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中國不傲慢 也沒理由傲慢」-聯合早報網2010.7.3
2010/07/03 16:28:16瀏覽353|回應0|推薦1

中國不傲慢 也沒理由傲慢

韓方明  (2010-07-03)

  國際社會也不能既要求一個正在走向強大的大國對世界經濟做出更積極、務實、穩妥的努力以承擔較多的國際責任,又要求他面對無端的指責和脅迫時忍氣吞聲。

  近來常聽到西方一些媒體和學者批評中國“傲慢、強硬”,所謂的“中國傲慢論”甚囂塵上,甚至連最早提出“軟實力”、“巧實力”等概念而深具世界影響的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也未能免俗,跟風撰文指責中國的“傲慢”和對美國的“輕視”,並一本正經地告誡中國“美國並沒有衰落”。

  中國果真傲慢嗎?又或者中國果真有傲慢的資格嗎?

  筆者認為,對於正在復興的中國來說,自信當是必須的,傲慢則遠不具備資格。向世界說明這一點,不但有助於修正國外對中國的誤解,也能有益於警醒國內個別因自滿而自大的人。

中國尚無傲慢的資格

  作為實行市場經濟歷史較短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許多方面來說仍然處於弱勢,如技術創新、教育思維、法人治理結構、經濟發展模式等等。中國既不能因中國的經濟總量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中國製造”而沾沾自喜。

  從政治上來看,建國之初及至數十年前所遵循的指導思想至今沒有得到更進一步清晰準確的理論表述,國家政治、民主、權利等概念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分歧,導致西方國家對中國現行政治體制不理解,難以溝通而多生偏見。

  從文化及其傳播上來看,在網路、全球化媒體、跨國商業往來的推動下,英語變種“全球語”(Global English)日漸興起的當今世界,被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使用的漢語卻並沒有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僅就語言這種全球溝通工具也能說明中國的文化尚處於弱勢狀態,遠沒有英美發達國家使用的英語那麼強勢。更加讓人擔憂的是,熱衷於追求經濟利益的人們,很輕易地把自己傳統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誤為包袱而給扔掉了。

  從經濟上來看,中國的經濟總量(GDP)為美國的三分之一,高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卻落後於一百多位;曾以“中國製造”而自豪的中國製造業很大,但實際上無異於為外國公司打工,技術多非自主知識產權,與美、日、德等以高科技拉動的經濟體綜合實力仍有較大差距。

  一個天下皆知的實例:蘋果iPad售價最低490美元,成本僅約260美元,大多數的成本還是技術使用費和進口設備,在中國的組裝本身僅值9美元,而其他的部分如來自日本的顯示屏、來自美國的關鍵晶片則價值高得多。只有作為發明者、設計者和市場策劃者的蘋果公司才能收穫大部分的利潤。與此同時,在中國生產iPad的富士康工廠的女工們要靠每天超時工作維持生計。面對著如百多年前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還要殘酷的血淋淋的痛苦現實,讓中國人怎能“傲慢”得起來?

  從現代化程度來看,根據2010年《中國現代化報告》,中國現代化水準在經濟、社會、文化、個人、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六個領域在世界上的排名依次為75、77、57、65、100、67。這個現代化排名說明中國現代化尚處於較低的水準。

  世界軍事實力排名則大都以美國為參照系考慮軍事技術、軍事規模、經濟潛力(人口和資源)、軍事傳統(管理)、核武器、軍工、重工業基礎、國民素質等八個方面各10分來評比。俄國以核武器、軍工水準和規模、工業基礎、經濟潛力、國民素質、管理等方面優勢得分61居第二;中國只在軍隊規模、管理、核武器、軍工、經濟潛力等方面居於前列,得分56居第三。但這並不表明中國的軍力全球第三!

  再來看看國民幸福指數。儘管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經濟總量,但分配到個人就微乎其微了,國民在經濟收入、自然環境、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的享受十分有限,而且資源分配極不均衡。住房分配、收入保障、就業機會及司法、執法等方面的公平公正尚有待切實實現。國內民眾的幸福指數依然很低而物價指數遠遠高於薪資水準的上漲幅度,進而造成內需型經濟久久難以拉動。

  總部設在巴黎的益普索社會調查機構(Ipsos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今年初公布在23個國家展開的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僅有45%的被調查對象對自己的生活表示滿意。經濟迅速崛起並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甚至在今年某個時間即將或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有著如此之低的國民生活滿意率,確與國力極不相稱。

  中國在上述許多方面均與發達國家有頗大差距,不更進一步努力將繼續落後。中國有何可藉以向其他國傲慢?

復興的中國不會傲慢

  無論如何,中國經歷了數百年的貧窮落後、被動挨打,現在終於走在了全面復興的路上,這條復興之路走下去、走好了,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也有利於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更有利於世界上各個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進步。

  有一個問題需要重視,那就是,在中國逐步艱難地邁向富強的過程中既不傲慢,應以什麼樣的姿態面對世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仍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對內要發展好自己,建設好自己的國家、治理好自己的社會、讓本國人民享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享有充分的體面和尊嚴;對外則應發展友好和諧的國際關係,擔當應負的國際責任,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應對越來越多的關乎全球全人類的問題。

  當然,國際社會也不能既要求一個正在走向強大的大國對世界經濟做出更積極、務實、穩妥的努力以承擔較多的國際責任,又要求他面對無端的指責和脅迫時忍氣吞聲。

  面對來自國際輿論的種種言論和批評,不論是“威脅論” “傲慢論”或者“強硬說”,都無需激憤、無需過多猜疑言論者的“動機”。這些言論或許正好可以成為對中國的“提醒”,讓中國始終記得發展是第一要務,不但不驕,而且不躁。

  中國需要對世界說明的是:中國現在沒有資格傲慢,將來更不會傲慢。

作者是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以上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團體


《聯合早報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419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