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洗碗機、廚房與我
2011/10/13 05:17:05瀏覽1029|回應3|推薦15

洗碗機對家庭主婦,對負責餐具器皿清洗的人來說,實在是福音、福氣。

說起第一次接觸清洗碗盤杯碟的機器在學校餐廳打工時。那時台幣美金匯率是40 比 1一般窮留學生美國唸書唯一的機會幾乎只能仰仗申請獎學金當時校外打黑工得面對移民局抓人的風險因此能在學校餐廳打工,已暗自慶幸不已了

那是所州立的百年中型大學學校餐廳供應三餐,採食量無限制供應制度;每逢進餐時間,學生蜂擁而入,廚房瞬間陷入吵雜忙亂。餐具清洗機立即全速啟動。機器以固定速度成橢圓形轉動,幾秒鐘內餐具需放入機器供清洗;已乾淨烘乾的器皿則須取出,立即擺入旁邊的籃架裡。清洗機器一共配置兩人,分別處理杯子與餐具。那壓力與速度要求,得有經驗的老手方能應付,生手是做不來的。

第一天是在手忙腳亂中結束。

說廚房忙的人仰馬翻是言過其狀,一旦習慣了,也就不以為意。緊張、快速倒是事實。整個廚房充斥著機器噪音、餐盤碰撞聲、潮濕地板、高分貝講話聲量。練就單手提拿三個盤子或四個杯子功夫就是那時練就的。

進餐時間,用過的餐具源源不斷被推入,一時間廚房堆滿乘裝碗盤杯碟的車架狀況的確是很忙碌不過真正忙亂時間約只持續半個多小時之後就慢下來了  

餐具經高溫清洗烘乾,瞬間潔白乾淨,那速度與效率讓人印象深刻。餐廳打工一直持續到取得學位,畢業回國執教。這輩子就打這一次洗碗工,一次人生經驗。

再次接觸洗碗機,是膳後幫忙太太收拾碗筷,方才又接觸到它。那也是20多年之後的事了。雖說機器大小不同,功用倒一樣,心態卻不同;一次是學生,掙錢填五臟廟,一次是當老爺子,體恤妻子。那時拿的獎學金無法同時應付夫妻兩人學費與生活費,兩人同在學校餐廳打工不僅有了額外收入,又無須擔心移民局。打工省吃儉用,回台時倆人各帶了 5000 元美金分別償還兩家母親後,一切又回到婚前原點:兩手空空。房間裡空蕩蕩床椅全無。想那時岳家母親必定後悔答應這門親事。

回想起那段時間,暫性的洗碗工作居然成了留學生的搶手貨,人生境遇可真是難料。

洗碗勞務真正如影隨形是自組家庭之後開始的。洗碗勞務真正獲得減輕,卻是在離開台灣定居加拿大之後。因為洗碗機、冰箱、微波爐、烤箱、爐子、炊具櫃、碗盤櫃、置物櫥櫃都是北美廚房的標準配備。

若說北美廚房與台灣廚房的最大不同點,當是洗碗機的有無了。

一直認為洗碗機是廚房最不可缺的。

印象裡,從未把廚房與洗碗機聯想在一起。記憶裡,飯後的碗盤一直都是媽媽負責清洗,孩子、先生倒是屁股拍拍走人。彷彿女人天生就該洗碗,君子就該遠庖廚。母親總是說,你唸書去;在唸書這頂大帽子下,自己好像走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這一點,一直覺得對母親有深深的愧疚;婚後,太太卻也認命的洗著碗。

洗碗,讓自己一直覺得虧欠這兩個女人。

女人一生花在碗筷清洗上的時間多的嚇人。

不說身材、皺紋,僅從手指皮膚光滑度,就能分別出少女與婦人。從結婚的那一天開始,碗筷清洗約就成了女人揮之不去的惡夢;這惡夢約是與女人相終始,不曾須臾分開。只是這種觀察約也只適用於台灣吧!女兒在這裡長大,壓根兒不認為洗碗是女人天職,居然時常盯著爸爸、弟弟洗碗;嚴詞批評華人重男輕女、君子遠庖廚的迂腐觀念。為自己辯解的,居然是太太。

移居溫哥華之後,虧欠感覺方稍微減少了一些。彷彿有了洗碗機負責善後,就等同於是自己分擔了廚務。

典型的自欺欺人。

除了洗碗機,此地的廚房設計,也是讓自己能更釋懷的一個原因。白人對廚房的重視是華人所遠遠不能及的,華人看重的是客廳,是面子。白人看重的是功能性,更人性化。

白人把廚房看成是維繫家庭成員的場所,是家的中心。John Grisham The Last Juror 一書裡描述養出 7 個博士大學教授的 The Ruffins ;書是這樣寫的:Growing up in that house, the children’s lives had been centered around their parents, each other, the Bible, and the kitchen table. 餐桌是廚房中心,全家人聚集的中心點。這種思維下,廚房自然成為房屋設計的主點。


此地廚房,除了設備一應俱全外,寬敞、明亮更是特色。廚務所需物品、櫥櫃皆在幾步之遙。除了具體設備,燈光也被體貼的考慮了廚房總是採用溫暖促進食慾的鵝黃色,不見耀眼的白色日光燈;四周牆壁顏色也是溫暖系來搭配,營造溫馨色澤與環境。那是種精神享受。

室內如此要求,廚窗外一攬藍天白雲,紅花綠葉。是賞心也是悅目。

午後,廚房一角小桌,一杯清茶、一杯咖啡,綠草如茵。

感恩與愧疚總是此際交纏糾結。

廚房總讓我想到母親,想到那狹窄的空間與那無休無止的膳事。記憶中下班後的母親,還來不及稍微喘口氣,就一頭栽入油煙廚房陷入無絕期的烹調裡

廚房是愛的表徵,是女人的心意;無休無止的膳事,沒有愛情是無法支撐、無法長久。

也因此選屋、購屋總是先看廚房寬敞度、配備、庭園;得先很喜歡了,才會動念購置。寬廣、配備是體恤妻子,情調是善待自己。女人從嫁為人婦開始,廚房就成為情之所寄,心之所託的表徵。廚房、餐廳也一直是自己最重視的地方,也是最捨得花錢的地方;那不祇是寬待自身,更多是對嫁做人婦,從此廚門深似海,操持一家人膳事的妻子的感恩。

煩瑣、無絕期之事,莫過於膳事烹調洗滌。那是刑期無期。廚房是家中首要,屋裡最好的位置,理當撥給廚房。

把太太安放在這樣的廚房環境,彷彿對岳家是個交待,也是對母親的一種懺悔。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5732756

 回應文章

wahhaha00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下次可以不用再提"近親繁殖"了
2011/10/16 01:08

畢竟年輕時洗洗碗

並不影響終生成就啊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道盡東西方的差異
2011/10/14 05:11
“華人看重的是客廳,是面子。白人看重的是功能性,更人性化。”
在西方生活的女人是相對來得比較幸福的,完美的廚房似乎是西歐基本的住家配備;在B家雖然女人負責下廚,但膳後清潔卻是男人懂得體貼的服務。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小石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10/13 20:12

好美的景,好漂亮的廚房

大片明亮亮的窗,感覺真舒服啊

只是閒閒坐著也是享受

人兄應得的,別客氣

母親受過的苦,妻子受過的累

都已是雲煙過往

紅塵哩,誰沒吃過苦呢

空中飛人的辛酸,您不也嘗過

現在,快快樂樂享受美好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