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春談孝道
2011/01/28 14:49:07瀏覽915|回應1|推薦7

時近年關,旅台鄉親,漸次返鄉過節。大街小巷,鞭炮之聲與男女老少嘻笑追逐之音,駭耳驚心,好不熱鬧,不但增添了春節的喜慶,也讓我們嗅出了新春的氣氛。雖然今年的冬天較往年寒冷,但返鄉的人潮,卻未減緩,何以致此呢?僅因台金交通不便,相隔以海,離島人選擇此時返鄉團聚,除了藉機休假外,亦同時慰藉了離鄉人思鄉見親的情懷。

想起六十年代,學子負笈赴台讀書,到了船期,聽從了村里公所的廣播,即整裝待發。傍晚時分與赴台定居、就業的鄉親,聚集在新頭碼頭候船。漫漫長夜裏,想到登上平底的「開口笑」(軍艦),要搖晃渡過台灣海峽;想到新聞或報載被大海惡浪吞噬的船隻。思此,意氣風發少年,並不畏懼,怕只怕父母親送別時潰堤的淚水。

「思親」與「慈愛」,不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不可以用邏輯方法予以詮釋,不可以計價或計量。它是人類與生俱來,具血緣與親情之間,所謂的倫常關係。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進而可以瞭解「孝」的真義了。

何謂「孝道」呢?梗概而言,孝是孝敬、孝順、孝養;道是必然,或必經之道。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孝道,惟近百年來,歐風東漸,國人咸知追逐物質文明,輕視固有道德,民德日簿,孝德益晦,實屬可痛。坦言之,即使處於現今科學時代,科學亦無法役於人,人為萬物之靈,有返哺之本能,也有盡孝之責任。故行孝,可以〈孝經〉所載述:「孔子認為一個人,上能孝養双親,使其生活無憂;終能孝義於君,使其盡忠職守;下能教悌忠信,使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少者懷之。」為準繩。

昔曾、閔奉親,竭歡致養;仲尼葬子,有棺無椁。喪貴致哀,禮存寧儉。今百姓送終之制,竟為奢靡。亦有生者無担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坟土;牲禮無糟糠,而恩寵兼於一奠,此豈祖先之意哉!再者,古有「二十四」孝之例及宋.歐陽修《瀧岡阡表》有「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之言,皆可為吾人生前行孝,重於死後哀傷崇敬之警惕焉!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行孝,沒有時間表,不擇時皆可出。一通關懷的電話,一封貼心的書信,因為求孝得孝,吾欲孝,斯孝至矣,惟「久病無孝子」,豈無例外之例?不孝,也沒有時間表,不擇地皆可現,雖說日有孝心,月有孝意,年有孝念,藉因婆媳不合、工作繁忙,兼有千山萬水之隔,歉無法躬身事親。

行孝既是責任,為人子女者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由於科技日新月異,人心不古,再因個人成長過程、教育環境、生活背景影響,行孝有保守,有趨於浪漫的方式。直言之,行孝與不孝,不論有任何藉口或理由,皆繫於為人子女一念之間。如果選擇最簡單的「示愛」,即向父母親或長輩,不時釋示關懷,無時不愛的方式。此舉或能拉進親子距離,減少婆媳之間的磨擦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值新春期間,遊子返鄉,闔家團圓之際,在此期勉為人子女者,對父母長輩,慎勿有徇私之念,放下個人是非恩怨,及時行孝,報達親恩。行孝,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4835712

 回應文章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孝道式微
2011/02/06 09:21
感到的確一代不如一代矣!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