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天空‧我的人間‧我的美麗島
2013/02/07 00:21:13瀏覽2628|回應36|推薦198

「你們會從哪裡過來?」電話另一端這麼問。

「台北市」我說。

「從台北過來,那你十二點以前一定要出發喔。」

「我們那天下午有點事情,可能提早不了,大概四點才能離開台北。你們不是在新竹而已嗎?為什麼要那麼早?」我有點好奇。

「四點才從台北出發?那不行,如果你以前沒來過,晚一點山裡會起霧,這裡一路上山都沒有路燈,路況也不是很好,如果轉錯一個彎就下去了!」就下去了?下去哪裡?這民宿老闆把畫面形容得有點讓人七上八下,讓人頭皮整個發麻。

「如果轉錯一個彎就下去了!」這話像唱片跳針一樣盤旋不去,倘若真如民宿主人所言,為了安全起見,我當下立刻在電話裡趕緊請對方將日期延後一天。

過去有許多部落客、媒體都介紹過這間位於新竹五峰山上的超級民宿「山上人家」。可惜的是,這些介紹也和一般的遊記一樣,放上幾張相片、幾個驚嘆號後,焦點就轉移到美食。無奈的是,美食從來不是我出遊的首選,對於網路上的諸多推薦,我只能半信半疑。

後來決定全家上山一遊,理由還真有點怪異。一個月前我用電話和民宿老闆聯繫時,好幾次說著說著訊號就斷了,對方不斷向我表達歉意,因為山上的訊號很不穩定。聽到這樣,我心中可是連聲叫好,心想如此一來可以讓孩子們暫時離開電腦、手機、iPad,遠離塵囂,讓身心也放個假。

再強大的雲端科技,也比不過全家一起體驗「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雲端實境,這個理由,讓我毫不猶豫的下了決定。

車行過了竹東工研院後,轉進山間小路便一路上山。沿途的路況真得不是太好,當初就是衝著民宿老闆這一句話,我行前還特別進了保養廠將車子四個輪胎全部換過,看來真派上用場。

一到目的地,我愣住了,整個停車場滿滿的車子,住宿大廳前的大草坪、露天咖啡座滿滿的遊客!看來媒體推波助瀾的力量真不容小覷。進了屋子,我見到民宿老闆,他拿出iPad很熱情的給我看了他剛剛才放到臉書,一個關於山上人家的「縮時攝影」,一個他和大自然共同打造出來的山中傳奇。

「周末假日,這裡人比較多。」老闆一邊操作著 iPad 一邊說。

「明天是上班日,下午開始人潮大概就會漸漸散去了。」山上這麼多遊客,真有點令我始料未及,民宿主人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於是安慰我說。

約莫午後三四點,人潮果真逐漸散去。而原本一望無際的翠巒層峰,突然沒來由的,就像是有人不小心踢翻了乾冰桶一樣,從遠處瀰漫起一片濃厚、棉絮般的雲海,千軍萬馬似的蔓延襲來,頃刻之間便攏罩住了整個山谷,原本灑滿金色陽光的山谷,突然像換了裝似的,夢幻般讓人捨不得移開視線。

「好想躺在雲上面喔!」孩子們見到這景象,就像第一次見到雪一樣又驚又喜。

民宿四周佈滿了許多高大的吉野杉森林,整個山地林相看來自然豪邁、氣勢雄偉。栽植一株高聳入雲的吉野杉,需要投入許多的時間和精力,更何況是滿滿整個山頭。在人為開發民宿,營利的同時,還能不忘保護山林資源,見到滿山鬱鬱菁菁的吉野杉,心裡確實是很感動的,民宿主人用心讓自己融入山林,和自然結為一體,無怪乎人們會讚嘆此處如同人間仙境。

翌日清晨,我輕輕叫醒女兒,和她一起步行經過森林,從更高的地方俯瞰整個山谷。許多攝影行家們早我們一步,早已架好器材等待曙光乍現的那一刻。這些人當中,有些人摸黑上山,為得就是要捕捉清晨最美的那一瞬間,而我想這一切辛苦的等待,絕對是值得的。

