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3 07:39:24瀏覽2445|回應12|推薦160 | |
小橋.流水.人家 每次應老同學劉光政之邀到他的農莊去度假,經過一座水泥橋,越過一條小溪,走進他那幢室內有最現代化陳設的農舍時,我就不禁會想起馬致遠天淨沙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那句詞來。是的,這是現代版的「小橋.流水.人家」,雖然失了原始自然的風味,但仍不失為一處避開水泥叢林理想的休閒去處。 光政可說是我們這羣自家鄉出外打拼的同學中最為「發跡」的一位。算一算我們有著中學六年同窗之誼的同學,如今定居在台北的不下一、二十位,包括先生與我這一班對,平常較常聚在一塊的有啓修、崇漢、博義、隆吉、齊瑞、豐作等。光政早年大概只顧埋著頭賺錢,或他有自己的「GROUP」,我們其實不常碰在一起,即使兩家一直是同一條街的「街坊鄰居」,也是最近幾年因緣際會常在「酒肉」場合有約才走近了。因此我常戲稱我們除了有同窗之誼外,也算是「酒肉」朋友。 因為走近了,我們也就不時成為他那所坐落在市郊村名「阿柔洋」的別莊的客人或不速之客。他的另一半麗華也是極好客的人。我們最常往訪的時節是綠竹筍盛產的時期。屋後一大片山坡地有一半種著綠竹,一部分新種了柚子,一部分是雜草的天地。光政說如果我們也想種點什麼可以自己去「拓荒」。我是很想,但久未舉鋤已被養得嬌貴的手以及忙亂的辦公生涯,使我們略顯卻步,對他的美意暫且只能心領,退休後也許可行,不過那還有段日子好等,眼前就先撿個現成的享受吧。 通常我們都是一票人攜家帶眷的去。大人喝喝茶,聊聊天,唱唱卡拉OK,孩子可以在附近人車不多的產業道路上騎騎腳踏車,也可以拿著撈網去溪澗撈撈小魚小蝦,大人小孩都能玩得蠻盡興的。 而最是老少咸宜的活動就是挖竹筍了。挖筍不只要拚力氣,還得有技巧,更要有莊稼人的智慧,懂得找出嫩筍的「根據地」,免得瞎挖。光政與麗華雖擅長做生意,偶爾做做農夫農婦也不含糊。他們分別帶著一伙大小朋友在竹林間巡覓,要學會眼尖,看覆在土上微露一點筍尖(冒出太多了就不夠鮮嫩了)或未露筍尖但有銅幣大小的泥溼處(是筍尖含露水的「表征」,妙得很),即用銼刀輕輕把覆土撥開,便可看到一截肥肥胖胖引人垂涎的嫩筍,把銼刀深入根部用力一切再往上一掰就成了。把筍挖出後要記得將泥土把洞洞重新覆好不會影響往後的生態環境。種筍挖筍都是門學問,從未接觸過農事的孩子們,倒可藉此上一堂最生活化的自然課。 再說,剛從泥土裡挖下來的嫩筍,其鮮度就勿須多強調了。挖筍須使出吃奶力氣我不太行,但對烹煮竹筍我還在行,我煮了一大鍋以筍為主料再佐以香菇肉片的米粉湯,炒一大盤從屋旁摘來的甘薯葉,大夥吃了直稱:讚!差點沒把舌根也嚼下去了。吃過竹筍大餐,席散時少不得又兜了些回家,涼拌、紅燒,連吃幾餐也不膩,真是餘味繞舌,三日不忘。 除了竹筍大餐,我們還有採龍眼、採木瓜及採桃會。此外,光政夫婦也費了不少心思在屋舍周圍種一溜溜花草,也許不需多久,我們又能赴場熱鬧的花宴了。 有時我們一家人驅車去市郊山區兜兜風,就會不請自來的兜到這所農莊。主人在也好,不在也好,反正不為吃筍,也不特別為什麼,只是想來這裡稍稍駐足一下,看看這兒的風景,聽聽蟬鳴鳥叫,享受一下小橋流水的那份清幽,以及我們可愛的「酒肉」朋友慷慨與我們分享的那份自在。 (原載1992年5月17日中華副日報刊) 幾位老同學在光政 (左) 深坑農莊的院子泡茶聊天 光政深坑農莊附近的老厝 老同學結伴到光政深坑農莊附近尋幽探勝 好朋友與光政夫婦 (中間那對) 餐敘
【註】我的高中同學劉光政於2014年8月25日因病辭世,謹以這篇早些年發表的描寫這位老同學的文字「小橋、流水、人家」貼文來懷念他,並祝禱他一路好走! 這是讀高中時拍的照片,做為本人在臉書設立的「六月青春之歌」專頁封面照。此專頁正連載從高二開始寫到大三的日記,你或可從中拾回一點似曾相識的回憶,歡迎點閱,並邀請您為此專頁按讚,也謝謝已來按讚的朋友們。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六月青春之歌/175920189282281?ref=hl
(音樂取自陳友佳Tony Chen音樂網站)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