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逢農曆四月二十五是三重市大拜拜,也是家裡一年一度的最大盛事。小時候對這一天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當天媽媽會在我上學時特別叮嚀,放學時一定要請老師到家裡「讓我們請客」。
那一天整座城市入夜以後人聲鼎沸,觥籌交錯,挨家挨戶的流水席一路從台北橋排到中興橋,連行駛的公共汽車都得早早收班,以便讓出馬路。小孩子們最喜歡一起蹲在騎樓,幫忙把綠色玻璃瓶的黑松汽水一瓶一瓶放進滿是碎冰的超大鋁盆中,或者七手八腳一邊偷吃,一邊把糖果、瓜子倒在每一個大圓桌上的小盤子。那種熱鬧的感覺比過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在這一天陸陸續續的出現。大人們見面總是先要互相寒喧客套一番,小孩子每個人手中緊緊握著筷子,好幾雙眼睛盯著桌上的大蝦、雞腿、香腸,就怕被別人「捷足先登」。好不容易等到華燈初上,客人全部就座完畢,主人舉杯歡迎大家,「開動」一聲令下,飢腸轆轆的小孩們迫不及待使出「羅通掃北」的本領,碗筷齊飛,大快朵頤。
酒酣耳熱之際,大人們開始划拳拼酒,「六連啊、七僑、八仙啊、九怪....」喊得聲嘶力竭,一桌比一桌高亢。已經填飽肚子的小孩子,紛紛鑽進圓桌底下撿汽水瓶蓋玩遊戲。那個年代,人們還沒有手機,但是街坊鄰居每個人長的是圓是扁都清楚;那個年代也沒有人聽過網際網路,但是光靠三姑六婆之間口耳相傳,一樣使命必達。
那個純樸的年代人們純真熱情,日子過得痛快精彩。如果時光可以倒轉,我會想用相機捕捉人們臉上洋溢的歡樂與滿足的表情,而不是用相機去拍那天吃了甚麼菜。
但是,你注意到了嗎?進入二十一世紀,大拜拜、流水席不見了,黑松汽水從綠玻璃瓶變成保特瓶,路邊搭棚宴客的「黑松飯店」方式漸漸沒落,改走高級餐廳路線。就連餐廳上菜,大夥等待的也不再是那一聲「開動」,取而代之的是一聲聲「喀擦、喀擦」的各式相機手機快門聲。主人舉杯致意,大夥一飲而盡,然後迫不及待的拿出各式智慧型手機,各自低頭滑來滑去。憤怒鳥的電子數位叫聲,取代了人們划拳拼酒的喧鬧聲。
有一次和同事在TGI Friday用餐,正在點餐的空檔,隔壁桌的幾個人突然紛紛起身,我以為他們正在禱告,感謝主賜給他們食物....等。湊近隔壁桌想偷瞄一眼,這才瞧見原來人手一台相機,對著桌上的餐點拍個不停。
嗯,拍照留念也是好主意啦。可是,鏡頭盡是對著炸雞、漢堡、薯條猛拍,連可口可樂、啤酒,甚至芥末、蕃茄醬、哇沙米也都可以入鏡跑個龍套,會不會有點過頭了?這不是天天都看得到的食物嗎?再說,咱們又不是像月鑫姐、雞蛋孃那種充滿個人風格的廚藝大師,只出一張嘴的,好像不用這麼大費周章.....
用相機拍餐點我有經驗啊!那一次全家去吃火鍋,快吃完的時候,女兒用湯匙撥弄著碗裡一個小黑點,問我:「你看這是甚麼?」
這不看也就算了,定眼一看,媽呀,一兩隻小強的屍體在湯裡載浮載沉,不仔細看,真會把牠當油蔥酥了。摸摸肚子突然覺得自己像是剛剛被電影上那隻很愛滴口水的噁心異形,在我體內植入了幾十隻小異形一樣。也不清楚到底被我咕嚕咕嚕總共喝下幾隻小強。趕緊拿出我的手機拍照存證,然後去櫃檯要他們把店經理給拖出去砍了請出來。
那是我唯一的一次,想到要用手機或相機對餐點拍照的理由。如果沒有小強的顧慮,那麼同樣的餐廳,同樣的菜色,天天都拍,人人都拍,臉書、部落格長得一模一樣的美食照片滿天飛,會不會新鮮感都拍沒了?
現代人使用手機、傻瓜相機似乎已經走火入魔,想像一下你在餐廳用餐,服務生上菜後告訴客人:「請慢用!」話才說完,突然各類大砲、手機從四面八方伸了出來,喀擦喀擦拍個不停。像餐前禱告的習慣一樣,一群人圍繞著餐桌不停的拍、拍、拍,台灣人的全民運動真的「痕起怪的捏」.....
不相信?那你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