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4 02:17:35瀏覽2331|回應0|推薦2 | |
這絕不是一篇完整的讀書報告或觀劇筆記,真的只是雜感而已。 看凌力的《暮鼓晨鐘》,應該先從《天子屠龍》談起。 那一年,對《天子屠龍》有興趣,與其是因為演了「靖哥哥」而生好感的張智霖,不如說是受了《梅花烙》洗禮而對清裝戲產生的興趣…(此亦要追溯於馬景濤的《倚天屠龍記》,被他的皮囊吸引,至於為何會如此跳tone?別問我,從小就是如此…)只是《天子屠龍》卻是一部收視不痛不癢,又沒有捧紅人的清裝小品,縱使故事大綱多大氣--描述少年康熙與鰲拜的恩怨情仇!雖然看故事架構,總認為TVB的靈感來自「沒有韋小寶的《鹿鼎記》」,可是故事蹦出了康熙的初戀情人冰月,是正史上的和碩柔嘉公主,直覺就認為這絕不是電視台編劇考究過歷史的創意… 事實上亦是如此。(爆)幾年後,看到網上流傳《天子屠龍》的原著,當中有描述玄燁跟名義上的堂妹冰月之兩小無猜,立即…驚為天人?應該說是詫異「果然是有原著的」,可惜當時網路不及現在發達,書的詳細資料又未找到…然後呢,在北京遊學時,無意中在書城找到一部叫《暮鼓晨鐘》的小說,內容就是我在網上找到的原著,所以立即買下!可是始終不慣看簡體字,只有粗略看個人最感興趣的部份:冰月的孿生妹妹!(何解?或者對「人有相似」之興趣吧…)才發現原著的呂瑩川跟康熙從未相遇,遑論發展愛情?清宮戲算是個人趣味,但小說的政治權謀難以腦內影像化,可能這是個人還是未能完整看畢的原因吧… 然後,又隔了一陣子,在PTT的陸劇板閒逛,看到有不少文章談論什麼「康熙與冰月」的愛情故事,卻與我的認知有所不符?這才發現內地有把《暮鼓晨鐘》翻拍成劇集…稍微看過板友的描述,似乎是悲劇?但當時沒有衝動找這部戲來看,最大的原因,由於劇中一個演員也不認識,沒興趣…直到最近,托張紀中的《倚天屠龍記》之福,對飾演張無忌的鄧超感興趣,尋找其影歷時,才發現──原來《暮鼓晨鐘》的真人版《少年康熙》是他主演的!(為何兩次都要扯上《倚天》?我也不知道…) 網路資源發達,很快速地看了40集的《少年康熙》,個人感覺鄧超塑造的康熙帝比張智霖更貼近「宮廷內的皇帝」之感,(其實可以理解的,畢竟演歷史人物,內地演員絕對比香港演員有優勢,而且後來看了梁朝偉版《鹿鼎記》,明白了張智霖演康熙其實在模仿一個人:劉德華!)雖然鄧前期過於叛逆,一臉「本大爺不爽」的樣子,但配合後期成長為一個心機深沉、喜怒不形於色,擅攏絡人心及權謀之君王,縱使比起正式的戲說清史劇是小兒科,整個轉變過程很自然,亦較為貼近個人對「皇帝」及「宮廷」的理解,不像某大台的「家家酒」… 不過…個人最特別留意,仍然是「冰月的妹妹」!或者大家都認為,凌力老師在小說中設置了一位跟冰月長相一模一樣的妹妹,卻從未跟男主角康熙皇帝發生過「什麼」,是戲劇上的極大浪費,所以內地版跟港版一樣,都要讓這位「冰月妹」跟皇帝好好談戀愛,甚至引發「究竟是否愛的替身?」之情節! 先說一下,原著的叫呂瑩川,是朱三太子的親女兒;港版(梁小冰飾)的名叫「水月」,是朱三太子的養女,全劇中跟冰月從未相見,雖然曾經歷被追殺,養父被迫死,最後皇帝聲稱自己沒有把她當成冰月的替身,而把她接回皇上,讓皇后收為義妹,一起服侍皇上云云;而內地版(劉園園飾)的名叫「三桑榆」,普通的農家女子,父母為掩飾冰月成為安親王女兒的身份,一直避世,她與皇帝邂逅的同時,卻情傾年輕的巡按王登聯,後來被皇帝強行要接回皇宮當貴妃,復被康親王追殺,跟姐姐相認,最後卻為了保護姐姐的身份及免影響皇帝下自盡身亡。 基本上,港版跟內地版有一些梗很像,例如皇帝會送一些冰月會穿的衣服給妹妹,要她陪自己做冰月會做的東西──一整個「愛的替身」FEEL!雖然《天子屠龍》皇帝說「冰月是冰月,水月是水月」,可是他只是把水月當成花瓶放在皇宮,二女的分別亦不大…《少年康熙》加上皇帝與冰月因耿聚忠(這裡把靖南王次子改成皇帝青梅竹馬,歷史考據減分,戲劇張力加分,雖然,老梗。)生心病,純樸的桑榆又另有心上人,二女的形象相距較遠,而且以死作結局,皇帝說「我終於明白了,冰月是冰月,桑榆是桑榆」便更為有力了。 有關《少年康熙》的感想,網上(陸劇板、無名網誌等)有很多文筆更好,分析更獨到的文章,我想是就算自己看完後也寫不出的心得,倒是對劇中的「妹妹」設置問題囉嗦一下,呵。 (圖片來源:網路、百度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