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加拿大女孩遇上 ... 男孩
2011/10/07 05:20:46瀏覽850|回應3|推薦15

這個年輕男孩

是我認為

華裔第二代裡最英俊的,

運動嗜好最像白人,

一個笑容可掬 乖巧有禮貌

心思過份單純,

也是最笨的一個年輕人,

卻是一個為我和太太一眼就中意的女婿人選。

這個年輕男孩

交了一個他父母極端反對的白人,

女兒交了一個我們極端反對的大陸人;

雙方父母很中意對方兒女,很想結為親家;

雙方父母很清楚最終選擇權還是在兒女手上;

雙方父母很清楚婚姻成敗後果還是得兒女自負;

雙方父母不會分財產給他/她們,如果兒/女選擇非人;

因為不看好他們的婚姻。財產將使離婚官司複雜。

 

當加拿大女孩遇上加拿大男孩

為了省渡輪費用,這位年輕男孩的白人女友居然異想天開要這個身高超過 180 cm 家境優渥,在電腦公司當程式設計工程師的這個大男生逃票。可悲的是這個大男生居然言聽計從,一頭鑽進大行李箱,躲在後車箱裡。

男孩的媽氣的一直嘆氣,說這個兒子白養了。

兩個 “親家媽媽” 聊天時,透露了這段匪夷所思、不可思議的可悲笑話。

一個心地單純卻沒有原則與主見的男人。自此我不再熱中撮合。

出生貧窮的這個白人女友也是名牌大學出身,只是所學,工作難覓。從失業到服飾店打工,直到最近方才在遠方郊區,找到工作。距離使倆人來往頻率降低,“親家媽媽” 說兒子從沒交過女朋友,用情專一,如同其父,一直鼓勵長的漂漂亮亮女兒趁虛而入。“親家爸爸媽媽” 觀察言行甚久,認定這個白人女孩是典型淘金女。

“親家爸爸媽媽” 中年移民,來加之後,就當起退休黑髮族,日子過的優優閒閒。音響、咖啡都只玩頂級貨,家裡也整理的井然有序,乾乾淨淨;花園造景,也匠心獨運,弄得雅致有序。

“親家媽媽” 也是個期貨理財高手。早在歐元危機有引爆之虞前,就洞察先機將股票清貨出場,改握巨額現金。她說此際現金是王。

“親家媽媽” 認定股票將超跌,屋價將大幅滑落,然後就是進場再置屋的時機。“親家媽媽” 的話讓我想起法國大作家大仲馬雙城記裡的第一句話:最壞的時機就是最好的時機。說的都是 timing 的概念。

“親家媽媽” 說一直想教兒子理財金融觀念,但是他沒興趣不想學。“親家媽媽” 也清楚其中原委,因為兒子從小生長在不虞匱乏環境,所以對數目字不敏感。於是努力的撮合兩個華裔年輕人。

喜歡美食、烹調,經營家居生活的女兒,倒是源自她媽媽對理財的天份,對金融饒有興趣。大學時就做起地產投資,畢業時,在東部唸大學的費用全賺回來了;回到西部,仍然如法炮製,也是賺一大筆。

女兒做起事來,有條有理,十足管錢婆;想必 “親家爸爸媽媽” 相中這些優點,來補其兒子之不足。

否則那攤諾大家業交給誰管?

攢積財富得有本領,傳承財富卻得靠人生歷練後方能得到的智慧。雖說人生贏虧,子女依舊得自負/付,父母、旁人究竟救急不救窮;但傳承成功與否,卻關係著父母輩餘年的甜適與安穩。給孩子最好禮物是讓他們盡早跌倒、摔跤,盡量不幫忙,讓他們盡早學到求生技能。我一直向 “親家媽媽” 說父母的財富,與其將來遺留給兒女,還不如鼓勵他們現在伸出頭,然後犯錯,然後協助他們償付犯錯代價


經驗得繳交學費的


能可以轉化成技能,當然也可能轉化不成功;父母親教養的態度與留下的資產,在其間扮演關鍵性因素。

父母的責任是教兒女釣魚技術而不是留魚給後代。

魚吃完了,然後呢?



