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斯大林公園、防洪紀念塔
2013/03/13 07:03:00瀏覽5104|回應0|推薦53

斯大林公園隔松花江與太陽島公園相望,原名江畔公園,顧名思義,便是沿江畔設置、1750米的狹長綠地,跟台灣常見的河濱公園同樣意思。除了林蔭綠地以外,還以雕塑和俄羅斯風情建築著稱;公園中段,也就是中央大街北端,則是紀念1957年抗洪勝利的防洪紀念塔;洪水的源頭,便是流域遍佈東三省的松花江。

「伏龍」,紀念1957年抗洪之作

左:「晨讀」,右:「舞劍」

左:林蔭大道華燈初上,右:俄羅斯風情小屋

入冬日照縮短,進公園才四點不到,半小時內天色已經半黑;加上枝枯葉落一片蕭然,公園本身失色不少。剛結冰不久的江面,也不許遊客行走,儘管許多人不顧禁令入江「履薄冰」。導遊解釋,這時節冰層厚度不均,保不定什麼地方突然破裂塌陷,因此尚未明令開放。散客風險自負,團客則旅行社要連帶擔保,所以不能同意大夥兒到冰上玩。不過後來放牛吃草,似乎仍然有團員偷偷溜上江面,導遊卻也無可奈何。

日落松花江,遠眺對岸斜張橋

江面初凍,不少人試履薄冰

很容易滑倒

遠方濱州鐵路橋,係1901年修中東鐵路所築

江邊有遊船碼頭,不過這時節只能養蚊子

冰相形形色色

防洪紀念塔由半圓羅馬式迴廊圍繞的廣場,及中央紀念柱組成。過去一百年來,有三次大洪水侵襲。1932年滿州國時代,洪峰達海拔119.72米,造成哈爾濱市極大損失;1957年標高120.30米的特大洪峰通過,當局嚴陣以待,發動數十萬民眾,包括俄羅斯僑民上萬人,合力抗洪守護家園,最後取得成功;歡喜之餘,1958年在江畔建立這座紀念塔,做為精神指標。1998年又逢150年一遇的大洪水,規模更在前兩次之上;儘管工程技術非半世紀前之可比,仍動員數萬解放軍防災,幸而安然渡過。

由江畔趨近防洪紀念塔

正面看紀念柱與迴廊

迴廊底

前方是中央大街北端

紀念柱頂是工農兵與知識份子合力抗洪群像,塔身浮雕生動描繪當時情景;柱前兩層水池,分別標示1932及1957兩次洪峰水位,1998那次,則以告示牌界定。本來覺得政治圖騰看得太多,可能沒什麼意思;想像數十萬人眾志成城,為守護家園而戰的場面,竟也頗有些感動。現代人好日子過得太久,政治只有激情沒有理想,缺乏共同奮鬥的目標,淪為彼此攻訐,社會成為累積負面能量的場域。看到過去人們為身家性命與大自然搏鬥,能無嘆乎。

P.S. 有人不知道「斯大林」是誰嗎?就是「史達林」啦!

柱頂抗洪群像

柱身浮雕

兩層水池都已結凍,上層水池上方的銘牌標示1998洪災水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njil&aid=7373851