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5 07:05:29瀏覽2900|回應3|推薦25 | |
雖然被視為科技大國,但美國孩子們的數學與科學成績,向來都不怎麼好。數學,在「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所調查的五十七個國家當中,排名三十五,科學,排名二十九,雙雙名列後段班。一份又一份的調查也顯示,美國孩子的平均成績,遠遠被香港、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拋在後頭。就連很窮東歐的捷克、波蘭、匈牙利,孩子們都比美國強。
為了改善這個很沒面子的問題,美國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支出,超過五千億美元;老師們每年花超過一千小時教學,比先進國家平均的七百九十小時,還多出許多。但是結果呢?教育的成效照樣節節敗退。最嚴重的一年中,平均每天有六千個孩子輟學;高達三成的高中生沒法念完。女導演阿貝絲的紀錄片《贏不了的競賽》中也指出,今天校園中作弊、疏離、憂鬱等「沉默傳染病」,越來越常見。
更嚴重的是,教育成效不佳的結果,使得越來越多孩子們踏入社會時,不是身無半樣長項,就是無法對未來有任何樂觀的想像。有的,選擇升學,繼續躲在校園中,讓自己不必這麼快面對社會;有的,被迫接受低得不像話的薪資;更多人把自己的徬徨無助轉化為憤怒,怪政客、罵政府。
政府當然有責任。一來,經濟沒搞好,企業不願聘人,自然沒法創造就業機會;二來,年復一年,政府坐視學校在提高學費的同時,教學品質卻原地踏步,許多大學砸大錢行銷招生,卻吝於投資好教授、好教材,這種學校,要怎樣帶領孩子脫穎而出?從歐洲到美國,十年來學費越來越高,但學生們畢業後的薪資卻沒提高多少,求學的「投資報酬率」越來越低。而在報酬率低的情況下,又要學生們如何安心地把時間與金錢,「投資」在這樣的教育上呢?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孩子要打工,父母們越來越難反對。學費這麼高,多少家庭沒壓力?更重要的是,多少父母敢放心把孩子的未來,完全付託給吝於投資的學校?還不如讓孩子們到職場上滾滾,多些歷練,還能提早培養孩子們在財務上的獨立精神。
王建煊說得好,賤賣黃金時間的人,笨死了。誰都知道,青少年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旺盛的黃金時期,很珍貴,不應糟蹋。尤其是那些只為了能有多點零用錢可花,為了滿足物質欲望而拋下學習的人,更是不該。但今天的大學,早已不是王建煊口中「多數人最後念書的黃金時間」,而只是「最後逃避現實的黃金時間」罷了。畢竟,當校園中無法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孩子們當然感受不到大學教育的重要性,相信自己應該在這個階段專心念書。
要如何讓學生們願意專心學習,並且能在畢業後順利與職場接軌,是美國本周剛剛落幕的「全國教育改革高峰會」的重點課題。該做的很多,例如繼續投資於數位學習,並且培養更多優良師資;提供更多獎助學金,鼓勵用心在學業上精進的學生;吸引企業針對成績良好的學生,提供畢業後的就業承諾等。有些州政府已經在研擬,要專為改善公立學校的財務,成立一筆穩定基金;還有些州在重新估算合理的學費標準,好讓更多孩子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學習。
換言之,學校與政府,都得更嚴肅與專心地「辦學」才行。不久前才造訪亞洲的歐巴馬,回到美國後曾經多次憂心地說,今天美國人的競爭者不再只有美國人,而是來自北京、班加羅與首爾。「假如不具備競爭所需要的條件,」他說,長期而言美國的經濟就有麻煩了。
再不用心辦學,有麻煩的,又豈止美國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