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4 00:06:58瀏覽2588|回應15|推薦148 | |
南港捷運站的吉米作品 【前言】 6月18日PO出「文曲星高高掛◎寫作緣起」一文,格友瓜牛眼睛特尖,發現我的寫作記事簿中,有記載著在「讀者文摘」發表一個小故事,在回應中提起美金稿酬乙事,我告知當年收到那筆美金稿費,還把我「整」慘了(真夠「曲折離奇」的),事實上,筆者確於 問道於盲 其實,投稿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玩藝了。自從初三開始,我便常向當年頗受學生喜愛的《學友》雜誌投一欄叫「巧巧畫」的畫稿,先後被錄用過幾次,每次獲得稿酬鉛筆半打。這是最早嚐到的有關投稿的甜頭,苦頭(落選所感到的沮喪)自然也有,只是不太放在心上罷了。 讀高中、大學時期,投的多半是學府風光之類的小故事,在該園地裡似乎也「風光」了一陣。偶爾也在副刊園地插一腳,因能力不足,只是「點」到為止。此後十餘年,因忙著家庭工作,就再也不曾提筆了。年前心血來潮,又開始醉心此道,陸續寫成了一兩萬字,分別投給幾家報紙副刊,結果幾可說全軍覆沒。幸好自己早有心理準備,雖感喪氣,倒沒因此打退堂鼓。只是覺得這樣暗自摸索,乏人指點,必然事倍功半。此其時,巧見某報副刊以大而顯眼的篇幅刊出一篇談寫作甘苦的文章,發現其中「甘」的部份(發表時的興奮)我雖沒有,苦的部份卻被道破無遺,可謂「心有戚戚」焉,便提筆寫封求教的信,請編者轉給那位作者期能獲得一點啟示。
投稿記事簿詳記每篇文章投出日期及刊物,紅筆圈出的為被錄用者,餘皆被退過稿 說巧也巧,說不巧也不巧。就在我信投出沒幾天,一位遠從高雄來的親戚,知道我熱衷寫作,特別帶了幾本有關寫作的書給我看,其中有一本是國內一群知名作家執筆寫的筆墨生涯專輯。我挑這本先讀為快,興味濃厚的從第一頁逐字細細讀下去,看到後面第幾篇時,不覺越看越「眼熟」,讀到一半已經有點「不忍卒讀」的感覺,且有點生氣,最後還是耐著性子把它讀完了。這篇文章可以說除了少許幾個字,其餘百分之九十幾都與前些日子看到的那篇「大作」一模一樣,只是作者名字不同。我首先想到的是作者一稿兩投(照說書上的文章應該早就在刊物上發表過了),因為其中部份涉及私人心願的一段文字(如作者後來取了他的讀者為妻),居然也一字不改。後來想想書上這位作家到底不是一位藉藉無名之輩,該不致「炒冷飯」又把這篇文章拿出來發表。於是我斷定報上那篇「大作」實為抄襲之作。此時我才真正感到洩氣,我竟孤陋得去向此「公」請教寫作之道,這與「問道於盲」又有何不同呢? 鬧了這個不好笑的笑話後,真是越想越不是滋味。也罷,求人何如求己?今後唯有多看多寫,就算撞破頭,也不該輕易再把「希望」寄託在人家身上,即使要請教,也得睜大眼睛慎選「對象」了。 (原載 . 【後記】 事後我向報社檢舉也獲得證實,該文確為抄襲。想不到這文抄公居然有臉回我信,還是一封好厚的信,行文曖昧,我沒看完信就一把拆碎丟到垃圾桶了(哼哼!他還真肖想「效法」那位作家,想與「讀者」進一步交友?)。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