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嬤的梳妝台VS紅點大戲 【聯合報 2015.09.10】
2015/09/12 17:30:44瀏覽333|回應0|推薦0

阿嬤的梳妝台vs.紅點大戲

2015-09-10 01:54:34 聯合報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城市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產物,也是今日多數人類的住所,但放眼世界各大著名城市,她們有些相似卻又略顯不同。肇因於「全球化」趨勢,讓全地球的人開始吃著類似的食物、住著相仿的房子、過著差不多的生活;亦由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多少都能「擁有」一些不同的文化根源、歷史背景、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差異,促使每個城市多能外顯出其「在地化」特質。

主要扮演一座城市在地化特質的角色者,莫過於被稱之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老房子。無庸置疑,它們冷眼見證著歷史、笑觀古今,並且願堅挺著踏向未來,如果可能的話。

就城市治理而言,「老房」能見證歷史、觸景生情,也能讓人閱讀古今、比較差異,更能讓人展望未來、尋求新機,其價值無限、豈捨得辜負?換言之,從一個施政團隊在一幢老建築所展現的能耐,就能見微知著預估一座城市的未來!對一般人而言,古蹟與老房子恐怕離我們太遙遠,但是多數人家中總有那麼幾樣老人家所留下來的老家具吧?「阿嬤的梳妝台」正是一例。

保留阿嬤的「梳妝台」,其可能是存下「資產」,也可能是留下「負債」!期待著老東西一旦變成骨董,當世上其他舊梳妝台都壞光了,本著奇貨可居之勢,梳妝台自然成了資產。但倘若未善加保存與維護,總是本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態度,那轉眼間,這「梳妝台」就成了占用空間的大負債。

存與不存的兩難中,常見的兩全其美方式便是將其出租,一來,東西常用較不易發霉、蟲蛀損壞,二來,以租金積攢些「貼補」修護經費,以減輕財務負擔。畢竟,縱使是租出去的「梳妝台」,總歸還是懷著自家的歷史、記憶、文化,終歸還是自家的「資產」,不是嗎?

有趣的是,近期台灣坊間傳著一件新鮮事,有一「藝術大師」看上的某戶人家祖上留下來的「梳妝台」,二年前便承租來擺設藝品辦展覽,好藝品陪襯著好梳妝台,極為登對!但日子長了,這老東西因自然與人為等因素,條件每況愈下,但這家人「掌櫃」卻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把責任賴給隔壁「蛋農」孵蛋太用力,此事一時僵持不下,惹得整個社會議論紛紛…。

可惜,筆者非藝術人,亦無梳妝台修整專業,除靜觀這齣梳妝台「紅點大戲」如何演下去外,愛莫能助,但願以城市中老建築為例、拋磚引玉。就「老房子」而言,保存修理之技雖很「專業」,但保存愛護之心卻很「一般」,若此情此理套用在「梳妝台」案例,該怎麼做應可不辯自明,不是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insun&aid=30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