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走才有那種感覺。你感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這就是民俗活動
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你將看沿途奉茶的熱心人,民眾年復一年遶過那些窄
到不能再窄的小巷、虔誠禮敬後浦境內大大小小的老廟。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是金城(後浦)迎城隍的日子。昨天即是慶祝333年前
,明朝的行政中心從舊金城搬遷到金城,城隍爺遷治333周年紀念。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雨竟然下到這天;往年有時會下到前一天,出巡當
天多是艷陽高照,這種情況,居民俗稱「洗路」;就是前一天下雨,幫神
明在出巡前將道路清洗乾淨。
對於天候,虔誠的島民總有不同的解讀,今年亦然。有人認為,神明也
感受金門最近遭逢一連串生態環境的問題(浯江溪建橋事件、今年數量過多
的BOT案、核廢料等),因此連老天爺也看不慣;有人認為,生態、政治亂
象,神明不想降駕,因此未顯神蹟。而絕大多數的人認為,今年的驟雨下
到神明出巡、隊伍出發時停了,代表神蹟顯赫。
正如好友賴萱所言:「想看看雨中的陣頭,如何發威。」我的想法亦然
。對於我這個偶爾才拿出塵封已久相機的人而言,也想用我的眼來觀察與
紀錄,即使因雨而相機不宜工作的情況下。
這是我第八年在島上度過的「後浦迎城隍」,我曾經認為:沒度過「後
浦迎城隍」,比沒度過農曆新年還要令我失落。這可是後浦一年一度最熱
鬧、最盛大、動員人數最多的活動!
大概從一兩年開始,「後浦迎城隍」除了原有的「東門」、「西門」、
「北門」、「南門」四境的境廟、角頭廟等參與外,又多了台灣以及大陸
的友廟隊伍。他們遠道而來參與,個人雖覺得歡迎,但自從友廟們加入遊
行隊伍後,隊伍變成很長;且為示禮貌,他們的順序通常排在整個隊伍的
較前段、中段,也就是說,除了明年即將輪值的一個「境」是排在最前端
以外(當年輪值的「境」的陣頭要排在最尾端,以示禮貌。例如今年是東門
境輪值,隊伍即由他們壓軸),接下來就是各友廟,最後才是其他三境——
換言之,本地的隊伍排在最後面。
以今年而言,想看到本地的隊伍,我在北鎮廟等了75分鐘,才在友廟隊
伍走完後看到。往年遊行大約三小時,今年增加了二個多小時,一直走到
大約晚上七點才結束,可見隊伍增加將近一倍。而且自從友廟加入後,昔
日的隨香隊伍,滿街善男信女、年紀稍長、穿著傳統衣袍的阿婆阿伯們,
這兩年不知因為隊伍太長還是怎麼的,就這樣從遊行中缺席了(2011年還我
還拍到)。許多人都覺得這點非常可惜,因為那是當地居民信仰的表現。往
昔它是那般的自然,一大群,人挨著人,大家持著香,莊嚴肅穆地走在後
浦大街小巷,到境內各廟宇去禮敬他們心目中的神。近年隊伍中沒有他們
了,而觀眾除了找個好位置「定點觀看」外,今年在北鎮廟架設了一台SNG
攝影機以及LED超大螢幕,方便觀眾觀看;或者,你可以待在家中,打開
電視,收看33台的地方台,讓電視節目一邊有技巧地「政商廣告」、一邊
透過他們的攝影鏡頭,報導迎城隍的實況轉播。
隨香客及其意義消失了不說,遊行當中有一部份的「俗媚化」也是我們
必須思考的議題。原本屬於禮敬神明的閩南傳統,卻失去了「禮」,許多
人利用這機會猛替自己的企業打廣告,隊伍中竟有穿著清涼的辣妹(斜肩上
衣、上身兩側以布料打結,我可以看到露出的內衣),大跳「板凳舞」跟「
鋼管舞」!我並非不能接受新潮的人,這些舞蹈可以在街上或文化局表演
,但出現在迎城隍的隊伍裡,賣弄著女性的肢體、讓異性觀看的同時,是
否合乎「禮」?究竟是人們愛看?還是神明愛看?更何況,觀看遊行的觀眾,
從老人到小孩都有,這樣的畫面與場景,是否「老少咸宜」呢?
今年有人在FB表示,「看到鋼管辣妹就看不下去,扭頭回家」。我心想
:「還好我正好錯過那一段,不然我可能也會失望地搖頭離去(因我常跟著
隊伍一起遊行,所以有些隊伍的表演內容沒看到)。」就像看到「板凳妹」
,我不想拍;平常我也會看街舞,但我認為迎城隍是個神聖的儀式,我懷
念金門以前傳統的迎城隍活動。
就整體而言,我想跟那些因鋼管舞而失望的朋友說:除了少數的突兀畫
面外,今年的迎城隍依然有許多傳統陣頭,值得大家愛惜、鼓勵、嘉許之
。我技術不佳,拍出來的照片多有模糊;也因部分攝影對象愛護神像而將
之披上塑膠布,因此我將照片改為黑白照片,並選擇金門的傳統元素,例
如閩南古厝、宗祠、老街、傳統洋樓,試著呈現傳統金門之美。
另外一個現象是「混搭風」。贊同的人可能覺得是「傳統中的創新」吧
。但我是個守舊派的人,當我見到不協調的美感,快門較難按下去。我認
為:你可以是萬聖節的搗蛋小鬼;但你可以不要穿白紗禮服腳登黑色功夫
鞋吧?你可以撐著油紙傘、坐在傳統蜈蚣座上,但可以不要是穿戴西洋的巫
婆裝吧。但這比起「鋼管妹」,我比較能接受,抱著「趣味化」的角度去
看就是。
由於天候時有微雨,對攝影來說則是另一番考驗。五個鐘頭下來,雖然
被淋得濕濕的,但這是八年來最清涼的一個拍攝迎城隍的日子——不像往
年那麼熱,我倒覺得挺舒服的。
我慶幸小兒去年在「蜈蚣座」上,扮演「三藏取經」中的「沙悟淨」一
角。拍迎城隍的經驗,對於蜈蚣座的印象,似乎是一年輪穿西洋服裝、一
年穿傳統服裝,若真是如此,明年的畫面就會協調多了。天佑金門。
外子建議我:「想拍好照片,別跟著走小巷,找個定點拍就是。」我回
說:「跟著走才有那種感覺。」你感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這就是民
俗活動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你將看到沿途奉茶的熱心人,民眾年復一年
遶過那些窄到不能再窄的小巷、虔誠禮敬後浦境內大大小小的老廟。
我想像,若能從空中俯瞰,後浦的大街小巷將呈現著長長的人龍,佈滿
整個老城。我是其中一隻移動的螞蟻。歡迎來到「後浦遷治333周年迎城隍
」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