?

 

莊子怎麼說?


“尤有未樹也”

 

什麼是真正的逍遙遊?其實在《莊子》中說得很明白了。連禦風而行的列子都不算是,更何況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

 

© 20052016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134926/

 

 

 

 

 

 

 

 

 

 

 

 

 

 

***************************************************************************************************************************************************************************

 

 

 

森南多傑:

 

 

從前有說過『思緒的整理是最累的』(詳【從鄧小平到習近平:中國改革再出發--------文章貴精,不在多--------思緒的整理是最累的----------何謂靈感?】,http://blog.udn.com/k10089/108609556)

 

 

 

此篇【見林不見樹------制度--------一鳴驚人----------------逍遙遊】之貼文既粗糙,又不完整,需再大大的整理、潤色一番!!!! 

 

 

 

好一個:『簡單的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了馬克思唯物史觀中類本質共有共用的精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大同社會和諧理念的縮影,但其積極的內涵尚有待進一步挖掘。

 

 

 

 

 

好一個:『“一帶一路”要成功,最終是建立在世界歷史經驗基礎之上的,包括美國的經驗,因此,對帶路的研究可能剛剛開始。

 

 

 

好一個:『尚有待進一步挖掘』與『可能剛剛開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10089&aid=11296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