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道文化的背後
2017/03/03 05:07:17瀏覽775|回應1|推薦38

今年的春季例會詩社出了一個題目"茶道",只要有所研究的人,都該知道"茶道源自中土,乃指烹茶,飲茶,的藝術。「茶博士」一詞最早見於《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 「命奴子取錢三十文, 酬煎茶博士。 」這裏的茶博士原是指會煎茶、 精通茶藝之人

而茶道應該是"茶會活動"的附屬品,茶會活動則是談玄,說佛理,的清談文化講演之地。

日本的學問僧,將中國的茶會文化傳入日本後,只留下了"茶道"的儀式。它變成和英國喝下午茶的茶會活動類似,成為婆婆媽媽聊是非,話家常的聚會了!

這是我之前的文章。  引用文章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這本書,讓你對日本人的思維有深刻的認識。你可以看到,作者和老師學習茶道十幾年,她親自去體會日本文化的特色:就是,任何一件事物,祖先是怎麼教的,就一代代的傳下去,不會有所改變。

在這本書中,最值得注意的,反而是,藉由參加茶道活動,而從中得到的生活體會也就是他在十五篇文章中點出的十五種幸福。

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了然於心。但無法立即理解的,像費里尼的《大路》,往往須經過多次的交會,才能點點滴滴的領會,進而蛻變成嶄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體悟後,才會發覺自己所見的,不過是整體中的片段而已。所謂的「茶道」,也屬於這樣的事物。 "

*   茶會活動的產生,它其實和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關。

從西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開始獨尊儒術後,儒生取得了朝廷任官的特權。到了東漢光武帝,由於他本身就是太學生,所以,儒生逐漸形成了"士族",接著,從東漢末年到唐朝末年,國家基本上被士族所掌握。

只是,你看這段歷史,你會發現:它是一個亂世。朝代不斷的更迭。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

對這個時代裡的士族成員來說,他們是朝廷追求的對象,但是,他們考慮到自身,和家族的利益,和生存時,就會想用逃避來應對,這時"清談文化"產生了,最後形成了時尚;就在這個時候,佛教進入中國。當佛教要想在中國傳播時,如果,能打入上層社會,那他就會取得快速的成果。因此,佛教高僧參加士族聚會的茶會,同時,也在寺院裡舉辦茶會。

約在唐玄宗時期,陸羽一位被收養的棄兒,在寺院裡接觸到茶會活動,後來,他逃離寺院,利用製茶,和取得泡茶的好水,的謀生技能,開始和唐朝的地方官吏,士人接觸。(陸羽(733年-804年)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在他的時代,茶葉和荔枝,一樣都是野生的。由於,從盛唐開始,中國進入工商業社會,一般中上階級也開始喝茶,所以,茶葉和荔枝一樣,因為市場的需要,開始被大量種植,到了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張滂奏請立茶稅,官府開始徵收茶稅。

*   唐宋時期,茶葉的製作是"末茶"。

唐宋時期,茶農將"一心二葉"的芽茶摘下後,將其研磨成膏狀,去掉雜質,揉成二兩到四兩的團茶。到了宋朝,皇室的貢茶,極其奢華。一個地方,一年進貢十六斤的"明前茶: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而民間,春茶尚有"雨前茶:清明之後,穀雨之前,採的嫩芽,也叫清明茶。"和"穀雨茶:穀雨後,立夏前,採摘的茶葉。"

到了宋代,由於工商業發達,國家富裕,所以,茶會文化,除了之前重視的"好茶"和"好水"外,又加上了"好茶具"和"好茶食"。今天,一般人認為的日本茶道文化,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   明代開始,茶葉取代了末茶

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推廣喝煎茶,當然,由於煎炒技術的改良,茶葉,變成不再臭青,變得好喝了。 

茶文化傳到日本有末茶和煎茶兩種

1.唐代,佛僧永忠(743 -816 唐穆宗元和十一年),在805年回日本,815年獻茶給日本天皇。

2.南宋,佛僧榮西(1141 -1215 南宋寧宗嘉定八年)。將末茶傳入日本。

3.明,佛僧隱元(1592-1673 清康熙十二年),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應邀率30位知名僧俗,從廈門啟航赴日本長崎,開啟東渡扶桑弘揚佛法之路。將煎茶傳入日本。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93320580

 回應文章

美國番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3/03 18:50
我最愛的飲料...茶和咖啡...又來上了一課,謝謝,周末快樂!


Love and hugs from Washington DC!.
黃平 (julian2021) 於 2017-03-03 19:09 回覆:
假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