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6 23:12:06瀏覽1880|回應0|推薦6 | |
此一長詩在前述數詩節的質疑與不安中來到最後一節沉澱出詩人的抉擇。存在並不表示意識,有多少人渾渾噩噩地活著,忽略眾生眾相,忽略那可能出現、卻無以名狀的「識明之美」?詩人拋開社會制度、宗教束縛,真切體驗世間生活的起伏高低、喜怒哀樂,並從中尋找自我生命完成的力量──識明之美,體現「當智慧進入人心,知識始為靈魂之美」的境界。 此節第一行「the day」並不譯為「這天」或「這個日子」,而是配合第二行的「noon(正午)」而譯為「白日」,以加強詩人對光線的體悟。第六行末至第七行首的「the truth of nature」則不譯為「自然的真相」,主要是因為詩人書寫以對世間萬物的體會為主,並不以大自然的美景為對象,故譯為「真實本質(即本質的真實性)」。另外倒數第三行的「every form」不譯為「每個形式」,而是以柏拉圖主義中的「Form(所有理智觀念的型式)」的意境來譯為「存有的一切種種」。 〈頌贊識明之美〉(七) 白日變得更加莊肅和寧靜 Hymn to Intellectual Beauty (VII) The day becomes more solemn and serene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