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ert Graham's 「Dance Door」洛杉磯市府廣場前的「舞之門」
美國是個幅員很廣闊的國家,東西岸城市不同的風情有著非常鮮明的對比。東岸的代表城市,當然非「大蘋果」紐約市莫屬,在西岸,最讓華人津津樂道的城市,當然就是舊金山和洛杉磯了。
年輕的時候我很喜歡紐約市,只要學校一放長假,就喜歡往紐約市跑。我喜歡在哈德遜河上看曼哈頓櫛比鱗次、高聳入雲的世貿大樓、帝國大廈,更喜歡從渡輪上遠眺紐約市美麗的天際線,或是看著紐約地鐵轟隆轟隆地從頭頂上呼嘯而過。年輕又好奇的我興奮的睜大自己的雙眼,敞開心胸想要去感受這個全美第一大的城市蓬勃的朝氣和生命力,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當時亟欲一飛衝天的雄心壯志。
相對於西岸的洛杉磯,我只有一面之緣。因為在1992年,洛杉磯曾經爆發了長達四天的種族大騷亂,給這個城市造成極大破壞。這場暴亂起因是白人警察與黑人市民之間的衝突,卻引發大多數黑人與西班牙裔移民對亞裔移民的敵意,也因為這層安全顧慮,儘管已經事發多年,卻也讓我對這個全美第二大城市始終懷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當時因緣際會曾經有機會前去造訪住在洛城的友人,無奈族群騷亂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稍作停留匆匆一瞥後便速速往北朝舊金山而去。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uch the right key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instrument will play itself.」巴哈:只要在對的時間,彈對了琴鍵,自然就會好聽。
我一直相信生命和機會之間,自有安排。上個月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到洛杉磯,試圖重拾當年未能深度一探洛城的遺珠之憾。年輕時一身勇腳馬功夫,憑著一只行囊,幾張地圖便勇闖天涯。如今廉頗老矣,阿北體力雖已不復當年,腦袋卻更加靈光,咱深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憑藉著現代科技GPS與Google Maps精密計算之賜,十多天來全靠自己在摸索中慢慢揭開天使之城的面紗,一部小車竟也「凸」遍了洛杉磯大街小巷。
四百年前,西班牙國王在此建城,蓋聖母院教堂。幾世紀以來,洛杉磯錯綜複雜的高速公路,正如同建城之初環繞在聖母院教堂的河流一樣,不斷的把人們從四面八方帶進這座人稱天使之城的大熔爐,而多元文化不斷地匯集,正是讓天使光環繼續發光的最大動力....
我的天使之城第一站:Wilshire Boulevard威爾夏大道
Wilshire Boulevard相當於紐約市的四十二街和第五大道,全長26公里,是洛杉磯市很重要的一條商業大道,上班時間車水馬龍水洩不通,開車族叫苦連天,但是也是最吸睛的一條大道。其中最「拜金」的地段大概就屬靠近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周邊的時裝精品店,以及名媛貴婦最愛出入,冠蓋雲集的麗晶酒店(Regent Beverly Wilshire),這些曾經在李察吉爾和茱莉亞羅勃茲當年的好萊塢童話電影「麻雀變鳳凰」中出現的著名場景,許多年後依然讓人睹物思情,當然也是洛杉磯市上流社會和時尚最鮮明的代表符號。
26公里的Wilshire Boulevard,開車走完全程約莫要四十分鐘,對台北來的開車族來說,簡直無法想像,也是很新鮮的經驗。
↑ 洛城動脈 Wilshire Boulevard貫穿市區東西,匯聚各式風情
↑ Portraits of Hope projects, MacArthur Park(麥克阿瑟公園球池)
↑ 白鬍子阿北跟我示範,直說這景得用三角架拍才美
↑ 西班牙風格的白牆紅瓦建築與棕櫚樹,成了市區內特色
↑ 街角看似荒廢的屋舍,精雕細琢的窗櫺讓我駐足觀看許久
↑ 充滿異國風情年代久遠的建築,卻不見斑駁的痕跡
↑ 洛杉磯是全美國廣電傳播媒體集結的重鎮
↑ 都市叢林中充滿小資情調的露天雅座
↑ 5464又3/4?神秘的哈利波特斜角巷?
↑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神秘的走廊
↑ 不同造型的魔法棒,價格不菲,我決定乖乖認命當個麻瓜就好
↑ 參加生日派對的孩子們,必須從這個走廊走進隔壁的小劇場
↑ 從車上往人行道仔細一瞧,這才發現原來是一片片著名的柏林圍牆
↑ 重要的歷史文物,上面紀錄著那個年代人們塗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