上山的路況確實不是很好,蜿蜒曲折。但是這一段美麗又奇幻的山中邂逅,大概會永遠烙印在我心中。


▲偏離市區主要道路一路蜿蜒而上,路旁盡是金色芒海與山櫻花

▲滿山的綠是熟悉,點綴的紅是驚喜

▲再多走幾步,有意外的發現

▲觸角的造型,看得我目不轉睛

▲背景與時空相互協調出此般脫俗的美

▲與山林融為一體,看得出主人的用心經營

▲山中歲月的靜好,從迷人的晨曦開始

▲紅瓦白牆,明亮希望

▲與參天吉野杉為鄰,一起呼吸芬多精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美麗林相

▲遠方壯麗的山系,一覽無遺

▲陽台前駐足遠眺,心曠神怡

▲只一眼就愛上的窗外有藍天

▲藍天、白雲、緋櫻、吉野杉

▲醉臥林間,我心悠悠

▲頃刻間,雲海自遠處千軍萬馬席捲而來

▲萬馬奔騰之姿,別有一番景致

▲山峰稜線清晰可見

▲天空儼然是造物者的畫布,不期而然,莫知而至

▲開發之餘不忘造林,與自然共生共存

▲雲海、山嵐覆蓋群山

▲居高臨下,享受騰雲駕霧的夢幻

▲令人心曠神怡的吉野杉林木群

▲漫漫如棉絮的雲海,暈染出水墨般的山景

▲美景如畫,只緣身在此山中

▲花開有時,濃淡總相宜

▲無塵山水洗凡心

▲乘風馭景,自微妙生虛無

▲一剪梅花萬樣嬌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憑欄遠眺如夢似幻,早已不知身是客

▲殷殷切切,只為尋覓一方山林淨土

▲雲海盤踞,峰巒如海上小島載浮載沉

▲不憶前塵,未思來景,山在虛無縹緲間

▲山霧迷濛,瓊花玉樹露華濃

▲雲迷霧鎖黃昏後

▲一片矇矓,讓傍晚的山居歲月更加嫵媚

▲翌日天方魚肚白,各路英雄早已架好裝備,等待旭日東昇

▲好山好水,清香流動,茶醞自成

▲曙光乍現,朝陽破雲而出

▲薄霧恍惚幽幽淡去

▲藍天之下,白雲化作鵝毛筆,一抹滿山櫻紅

▲萬籟自晨曦微光中甦醒過來

▲層巒疊翠笑迎朝陽


▲金色的曙光映照,一片盎然生機

▲自仙境下至凡間,回程巧遇世博台灣館

▲搭載希望的上海世博台灣天燈,回故鄉落腳

▲期待台灣天燈再度搭載夢想起飛,聽見台灣的心跳聲了嗎?

▲穿過雪山隧道,自台北車行四十分鐘便抵達台灣的後花園,宜蘭


▲矗立於天地蒼穹之間,令人驚艷的蘭陽博物館造型

▲人們在此回顧曾經篳路藍縷,叱吒風雲的台灣歷史

▲簡單明亮大方的接待大廳

▲空橋上參觀者的足跡,在古往今來之間穿梭

▲博物館與外海龜山島遙遙相望

▲蘭陽平原的守護者

▲和文學大師相遇,黃春明先生的鄉愁─龜山島

▲宜蘭人的歷史、宜蘭人的天空

▲金車企業,宜蘭的驕傲

▲宜蘭頭城金車城堡餐廳

▲城堡餐廳遠眺宜蘭海岸線、頭城、礁溪、蘭陽博物館

▲我的天空‧我的人間‧我的美麗島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ang3234&aid=7284006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山好美
2013/02/07 08:30

懷念啊!

的確,再先進的雲端科技,也比不上一家人溫馨的雲端時光。愛你喲!


【Hey Ho】(jiang3234) 於 2013-02-07 16:37 回覆:
我也覺得台灣的百岳,真可以算是亞洲國家裡最漂亮的。

台灣人很幸福,離市區頂多一兩個鐘頭的路程,就可以就近欣賞到美麗的山風稜線,還有美麗的雲海。

我可以坐著看一天也不覺得無聊,看雲看山真是好舒服的享受。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不勝收
2013/02/07 08:06
好風景就是要像這樣避開人潮,細細欣賞,讓心靈在其中奔放翱翔,完全釋放啊!  美極了!
【Hey Ho】(jiang3234) 於 2013-02-07 16:34 回覆:

民宿主人說我挑的時間剛好,周日下午上山時,遊客們正好準備下山了,周一上班日,山上不太有人會來,整座山隨便到處走,這裡瞧瞧,那裏看看,光是坐在草地上不動,盯著山谷,就像看 Discovery 頻道一樣,每一秒鐘都會變化。

山上的雲和天空真是太好看了。


blue phoenix女兒回家時-祝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好美啊
2013/02/07 08:04

你的技術真棒

相機應該也很好吧


blue phoenix

【Hey Ho】(jiang3234) 於 2013-02-07 16:30 回覆:
看到人家擺出來那一整排大砲級配備,專業的攝影師大有人在啊!

我女兒老是笑我該換一副老花眼鏡了,明明人都站好位置了,就是會把焦距對到背景的山啊,花啊上頭,然後凡是只要是人的,全部看到一個個模模糊糊的臉....哩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許你有看到蜂鳥
2013/02/07 08:03

你走的行程,和偶的幾乎一模一樣


【Hey Ho】(jiang3234) 於 2013-02-07 16:26 回覆:

啊,妳比我先搶先一步呀?怎麼看妳不動聲色?呵呵。看來蜂鳥的消息挺靈通的,都知道台灣哪裡好玩,比我這在台灣生活的還行。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前年,跟雄獅旅行社訂了一趟溪頭等地遊
2013/02/07 02:40
滿懷大學時期的回憶憧憬,但旅行社給的不是台大溪頭林區住宿,跑去滿失望,不過即使住宿在園內也不怎樣,跟年輕時觀感差紛多。旅程包含的清境與台一也很沒意思。
【Hey Ho】(jiang3234) 於 2013-02-07 03:02 回覆:
清境和溪頭,真的和莫大所說的一樣,清境早已經被人工過度開發,為了營利把清境原本的「清靜」破壞殆盡;溪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屬於公家單位的緣故,自從九二一地震,再經過幾次風災土石流肆虐,維護改善的步調特別慢,住宿的品質始終不見改善,讓我早已興趣缺缺。

我這次去新竹的山上人家,是少數我待過水準比較高的民宿之一。不管是自然風貌,還是住宿品質,都在水準之上。

不過大概因為名氣響亮,週末假日,一百元門票可抵用餐,吸引不少遊客上山半日遊。我不太喜歡山區人多的感覺,還好我挑了一個周日下午住宿過夜,週一山上人煙稀少,很是清幽,可以悠閒的在森林裡漫步。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