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2 00:00:28瀏覽2941|回應20|推薦175 | |
一九二八年英國同性戀作家瑞克里芙‧霍爾出版了一本讓整個英國社會為之譁然小說「寂寞之井 (The Well of Loneliness)」。瑞克里芙‧霍爾形容自己的創作是提取了自己身上「反性別行為者典型的基本情感」,她希望她的小說,可以讓公眾對同性戀這個長久以來不被理解的族群更多包容,更多理解。 「炸彈並不能使反性別行為的人感到驚慌害怕,相反的,那些來自上帝順民體內沉默的炮轟,才是最恐怖的。」瑞克里芙‧霍爾說。 性別錯亂是一種病嗎?同性戀真的是道德上的毒瘤嗎?如果這些事,發生在自己的親人身上,你可以接受嗎?道德,並不是真理,我自己雖然不接受同性戀的選項,但是當人們亟欲把這個選項從別人手中也一併除去時,我們用甚麼去合理化我們的行為?這個問題無時無刻不讓我認真思索著。 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者認為,道德是人自己決定的,沒有絕對道德觀。所有的道德觀均源自於愛,你的夥伴是甚麼性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能感受到在夥伴關係中「愛」的真實存在感。 身體裡住著一個女生的阿當,向愛子心切卻又憂心如焚的媽媽,惶恐的說出心裡的感受,媽媽眼裡噙著淚水,聰穎慧頡的妹妹,百般不捨隔著房門痛哭失聲。那一刻,我的心也隨著這一個勇敢的內心告白融化了。是的,看完影片,我想我也找到了我要的解答:如果我的孩子告訴我這個事實,我想我會跟影片中那位慈母一樣接受自己孩子的性別傾向,鼓勵他 (她)勇敢去做自己!不為什麼,唯有發自於內心的「愛」才足以包容,唯有「愛」才是真理。 很多人以為同性戀是愛滋病的高危險群,很多人更深信愛滋病是上帝給同性戀的「天譴」,據此對同性戀者懷抱著很深的敵意,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根據全世界的客觀醫療統計,異性戀者感染愛滋病的機率遠比同性戀者高,感染愛滋病的管道,多數來自於「危險的性行為」(濫交、不正常性行為.....等)。換言之,只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會讓自己成為愛滋的高危險群,與同性戀的性向無關。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