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英文報紙必須知道的一件事 - 1
2005/06/23 13:44:03瀏覽1578|回應0|推薦6

國家郵報在 6 17 日的頭版,刊了一則附上一大張照片,柬埔寨匪徒闖入國際學校,挾持小孩要求贖金的案件 ( B.C.

toddler shot during school siege) ,引發了我的注意。因為被槍殺小孩的父親,原來就住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大島上。郵報上是如此敘述歹徒首腦:

“The ringleader was identified as Chea Sokhom, 23, a  former

  security guard

  with a grudge against the school 

who carried a gun into the school.”

我們都知道形容詞的用法有二種,為補語或修飾語。前者不可省略,後者可省略;而且,前者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述部,即動詞後面 (倒裝句時補語移至句首,是另類結構。),後者則可出現在主部或述部。現在我們要談的是當名詞後面,出現兩串字群的形容修飾語時,這兩串字群先後的位置。

有人會好奇的說,由關係代名詞 (who, whom, which, that ) 引導的關係形容詞子句,必須與前置詞 (先行詞) 緊緊靠在一起,為何郵報上卻寫成“ the school who carried a gun into the

school." who 指人,當是指匪首  (a former security guard),但為何報紙上是出現 the school who ?

原來字群A: with a grudge against the school 

        字群B: who carried a gun into the school

皆是修飾同位語--- a former security guard---的形容詞;因為有兩個形容詞字群,所以會產生前或後的問題。

當名詞後接 2 個串字字群形容詞時,則此 2 個串字字群位置,當依據下列原則排列:

無關係子句時: 不同長短時,通常是短在前,長在後。   

有關係子句時: 片語在前,子句在後,如本例。

理由: 關係子句通常由關係詞開始,且讀者知道 who, whom,

which, that 是指人或物,故即使子句在後,也不易讓讀者誤會本關係子句是修飾其正前面的名詞。也就是說,讀者能知道,學校非是有生命主體,不可能持槍的。故片語宜放在前面。

試比較:

1)  The ringleader was identified as Chea Sokhom, 23, a former  security guard

     who carried a gun into the school 

     with a grudge against the school.

with 片語變成在修飾 the school,但 school 不可能還懷恨

在心,故本句是錯的。

2)  The ringleader was identified as Chea Sokhom, 23, a former security guard

     with a grudge against the school 

who carried a gun into the school.

字群 A、字群B分別修飾名詞 security guard;而23, a former security guard 都是補語 Chea Sokhom 的同位語。

這種類似的結構,時常出現在英文報紙。因為版面的限制,使的在很小空間裡,要報導  whowhatwhenwhyhowwhere,所以句子需簡潔緊湊。因此,要看的懂英文報紙,這是個必須懂的觀念。

後話:19 世紀或類如英國女作家 Jane Austen,一類的文體

      到20 世紀報紙興起後,那種一個句子可長達一兩頁

      的文體就開始走下坡了。這也就是為甚麼文學評論家

      說,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創了一種

      他獨特的簡潔文體,因為他原本就是記者出身的。下

      筆為文自有其簡單扼要特色;而與其他作家,如寫

             "亨小傳" Scott Fitzgerald   "大街" Sinclair

             Lewis 有明顯不同。因為,他們是自行創作,沒有版

      面的限制需要;其次,也是他們都未曾有記者的經

      驗,寫起句子來,鋪陳思緒,反是他們的首要。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1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