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火柴還是國人幸福生活的泉源,現在,只要賣香煙的小版停止附贈火柴,這個工業就算完了。 火柴在光復前是專賣品,光復後移轉民營,一直到民國六十年代,都是家家必備的民生日用必需品,重要性不言可喻。可是現在,三分之二的消費是靠香煙小販附贈火柴,香煙攤竟成了火柴工業的命運主宰。火柴業者思之傷心。
水柴工業、火柴梗工業及蠟燭工業是近年我國經濟發展大幅提高國民所得後,即將被淘汰的幾個傳統性工業。
目前賣火柴的利潤,每一包只有新台幣三分錢,這已經是極限了。稍一漲價,賣煙的小販不再附贈火柴,火柴工業只有加速滅亡。
國人雖然還記得「自由之火」、「狗頭」、「猴仙」及「新樂園」等火柴名牌;然而自民國五十六年自動點火器及六十七年十五元或廿元一個的廉價打火機進入市場以來,火柴的重要性就每況愈下了。
業者說,台灣、興華及永順等三家火柴公司,目前各擁有一台「連續自動製造火柴機」。這三台機器,每天產能各二百箱,已足以應付未來台灣地區越來越小的火柴市場。
換句話說,我國現有的廿四家火柴工廠,大多數在幾年內就得被迫轉業。
因為廣告火柴多由一些沒有工廠的火柴公司出面招攬,設計出外型後即交給一些家庭式工廠用火柴填充包裝,品質不一。經建會副主委採震以前在圓山飯店宴客曾指出我國的火柴品質太差,即出於這種情形,尤其火柴工業已近窮途末路,未來情況就更難把握了。
台灣區火柴公會統計,國人目前每天平均點火四點五次,只有兩次用火柴;再過幾年可能不到一次,而民國五十六年前,國人點火卻幾乎百分之百使用火柴。
火柴工業的沒落,雖然引人感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證明了我國生活水準年年提高,國人的感受似應喜多於憂。
【1984-06-10/經濟日報/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