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探〈當這燈被摔碎〉
2008/06/04 01:06:30瀏覽566|回應0|推薦9

雪萊的〈當這燈被摔碎〉一詩,蘊藏了以人為宇宙自然之僕的浪漫主義詩心。

為何詩行不以「當『一盞燈』被摔碎」(Whe "a lamp" is shattered)而使用定冠詞 the 來標明「這盞」被摔碎的燈?或許用法並非偶然。

浪漫主義詩人常以風弦琴(Aeolian harp)、詩琴(lute)自喻為自然奏出樂章,探究人與自然間衝突與和諧中所撞擊出的宇宙意義(cosmological significance)。雪萊也不例外;在這首詩的第一節即點出這個特點這種人與自然有無之間的關聯性。然而更重要的是,浪漫主義詩人試圖從自己的意識中找出宇宙意義,從自己的「小宇宙」(microcosm)瞥見外在的「大宇宙」(macrocosm)。而這個「小宇宙」就存在於詩人的心中之燈。

因此,雖然風吹而草動、雖然玫瑰無名仍散發芬芳,但是少了「心的迴音」的識明之美(intellectual beauty),宇宙的意義就無法傳遞。

詩人的能力在於異中求同、同中顯異,是「未被承認的立法者」(unacknowledged legislator),不被公開、不受規範限制,一切隨心而欲。唯一的限制在於,人並非不朽之軀;當這燈被摔碎,當這身軀歸於塵土,能感受的、有機會傳遞意義的媒介──心,便隨之停歇。

然而心能感受的,不只是「有」的存在;眼睛能看到的,不只是「光」的存在。心還能感受到「無」、眼睛能看得到「暗」。這首詩的最後兩節將心所能感受的正面宇宙能量──光、音樂、愛情等宇宙的「有」,轉化為感受黑暗、失望、空虛與嘲諷等負面宇宙能量;對稱地顯現出宇宙天秤上的兩端。

當心的四周毫無一物,照出的便是房間內家徒四壁的黑暗與空虛。沒有音樂、沒有虹彩、沒有愛,所有能反應「心」這個小宇宙力量與意義的對應物消失,雪萊所感受到的是嘲諷與死亡。然而這似乎仍停留在簡單的善惡二元論,「有」與「無」之間的互生關係,雪萊感受得到,但仍看不透。或許雪萊仍試圖尋找柏拉圖式的永恆型態(Form),對「有」仍有執著。

這是一種悲劇英雄不得不面對的悲劇性格,雪萊將所有的情緒毫無保留地寫成詩,勇敢真誠地面對自己情緒的高低起伏,不會試圖美化所有「心」所感受到的事物。當這燈被摔碎、當心受傷時,剩餘的光亮仍試圖燃燒最後的光亮、剩餘的生命仍試圖感受最後的痛苦,顯現出浪漫主義詩人忠於自己、為宇宙自然之僕的真誠。

這首詩於雪萊生前最後一年作成。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qgmkadh&aid=1928249
 引用者清單(1)  
2008/06/13 01:01 【寄居人間】 〈當這燈被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