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散文大師朱自清(一) 揚州的夏日
2013/02/04 05:34:31瀏覽273|回應0|推薦35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他父親依照蘇軾的這首詩來取名.由此,知道他們真是書香門第家庭.

蘇軾       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一九O三年時,朱家搬到揚州,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十三年,直到從兩淮中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讀書,才較少回去.

                                          朱自清 揚州的夏日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隨聲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別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裡,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 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人,他卻沒有那麼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離開了三四年並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麼?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的女人吧?他也只會想著揚州的夏日,雖然與女人仍然不無關係的.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無水而南方有.誠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決了堤防,但這並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頤和園,雖然有點兒水,但太平衍了,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說,我是不喜歡的.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椏椏的支流.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別處不同.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清.劉大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隋唐以來,隨著城址的變遷,由人工開鑿的城濠,和通向古運河的水道.河面逶迤曲折,時展時收,秀麗多姿.原名保障河,改稱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間.當時有位叫汪沆的詩人,寫了一首詠揚州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在那裡,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氣."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著,是紅燒豬頭.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宜;可是在實際上, 揮汗吃著,倒也不壞的.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平山堂在蜀岡上.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並不算錯.這裡游人較少,閒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閒寂勝.從天寧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牆,在水里倒映著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種:大船專供宴遊之用,可以挾妓或打牌.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裡聽著謀得利洋行的唱片.現在這樣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劃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撐著.乘的人多了,便可僱兩隻,前後用小凳子跨著:這也可算得"方舟"了.後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著,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而有些好事的少年,願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別.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囉.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後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併交給茶館中人.撐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茶館的地方大致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綠楊村的幌子,掛在綠楊樹上,隨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

清代詩人王漁洋(浣溪沙·虹橋懷古)"北部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這一帶的茶館佈置都歷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著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寧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閒"那一句詩了.
 
李涉            登山(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723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