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3/13 09:04:19瀏覽3095|回應0|推薦19 | |
半百後,健康急走下坡,大小病痛如影隨形,每隔幾月就須赴醫院報到。女兒出嫁後,自行就醫成為我的一大考驗。 從如何前往、醫病溝通到批價、領藥流程,都讓動作、反應不像以往俐落的我,感到眼花撩亂。特別是跨縣市就醫,求助時受到冷漠相待(自忖他們也是身心俱疲,自顧不暇),除了難過自責外,更覺世態炎涼。 鄉居日久,習慣簡單生活,偌大的醫院好似迷宮,又無可導航的App,若需照X光等檢驗,必須移動到指定場域受檢、再回診間看報告,常上演迷路戲碼,有如噩夢重現。所以上網預約掛號後,除了牢記預約號次與診間,還要先查清火車及公車班次並下載院區配置,了解在哪一棟、第幾樓看診,好讓心裡有個底。 候診期間,遇到無頭蒼蠅般手足無措的人,我也會感同身受,主動詢問是否幫得上忙。因為醫院裡,多是病人或陪病者,自己身心煎熬固然苦不堪言,行有餘力,適時發揮愛心,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病友,能感受一絲溫暖,彼此心裡也會好過些。 少子化已成常態的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20%),需要獨自就醫的人數,只會愈來愈多。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外,也希望就醫環境能更友善,大家都願意及時伸出援手,讓一個人出門看醫師,不再是件難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