當加拿大女孩遇上大陸男孩

冷眼旁觀著女兒的紅塵路程。母訓薰陶下,猶是大學生的女兒,倒看到了契機;從建商推案,比較地點與價位選擇,到央求父母出錢下訂,兩年後交屋轉手,輕輕鬆鬆賺回大學開銷。女兒變的有自信心。

自信心的另個銓釋:主見與自以為是。

沒有父母背後財力的支持,那份人盡皆知的賺錢方法仍然無從實現。那是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自信心,還未經考驗過的自信心。

做為一個父親不能不把他看到的態勢與未來和盤托出,否則有失職守;至於女兒接受與否,那就不是父親的責任了。畢竟,責任與結果到後來總是自己來承擔,旁人全然無力分擔。這是個人生鐵則,覓偶或婚姻亦如此。自己做就得自己受

一個奮鬥有成的父親總是能看到某些趨勢必然,而且將來也非全然無跡可循。或然率就是一個預測的方法。女兒回說萬一情勢發展不是那樣,而是成功呢


  妳當然可以如此說。”            


  “ 相同的邏輯,萬一情勢發展非妳所望,那又怎麼辦屆時,青春已失,孩子落地;人生不就複雜了再回頭,滄桑一身。有些事情容得犯錯,有些則不婚姻卻是其中之一,容不得犯絲毫差錯。”


做為父親的我如此回答。


  “ 當然,妳有選擇妳人生方式的權利,這點是毫無置疑的。做為一個奮鬥有成知曉世事殘酷且現實的父親,只能如此提醒妳:妳準備好了嗎你有應付這困局能力嗎 

  “ 期望一個過慣好日子的人,能由奢入儉絕不是件易事。愛情往往在柴米油鹽中消磨殆盡,禁不起現實考驗。期盼一個幾乎見棄於父親、繼母,單槍匹馬遠渡重洋,異國單打獨鬥的年輕男人能在兩年裡奮鬥出成果;從而提供妳優渥生活與環境,那真的是一件相當不切實際的期許。父親當年之所以創業順利,也是回到同文同種的母國,在天時、地利、人和、專業技術配合下,也得花上數年方脫離困窘,繼而有成;說往事與妳聽,或許妳能因此理解做為一個父親的擔憂。”

  “ 謀生若是困頓,這個年輕男人勢必縮回大陸,投奔他那有錢的父親;而妳不僅清楚知道而且堅持妳無法在那個人文生態與環境下過活。追求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愛情,風險性不是太高嗎不要忘記你是一朵從小就生長在溫室裡的花朵,是雙親呵護下長大的與生育在野外,風雨日日侵蝕的野花全然不同。”

  “ 男女關係或者婚姻關係,其實都就是供需關係。供需包含物質層面與精神層次,供需平衡就是婚姻,不平衡就是昏姻。”

  “ 生長在溫室裡的花朵是無能移植野外的。溫室裡的花朵無虞衣食相對的也剝奪/削弱妳的生存能力一旦生存環境改變結果堪慮這也是妳的宿命,無能改變的。” 我一口氣把話都說完。


廖輝英在油麻菜子裡也如此感觸媽媽對著尚未出嫁的女兒說女人的命好不好是從出嫁那天開始算起娘家的日子算不得真一旦結婚生子,如果真是落入女也不爽士貳其行遇人不淑的情況或真得耗盡一生青春無休無止直至油盡燈熄


這段日子裡自己一直思索著甚麼是父親的職責華人總認為讓孩子一路讀到大學畢業,中間不要間斷,所有學雜、生活費是父母責任。教育的重點在那張大學文憑。然後,再過濾人選幫忙覓尋婆家  。   

彷彿這就是為人父母的義務、責任。


中西方教育後代理念大相逕庭。西方教育兒女的理念卻是獨立與責任,文憑其次。有了這些特質與焠煉,他/她們就有了謀生技能,繼續追求文憑那全是兒女的決定。學雜生活費是絕對不是父母應盡的責任,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很巧妙的擺明西方父母對於兒女覓偶時,會有的反應與處理原則。



婚姻亦如此,自己的抉擇,成敗自負。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5711899

 回應文章

小石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10/13 20:23

又在操心了

人兄筆下的女兒看來十分清澈俐落

父母多少也是榜樣

只是可憐那大陸男孩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把境況
2011/10/09 17:32
處理得這麼鮮明,不論他倆最後選擇了什麼,各自的心裡應該都已有承擔的準備。 為人父母能做的已經盡力了。。。再來的是他們自己該面對的人生路。。。。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一段文字,說明了全部!
2011/10/07 17:21
“一個心地單純卻沒有原則與主見的男人。” -只有“大女人”心態的女人會選擇這樣的男人! 明理如您的老爹當然:“自此我不再熱中撮合。”

如您故事的陳述,這大陸出來的男孩還是比較有鬥志和勇氣。您女兒有理財觀,兩個都受過高等教育,加上如果也有堅定的愛情,一起努力結合的婚姻即使物質生活不闊綽也不至於太潦倒(除非有惡習),有什好擔心呢? 小倆口的生活自行負責,總比活在雙方父母的(財力重擔)指示下更自由自在啊!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承啟人(jpmaple241) 於 2011-10-09 03:05 回覆:
問題是男孩在追問之下的答案是:他選擇親情.

我說
我女兒去過大陸你家 結果我女兒知道她無法適應那種人文生態
我女兒說如果勉強她過去 她會憂鬱而死 她一定選擇離婚


我問男孩那你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